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敏 廖卫波 陈乐 黄斌 胡燕珍
(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南昌330046)
乌蕨[Stenoloma chusanum(L.)Ching]来源于陵齿蕨科乌蕨属植物全草[1],在民间素有“万能解毒药”之美称[2]。民间验方显示,乌蕨具有消炎止痛、治疗肾盂肾炎的功效[3]。现代研究发现乌蕨具有抗炎作用,乌蕨提取物能有效降低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明显降低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明显降低炎症因子(COX-2、PGE2、TNF-α、NO)的浓度[4]。乌蕨总黄酮及水煎液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均能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5]。乌蕨乙酸乙酯萃取物及水提取剩余物对大鼠急性咽喉炎有改善作用[6]。目前,乌蕨的抗炎活性研究仅限于水和醇提取物体内动物实验研究,并未见不同浓度乙醇洗脱部位体外抗炎效果比较的研究报道。本研究比较不同浓度乙醇洗脱物对RAW264.7 细胞活力及对LPS 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的影响,以期诠释乌蕨抗炎物质基础,筛选抗炎有效部位,为开发抗炎活性单体化合物奠定基础,为乌蕨的资源开发利用、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1 仪器 RE52-98 旋转蒸发仪(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MS105Du 电子分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DHG-9101-2SA 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三发科学仪器有限公司),HBS-1096A 酶标分析仪(南京德铁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1.2 材料及试剂 DMEM 培养基(GibcoBRL 公司),脂多糖(Sigma Chemical 公司),胰蛋白酶(GibcoBRL 公司),胎牛血清(GibcoBRL 公司),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上海远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青霉素链霉素双抗液(上海远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乙醇(广东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乌蕨(我院中药资源普查队员采集鉴定)。
1.3 实验方法
1.3.1 乌蕨不同浓度乙醇洗脱部位的制备 乌蕨5 kg 粉碎,在常温下,先后用95%乙醇、75%乙醇各浸提3 次,减压浓缩,合并浸膏,再经MCI 柱,依次用水、30%乙醇、50%乙醇、70%乙醇、95%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浓缩得到不同浓度乙醇洗脱部位(分别标记为A1、A2、A3、A4、A5)。
1.3.2 乌蕨乙醇洗脱部位对RAW264.7 细胞活力的影响 将贴壁对数生长期RAW264.7 细胞,以7×104个/孔接种于96 孔板中,依次加入不同浓度(150、300、600 μg/ml)的乌蕨洗脱物100 μl;同时设置对照组,每组设5 个平行孔,于5%CO2培养箱中培育24 h 后,每孔加现配的MTT 溶液(5 mg/ml)10 μl,继续培育4 h,弃上清液,每孔加入100 μl 的DMSO 溶液,振摇20 min,用酶标仪于570 nm 波长处测定吸光度,计算细胞生长存活率。细胞存活率=(A 药物组-A 溶剂剂)/(A 对照组-A 溶剂剂)×100%。
1.3.3 乌蕨乙醇洗脱物对LPS 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的影响 将贴壁对数生长期RAW264.7细胞,以7×104个/孔接种于96 孔板中,依次加入不同浓度(150、300、600 μg/ml)的乌蕨醇洗物(水、30%乙醇、50%乙醇、70%乙醇、95%乙醇)各100 μl,培育4 h 后,加入终浓度为1 μg/ml 的LPS 溶液。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LPS 组、LPS+乌蕨醇洗脱物(水、30%乙醇、50%乙醇、70%乙醇、95%乙醇)组,每个浓度组设3 个平行实验,培育20 h,每孔加现配的MTT 溶液(5 mg/ml)10 μl,继续培育4 h,弃上清液,每孔加入100 μl 的DMSO 溶液,振摇20 min,用酶标仪于570 nm 波长处测定吸光度。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
2.1 乌蕨醇洗脱物对RAW264.7 细胞活力的影响利用MTT 法评价乌蕨各醇洗脱物对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活力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乌蕨各洗脱物(水、30%乙醇、50%乙醇、70%乙醇、95%乙醇)在(150~600 μg/ml)浓度范围内,细胞存活率均在90%以上;乌蕨洗脱物(水、30%乙醇、95%乙醇)在(150~600 μg/ml)浓度范围内,细胞存活率在95%以上;乌蕨50%乙醇洗脱物、乌蕨70%乙醇洗脱物在浓度为600 μg/ml 时细胞存活率略低。见图1。本研究选取细胞存活率在95%以上的洗脱物浓度用于后续实验。
图1 乌蕨醇洗脱物对RAW264.7 细胞活力的影响
2.2 乌蕨醇洗脱物对LPS 诱导的RAW264.7 细胞炎症的影响 与LPS 组相比,乌蕨各醇洗脱物均能改善LPS 诱导RAW264.7 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且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乌蕨洗脱物(50%乙醇、70%乙醇、95%乙醇)能明显改善LPS 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乌蕨洗脱物(水、30%乙醇)在浓度150 μg/ml时对LPS 诱导RAW264.7 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较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乙醇、70%乙醇、95%乙醇)乌蕨洗脱物对LPS 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明显优于(水、30%乙醇)乌蕨洗脱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图2。
图2 乌蕨醇洗脱物对LPS 诱导的RAW264.7 细胞炎症的影响
本研究采用MTT 法评价细胞存活率,采用LPS 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 建立的炎症模型,评价乌蕨各醇洗脱物的抗炎活性,结果显示乌蕨(50%、70%、95%)醇洗脱物具有显著的降低LPS 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 炎症反应的作用;前期实验显示乌蕨水、30%乙醇洗脱物量最少,而乌蕨50%、70%乙醇洗脱物量最多,(水、30%乙醇)乌蕨洗脱物与(50%、70%乙醇)乌蕨洗脱物在抗炎活性方面有显著性差异,因此推测50%、70%乙醇洗脱物为乌蕨最有效抗炎活性部位。本研究中乌蕨50%、70%醇洗脱物在浓度600 μg/ml 时细胞存活率低于95%,所以未对这个浓度进行后续实验。
综上所述,本研究对乌蕨抗炎有效部位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可为后期抗炎有效单体成分的开发奠定基础,为乌蕨临床应用及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