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萌 姚大伟 江 梅 陈 畅
(1.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 100044; 2.北京化工大学 化学工程学院, 北京 100029)
除磷是再生水处理工艺中的重要环节,再生水厂出水中的磷含量是评价其是否符合排放标准的重要指标[1-2]。为了确保再生水排放时总磷含量达标,在除磷工艺中需要辅以化学絮凝除磷技术,通过投加沸石、无机盐等将溶解性的磷转化为固体沉淀物,从而达到除磷的目的[3-5]。本文的目标再生水厂通过在V型滤池中投放聚合氯化铝(PAC),将水体中过量的磷元素脱除,同时通过絮凝作用去掉一部分悬浮物[6]。如果PAC投放的量不够,不足以达到除磷和絮凝的效果,影响出水水质达标;而PAC投放过量,对企业经济效益不利。
近年来,有文献将PAC纯药/总磷去除比作为一个衡量PAC投放是否合理的指标[7-10]。所谓PAC纯药/总磷去除比,是指单位体积水中PAC纯药的投放量(mg/L)与总磷去除量(mg/L)的比值,代表所投放的纯PAC与磷去除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去除比值越大,说明除去单位量的磷所投放的PAC药剂量越大,超过一定值可能造成浪费。然而,目前尚未有文献给出公认的PAC/总磷去除比合理范围。本文拟建立PAC 投放量与多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方程,为一线操作工人提供投放标准,以期为保证企业再生水处理效率、提高经济效益提供帮助。
研究对象为北京市某再生水厂,该厂日处理规模10万m3,采用两级生物滤池工艺,上游污水厂处理后的污水作为再生水厂的进水,经提升泵房,送入两级生物滤池中进行脱氮处理,之后再生水送入V形滤池进行化学絮凝除磷,投放药剂为聚合氧化铝(质量分数10%,沧州临港六环化工有限公司);通过臭氧完成除色消毒后送入清水池,经配水泵房出水。为表述方便,以下统一以进水、出水代表该再生水厂的进、出水。总磷含量采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10]及哈希总磷Phosphax Sigma在线分析仪(HACH上海水质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测定。
PAC投放量与进水总磷值、出水总磷值、处理水量等因素均有关系。为了能够精准控制PAC参与除磷的过程,得出PAC投放量及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必须在长期运行数据的基础上归纳、总结规律。为此,本文监测采集了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两年的运行数据,包括进水总磷(input TP)、出水总磷(output TP)、PAC药剂(质量分数10%)投放量、总磷去除率(TP removal)、日进水总量等指标。经最小二乘法线性分析拟合推导PAC精准投放公式,在2017年推广使用,采集全年运行数据,进行检验。
由2015—2016年数据分析可知,日进水总磷浓度(图1(a))在0.045~1.38 mg/L之间波动,平均值为0.405 mg/L;处理后的日出水(再生水)总磷含量(图1(b))在0.017~0.299 mg/L之间波动,平均值为0.113 mg/L。
经计算,日总磷去除量(图1(c))处于0.007~1.148 mg/L之间,平均值为0.292 mg/L。进水总磷值越高,所需PAC量也就越大,直接影响出水中总磷的含量。以上长期运行数据将直接作为分析PAC投放规律的重要基础,用于后续拟合公式的推导。2015—2016两年的每日水处理量、PAC药剂投放量、PAC纯药投配率RPAC(单位水体中PAC纯药的投放质量,mg/L)、PAC纯药/总磷去除比数据如图2所示。从图2(a)可知,两年内日水处理量处于(5.30~13.42)万t之间,日均水处理量为10.29万t,基本符合日处理量10万t的设计负荷。在水厂运行中,日水量波动属正常情况,会直接影响PAC投放量。图2(b)是两年运行过程中的日PAC药剂投放量曲线,其值在8.33~7 007 kg之间波动,均值为2 203.5 kg。日纯PAC投配率(图2(c))在0.08~7.74 mg/L之间波动,均值为2.17 mg/L。从图2(d)中可以看到PAC纯药/总磷去除比在0.137~180之间,波动非常大,也表明现场急需要一个方便使用的规律公式,以便指导工人随时根据实时情况准确控制PAC的投放量。
在PAC投放量方程拟合过程中,需要甄别2015—2016年数据,利用投放量比较合理的数据进行规律推导。将2015—2016年每日进水总磷含量、PAC纯药/总磷去除比曲线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如图3所示,可以发现,以进水磷浓度0.3 mg/L为界,高于此值时PAC纯药/总磷去除比相对较小,而低于此浓度时去除比要大得多。这是因为当需除去的磷较少时,PAC主要起絮凝作用,PAC投放未能根据进水总磷浓度进行及时精准的调整,因而得到偏高的去除比。
