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开启语文阅读教学的金钥匙

2020-06-22 07:44钱彩云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冷雨文本情境

钱彩云

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将其运用到阅读课堂上,不仅能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还能增强学生的鲜活体验,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帮助其逐步成为自由独立、知情合一、务实创新的人。

一、感知——创设情境,点燃热情

感知是指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来引入,并强化与学生的交流和体验。在教学中抓住感知创设情境就能唤醒学生对阅读的潜在热情,让其在阅读中体验文本内涵,进而深化学生与教学内容的交流。

1.巧用语言

教师在教学中可运用丰富的语言调动学生,让学生在倾听中走入情境,领略作者笔下迷人的“风景”。以《听听那冷雨》的教学为例,在导入环节,为了能充分吸引学生,我就设计了符合文章内容的诗意语言:“曾经有一个人说过这样三句话:‘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即便烧成灰,我的汉魂也要萦绕在这片厚土。至此,学生已经被一片爱国之情包围,慢慢融入课堂,这时就可提问引导:“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人?”在交流中,学生认为:“这个人可能远离祖国,但是他的精神一直与祖国相连,他的作品充满了他对祖国的眷恋。”在这一基础上,教师就可导入文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学生齐声回答:“余光中。”随即引入:“好,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学习他的《听听那冷雨》。”由此,便跨越历史鸿沟,沟通了学生与作者的联系,让其对文本内容产生共鸣,展开对“那冷雨”的感知与体验。

2.巧用音乐

和语言相比,音乐对人的感染作用更持久,并且能加深学生对学习片段的印象,把握重点,完善记忆,以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在具体实施时,教师可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插入不同类型的音乐,让学生在良好氛围中进行文本阅读、探究。在苏轼《江城子·记梦》的教学中,就可配以《琵琶语》,给学生营造幽怨哀婉的氛围,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作者十年间所遭遇的不幸和世事的巨大变化。再如,讲解《荷塘月色》时,联想到作者笔下的那一片美景,我就插入优美的小提琴曲《夏夜思绪》,由此调动学生在一片静谧中展开文本探究,在真实的情境中感悟字句,不断拉近与作者的距离。这样一来,学生便在音乐营造的氛围中融入文本,在特定情境中思考,不断拓展思维。

二、移情——激发想象,调动思维

移情,就是指教学主体和教学对象在教学活动中产生的同时的、多向的生命交互及情感体验运动。抓住这一点,在设计教学时,教师就要充分调动,展开师生、生生、学生和文本的交流,促进学生对细节的把握,由此产生共鸣,达成心灵契合。

1.巧用文化背景

教师可借助语境激发学生想象,让学生在揣摩词句、段落时能准确把握文本思想,充分领会作者情感意蕴,尝试从多个角度剖析,以增加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将文本教学落实到位。教师要从文化背景入手,鼓励学生充分运用积累的经验,在联想、想象中展开对语境文化背景的辨别、分析和体验,以此将模糊感性的情绪体验转化为强烈的情感共鸣。

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中,文章第七节作者化用了蒋捷在《虞美人》中的有关少年、中年及老年三个阶段听雨的不同感受。抓住这一点,教师在教学时就可引导学生回忆以往经历,尝试将“听雨”这一日常活动与人生经历联系起来,以此理解作者意圖,逐步体悟“处于人生不同阶段面对不同境遇的不同感受”,进而加深对作者“悲欢离合总无情”这句话的理解。由此,在阅读课堂上,学生就能借助文本创作背景透过文字表象深入内里,加强对文本内涵的把握。

2.抓住心理活动

作者一般不会直接用文字叙述,而是抓住微妙、复杂的变化展开,重点表现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情绪发展,由此勾勒出文本内涵,在启发思考的同时引人入胜,让人对文本内容充满兴趣。以鲁迅先生的《五猖会》为例,最后一段写道:“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对于这一心理描写,就可提问引导:“其中的‘诧异应该如何理解?”对于这一问题,很多学生不假思索,认为“诧异”就是“奇怪”“不理解”的意思,以致于忽略这一段描写的特定的语境,无法切实体会作者的心理感受。对此,就可引导学生再次感受,让其在推敲、揣摩中理解“那时候”就是“最开心、快乐”的时候。借助这一过程,学生就在阅读中体悟到作者的真实感受,透过文字表象触摸到作者与父亲之间的隔阂,加深对文本“儿童教育问题”这一主旨的理解,让教学有效落实,促使课堂走向高效。

三、认知——深化理解,提升素养

认知,就是指教学主体借助言语、思维、记忆、判断等对教学对象进行接收、整合、体验、判断、重建和问题解决的认识活动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就要抓住这一点引导思考,让学生在不断行进中加深对要点的理解,将教学落实到位。

1.学会鉴赏

教师教学时要突出学生主体,避免解读的唯一性、统一性,给学生提供充足的空间,让其在思考中发现、捕捉,由此提升思维能力,促进体验的深化,对文本的感悟更上一层楼。在讲《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一课时,对于其中“聪明人”“傻子”“奴才”三个概念,学生有些混淆不清,对其根本区别不理解,教师就可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鲁迅作品对此展开思考,让其立足鲁迅观点,加深对作品中要点的理解,以此提高认知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点拨,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让其对文本有个性化的解读,在不断深入中完善文本认知,逐步掌握分析的方法。长此以往,就能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让其在客观思考、感性体悟中提升阅读素养,为长远的文本探究奠定基础。

2.关注生活

教师要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引导其联系实际,在个性解读中理解作者,感悟文本。以广播作品《白发的期盼》教学为例,考虑到这是一篇特别的文章,需要学生听读,在教学时就要着重培养学生耐心倾听的习惯。与此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联系生活,结合重点内容思考,尝试在现实中寻找到与内容契合的对接点,以此进行构建,无形中提升听、读、说、写的能力。这样一来,即便学生与作者存在年代、认知上的距离,也能借助“生活”这个桥梁拉近距离,在丰富的“精神赡养”中解决现实问题,加深对文本的认知,增进了解。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有些学生尤其是男生对这一方面比较陌生,无法快速寻找到契合点,这时就要加强引导,让其经历“参与—体验—感悟”的过程,充分感知到语文阅读的魅力,进而能提升感性思维,融入文本展开全面思考。

总之,体验式阅读教学的运用是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途径,不仅能突出学生主体,还能丰富其感知,让学生在不断认知中深化体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从感知、移情、认知三方面着手,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感悟空间,让其体会到阅读课堂的活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长江高级中学(226532)

猜你喜欢
冷雨文本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清平乐·初冬夜半惊雷
相见欢·无聊独自彷徨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卜算子·清明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