在曾国藩看来,器局最为重要,才干之大小取决于器局之大小。器局者,胸襟也,度量也,见识也,多半来自天赋,少半来自修炼。古往今来,凡成就绝大事业者,必有绝大之器局。
曾国藩致沅弟
咸丰七年十月初四日
沅甫九弟左右:
家中诸事,弟不必挂虑。
吉字中营尚易整顿否?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阙一不可。弟之综理密微精力较胜于我。军中器械其略精者,宜另立一簿,亲自记注,择人而授之。古人以铠仗鲜明为威敌之要务,恒以取胜。刘峙衡于火器亦勤于修整,刀矛则全不讲究。余曾派褚景昌赴河南采买白蜡杆子,又办腰刀分赏各将弁,人颇爱重。弟试留心此事,亦综理之一端也。至规模宜大,弟亦讲求及之。但讲阔大者,最易混入散漫一路。遇事颟顸,毫无条理,虽大亦奚足贵?等差不紊,行之可久。斯则器局宏大,无有流弊者耳!顷胡润芝中丞来书,赞弟有日“才大器大”四字,余甚爱之。才根于器,良为知言。
湖口贼舟于九月八日焚夺净尽,湖口梅家洲皆于初九日攻克。三年积愤,一朝雪耻,雪琴从此重游浩荡之宇。唯次青尚在坎客之中,弟便中可与通音问也。润翁信来,仍欲奏请余出东征。余顷复信,具隙其不宜。不知可止住否?彭中堂复信一缄,由弟处寄至文方伯署,请其转递至京。或弟有书呈藩署,末添一笔亦可。李迪疮近有请假回籍省亲之意,但未接渠手信。渠之带勇,实有不可及处。弟宜常与通信,殷殷请益。
兄国藩手草
唐浩明评点
点评此信前,必须先交代一个背景。咸丰七年(1857)二月初四日,曾国藩之父曾麟书病逝于老家,享年68岁。十一日,讣告递到曾国藩驻营之地江西瑞州城(今江西高安市)。曾国藩当即向朝廷奏报丁忧开缺,不等朝廷批复,便带着六弟温甫(曾国华)自瑞州兼程回湘。与此同时,九弟沅甫(曾国荃)亦自吉安启程。
身为统帅,且正当军事吃紧之时,曾国藩置江西军务于不顾,擅自离开前线,此种做法的确有悖常理。故当时湘赣两省官场一片哗然,纷纷指责,时为湘抚高级幕僚的左宗棠甚至破口大骂,弄得曾国藩灰头土脸的。
许多人都以为朝廷要严责曾国藩,但出乎意料,朝廷并没有指责,反而准假三个月,拨奠银四百两,令其假满即赴江西督办军务。曾国藩再上奏坚持在家终制,朝廷仍申前谕。待到三个月假满时,曾国藩又上了一道奏折,将多年积蓄在胸的苦恼一吐为快。他说他有三大难处:一、他的军队皆为募勇,虽能保奏官阶,却不能补实缺,所升的官其实是虚的。他本人虽居侍郎之位,而权势不如一提镇。二、筹饷需经地方官之手,而他无地方之权,不能号令地方官。三、头衔常变,官印也跟着常变,不能取信于人;奉朝廷之命出省打仗,但朝廷又不与地方通气,得不到地方的支持。
就曾国藩原意来讲,本希望朝廷看到这道奏折后会体谅他的难处,即便“勇”暂不能变为“兵”,若能授一个地方实职,如巡抚、总督,那么第二、第三两大难处则迎刃而解。不料朝廷来了个“着照所请”,准他“在籍守制”。曾国藩的如意算盘落空了。其实,曾国藩所言皆是实情。
二十多年后,王闽运撰写《湘军志》时发出如此感叹:“夜览涤公奏,其在江西时实悲苦,令人泣下……”“闻春风之怒吼,则寸心欲碎;见贼船之上驶,则绕彷徨。《出师表》无此沉痛。”王闽运替他说了几句公道话。
朝廷只是叫他当奴才卖命,却并不为他办成事提供相应的条件。江忠源三年功夫,便从知县升到巡抚;胡林翼两年功夫,便从道员升为巡抚。朝廷都很大方地給了他们一方诸侯的实职。唯独曾国藩,早就是侍郎了,却一直对他吝于督抚之授。分析此中缘故,或许又可以追溯到五年前的《讨粤匪檄》上去了。
曾国藩当时的心情该是何等委屈沉重!他的小女曾纪芬晚年自订年谱,在“咸丰七年”中有如下记载:“……黄金堂之宅相传不吉,贺夫人即卒于是,其母亦卒于是。忠襄夫人方有身,恶之,延巫师禳祓。时文正丁艰家居,心殊忧郁。偶昼寝,闻其扰,怒斥之。未几,忠襄遂迁居焉。”
曾国藩当时心情恶劣,迁怒于弟媳,几至酿成兄弟不和。这种恶劣心情源于何处,当然一是江西军事不顺,一是朝廷淡薄无情。
八月,江西巡抚耆龄奏请起复老九(曾国荃)回吉安。老九遂于九月初离家赴赣南,总领吉字营。此信即写在这个时候。
信中有两个命题颇值得我们重视。
一为:“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阙一不可。”规模远大,指的乃是大抱负、大规划、大目标。对办大事者而言,这好比是旗帜,是方向,是北斗星座,它能使人不满足于小得小成,也不会走人误区,不会被前进路上的各色诱惑所迷惑。光有此还远远不行。在迈向高远目栎的途中,每一步路都得走好,每一件事都得做好,这靠的便是综理密微。
曾国藩曾亲自督促打造数百把腰刀,用以奖赠立功将领。所费不大,却让受赠者感到温暖亲切,有一种被统帅视为亲信的感觉,得此殊荣的将士莫不爱重珍惜。这本是一桩小小的事,但却有笼络人心、激励士气的大作用。曾国藩告诉弟弟,所谓综理密微,便是从这些看似小的事上一桩桩地做好,那么远大目标便不至于落空。蒋介石终生极为敬服曾国藩,行军打仗,一部《曾文正公全集》常带在身边。他的“不成功则成仁”的“中正魂”短剑,无疑典出于此。
二为:“‘才大器大四字,余甚爱之。才根于器,良为知言。”“才大器大”这四字是胡林翼称赞老九的。曾国藩认为这四个字很好,固然有赞同胡林翼肯定弟弟的一层内容在内,但更主要的乃是从原则上肯定胡的“知言”。
在曾国藩看来,器局最为重要,才干之大小取决于器局之大小。器局者,胸襟也,度量也,见识也,多半来自天赋,少半来自修炼,正如曾国藩所说的:“器有洪纤,因材而就。次者学成,大者天授。”古往今来,凡成就绝大事业者,必有绝大之器局;具有绝大之器局者,也必可锻炼而成绝大之才干。所以,在后来的一封信中,他将“识”与“才”作了一个排列:凡办大辜者,以识为第一,才则次之。这个“识”便是器局。
世事纷纭,人事迷离。辨伪存真、洞悉先机最为难得,也最为重要。此中本事皆源于“识”!
(责任编辑:亚闻)
(邮箱:2003xy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