考虑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DB11/890—2012)中对于再生水出水中磷的限值为0.3 mg/L,若进水时磷浓度已经小于0.3 mg/L,则PAC只需维持基本絮凝作用,无需多加;若进水磷浓度高于0.3 mg/L,则需要增加PAC投放量,发挥其除磷和絮凝作用。对数据进行筛选,以进水磷浓度在0.3 mg/L以上的点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去除比在7及以下的各点数据(过大的数值代表投放明显过量,不符合经济性要求,应予舍弃)拟合规律方程。共筛选出合理点256 d,对纯PAC投配率(RPAC)、进水总磷(P进)、出水总磷(P出)进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结果可知,PAC投配率与进水总磷、出水总磷呈显著正相关,即去除的磷越多,所需的PAC投配率就越高,符合科学规律。在此基础上,以PAC投配率为因变量,以进、出水总磷含量为自变量,进行最小二乘法线性拟合,得拟合方程为
RPAC=0.371+4.316P进-4.082P出
(1)
经方差分析得F值为151.106,sigma值为0.000,说明可信度为100%。经共线性诊断可知,各自变量参数之间相互独立。
式(1)是在2015—2016年数据基础上拟合出的原始方程,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必须考虑方程使用的简便性。RPAC不方便在现场使用,一线工人在操作时,习惯使用流量计控制PAC药剂投放体积VPAC(L/h)。PAC药剂中PAC的质量分数为10%,为了便于使用,将式(1)变形,10%PAC药剂的密度(ρPAC)按1.15 kg/L换算成体积,即
VPAC=RPAC×10×V水/ρPAC=(0.371+4.316P进-4.082P出)×V水×10-2/1.15
(2)
在变形后的公式中,P进、P出可以通过快速在线监测仪读数读出,每小时处理的再生水量(V水,m3)由流量计进行监控,将实时数值代入式(2),即可确定每小时需要的PAC药剂投放体积VPAC。这样使PAC投配率转换为容易操控的PAC流量,同时也将再生水的流量考虑在内,方程更为合理、方便,工人可根据每小时的监控数据随时代入式(2)计算,以控制投放流量。然而,式(2)只适用于进水总磷浓度大于0.3 mg/L的情况,若实时监测进水总磷小于0.3 mg/L,则依照以往总结得到的絮凝经验系数,按40 L/h的流量投放10%PAC药剂。
2017年全年的每日水处理量、PAC药剂投放量、PAC纯药投配率、PAC纯药/总磷去除比数据如图4所示。
由图4(a)可知,2017年内日水处理量在(4.58~13.29)万t之间,日均水处理量为9.68万t,波动较2015—2016年略大。日水处理量波动属正常情况,该因素已经考虑在式(2)内,可以随时根据不同水量调整所需PAC量,使投药过程更加准确。图4(b)为2017年的每日PAC药剂投放量曲线,其值在694~5 452 kg之间波动,均值为2 437.6 kg;日纯PAC投配率(图4(c))在0.63~5.00 mg/L之间波动,均值为2.52 mg/L。在图4(d)中可以看出PAC纯药/总磷去除比在4.37~83.22之间,从均值上看,2017年PAC纯药/总磷去除比为6.95,与2015—2016年的值(7.38)相比有显著降低,说明采用本文式(2)进行精准投放有显著效果。
2017年每日监测进水、出水的总磷浓度,数据如图5所示。经分析可知,日进水总磷浓度(图5(a))在0.09~1.02 mg/L之间波动,平均值为0.479 mg/L;处理后的日出水(再生水)总磷浓度(图5(b))在0.039~0.299 mg/L之间波动,平均值为0.120 mg/L,全年均未超过0.3 mg/L的标准,全部合格。经计算,日总磷去除量(图5(c))在0~0.917 mg/L之间,平均值为0.360 mg/L。利用本文所推导公式进行精准投放后,出水总磷符合平稳与经济原则,与2015—2016年相比波动较小。
利用拟合公式进行精准投放后,在保持出水总磷达标和平稳的同时,2017年共使用10%PAC药剂889 758 kg,PAC纯药/总磷去除比为6.95,如按照2015—2016年的7.38水平计算,10%PAC少投放55 881 kg,按照700元/t的价格计算,节约了约3.91万元。
以某再生水厂为对象,对其再生水处理工艺除磷过程中外加药剂的投放量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两年再生水的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拟合得出PAC投放体积与进、出水总磷和水处理量之间的关系方程。稳定运行一年的结果表明,按照拟合方程的要求投放PAC药剂后,出水的总磷符合标准要求,且波动范围明显减小。经济效益评价表明,按照拟合方程投放药剂,全年可为该再生水厂节省约3.91万元的成本投入,在不影响再生水处理效率的基础上节约了经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