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泉
(中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210014)
近几年,社会经济高速增长,为了缓解用地紧张问题,建设地下商业街成为很多城市建设发展的趋向,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休闲空间,所以地下商业街数量也逐渐增多。但是从相关数据统计中看出,地下商业街安全事故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一旦发生火灾,相比于地上建筑将会产生更加严重的损失,人员疏散面临诸多的困难。因此,针对地下商业街的特点,如何进行科学的消防设计,已经成为设计人员研究的主要内容。
地下空间可以有效防护台风、冰雹、霜冻等一些自然灾害,但是当面对火灾时,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对于地下商业街来说,一旦发生火灾,不仅会使人员、财产面临严重的损失,同时人员疏散也比较困难。在相关地下商业街火灾案例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地下商业街火灾具有火灾发生率高、烟气大等诸多特点。
1.1 火灾发生率高。由于地下商业街使用的照明设备相对比较多,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增加了电气火灾的发生几率。且商业街每天人流量也较大,随着不同人员携带火种的增多,很容易出现随机起火。同时地下建筑空间可能存在可燃物。针对该问题,在进行防火设计时,需要谨慎考虑,科学设计,(转下页)才能使火灾问题得到有效的规避。
1.2 火灾烟气大。地下商业街并没有与外部空间进行有效的直接连接,只能利用入口和天窗排烟,因此其通风效果十分不佳,很容易出现烟气的集聚。并且地下商业街无法得到大量的氧气供给,当发生火灾时,会释放大量的有毒气体,使人员在疏散的过程中被迫吸入大量的有毒气体,影响人员安全性。
在进行地下商业街设计时,需要对防火、防烟设计更加重视,科学进行设计,才能使设计方案与相关标准相统一。针对地下商业街的结构和面积的特点,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降低火灾的发生几率,使火灾可以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设置建筑内部防火、防烟分区。
2.1 防火分区。防火分区划分期间,需要单独设计不同的火险区域,同时在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功能的差异性,并明确防火分区面积的影响因素。水平防火分区划分,需要以建筑构件耐火等级为依据,选择性能较为良好的构件设置防火分隔设施,提高防火分隔设施的可靠性。
地下商业街范围内不得设置有明火的餐饮。
地下商业街范围内业态为轻餐饮、游艺厅、电影院等非营业厅,且耐火等级为一级,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500m2;当地下商业街内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1000m2。
地下商业街耐火等级为一、二级,业态为营业厅、展览厅,当设置自动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采用不燃或难燃装修材料时,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0m2。
我国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于地下商业街设计具有明确的要求,每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得突破上限;每个防火分区必须有直接通往室外环境的安全出口;总建筑面积大于20000m2的地下或半地下商店,应采用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的楼板分隔为多个建筑面积不大于20000m2的区域。相邻区域确需局部连通时,应采用下沉式广场等室外开敞空间、防火隔间、避难走道、防烟楼梯间等方式进行连通。
2.2 防烟分区。对于地下商业街来说,为了避免大量的烟气在地下空间聚集,必须设置排烟,保证烟气可以及时排出,避免烟气对人体造成影响。因此,在进行设计时,需要设置符合实际要求的防烟分区,每个防烟分区必须配备相应的排烟设备。
防烟分区在进行划分时,不应跨越防火分区;防排烟分区面积不宜过大,当空间净高3.0m<H≤6.0m,最大允许的防烟分区面积为1000m2,且长边不超过36m,保证每个楼层都有防烟分区存在,使烟气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排出,降低对人体产生的影响。
在计算排烟量时,需要结合防烟分区数量,确定单位面积排烟量,防烟分区数量多,可以适当增加排烟面积。防烟楼梯间和前室,需要做好通风,设置满足实际需要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保证其处于独立状态。如果场所存在特殊性,需要单独划分排烟分区。防烟分区划分必须以地下结构组成为主要的依据,保证划分的合理性,充分利用现有的面积划分成具有良好排烟效果的分区。在按楼层划分时,需要对用途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考虑,保证防烟分区以垂直方向分布。通过设置防烟分区,可以使烟气在到达某一分区时停止流动,避免烟气快速蔓延到整个商业街,影响人员的疏散,使人员在疏散的过程中可以保持良好的能见度,避免出现烟气中毒等问题,提高人员的疏散效率。
地下商业街消防设计的目的主要就是为安全疏散提供便利,降低火灾损失,如此才能为地下商业街人员的安全性提供保证。一旦发生火灾,人员可以通过疏散路线的指引,及时逃生到安全的区域,满足安全疏散的需要。
3.1 安全疏散设计的原则。为了保证安全疏散的速度,使所有人员都可以及时逃离火场,需要遵循相关原则进行科学、规范的设计。安全疏散方法多元化,不能仅仅只是依赖于一种方法,才能保证疏散效果。所有出入口和安全疏散路线必须清晰、明确,使人员可以快速逃离。同时需要设计相应的警报系统,对火灾进行提醒,使疏散可以具有正确的引导。
3.2 安全疏散设计。疏散距离:货柜式营业厅内任一点至最近疏散门或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30m;当疏散门不能直通室外地面或疏散楼梯间时,应采用长度不大于10m 的疏散走道通至最近的安全出口。当该场所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室内任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安全疏散距离可分别增加25%。当地下商业街为商品式,则按行走距离计算。
疏散宽度:地下商业街疏散宽度计算应满足P(宽度)=S(营业厅面积)*0.6 人/m2*1m/百人,防火分区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疏散净宽度不应大于其计算所需疏散总净宽度的30%。
地下商业街消防设计平面图
为了保证地下商业街出现安全事故时,所有人员可以快速逃离,必须为疏散人群指明正确的方向,使疏散人员可以尽快远离事故现场。因此,也可以说出入口会直接影响人员的疏散速度。清晰、明确的疏散路线可以为疏散人员带来极大的安全感,因此所有疏散路线必须以直线为主,尽量减少转角。室内地坪与室外出入口不宜有过大的高差,合理设置疏散宽度;走道两侧隔墙不能使用易燃材料,并在板下将其封闭,不能有任何的缝隙,保证通道具有足够的宽度,同时不能随意更改。
综上所述,随着地下商业街数量的不断增加,相关部门已高度关注地下商业街安全问题,科学、合理地进行消防设计,可以强化事故预防意识,对事故的迅速疏散、迅速排烟等产生积极的影响,为地下商业街可靠性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地下商业街建设时必须对消防安全更加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