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
【摘 要】智慧化时代的到来,使图书馆从信息化向智能化转变。图书馆是一个不断顺应时代发展变化的有机体,智慧服务伴随着环境和需求的变化而发展,在跨界融合创新的思想下,被赋予了更多内涵和更广的定义。智慧服务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努力实现资源、技术、馆员、空间的融合,以适应智慧图书馆未来发展需要。
【关键词】智慧校园;高校图书馆智慧化;发展
前言
近年来,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发展为推动智慧图书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伴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对于智慧图书馆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随着智慧图书馆理论和研究的不断深入,需要注入新的内涵和动力。从不同角度对智慧服务加以探讨和认知,旨在努力提高智慧服务水平。
1智慧图书馆的概念与特征
在中国,研究者们对智慧图书馆的概念有不同的看法,可归纳为3种类型:智慧图书馆模式说、图书馆智慧信息服务说、图书馆智慧形态说。研究者们面对图书馆当前的智慧化发展趋势,结合以往的经验,将智慧图书馆概括为一种集技术、资源、服务、馆员和用户于一身,实现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的新一代图书馆模式。智慧图书馆具有互联、高效、便利三大特征,其中互联是智慧图书馆的基础,高效是智慧图书馆的核心,便利是智慧图书馆的宗旨,是互联、高效特点的落脚点,也是智慧图书馆科学发展人本理念的精髓所在。总而言之,智慧图书馆区别于数字图书馆的显著特点在于其全面感知、高效便捷和互联互通。
2智慧服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智慧服务的硬件设施不足
智慧服务按内容划分可分为:空间服务和设备服务。空间服务上为适应现实需要,很多图书馆进行了多元化的空间改造,建立了视听室、讨论室、影视厅、自修室、检索厅、报告厅等,挤占了原本就紧张的服务空间,再加上高校近几年扩招生源,致使有些图书馆馆舍人均面积逐年下降,无法达到相关馆舍标准的要求。笔者通过实际走访、网站查询、电话访问等调查方式,发现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建立了移动图书馆、自助借还机,配备了打印自助设备、选座系统、人脸识别系统等。但是对待技术含量较高的,如图书馆自动分拣系统、智能机器人、3D打印机等,由于投入的资金和使用维护的成本都比较高,目前涉足的图书馆较少。
2.2智慧服务的手段相对单调
图书馆智慧化服务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智慧服務手段相对单一,读者虽然可以通过自助检索设备查找到自己所需的书籍,但是通常无法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书籍,这就是自助服务中普遍存在的“脱钩”现象,因此,需要提高智能设备服务水平,迅速找到读者需要的书籍,完成服务“链接”。在个性化服务方面也同样存在问题,不同的读者阅读兴趣各不相同,智慧服务不能根据读者留下的检索线索和读者以往的借阅信息为读者提供真正需要的信息服务,存在着提供信息不准确,甚至提供无效信息等问题。不同用户无法做到推送的信息各不相同,推送信息多,如兴趣阅读推荐、新书通报、互动天地,使用户满意率较低,无法实现真正属于自己的个性化服务。
2.3智慧服务队伍建设滞后
智慧服务质量好坏直接决定着图书馆服务质量的高低。目前大多数图书馆馆员的来源渠道众多,馆员结构参差不齐,年龄老化现象严重,女多男少的现象普遍存在,年龄结构老龄化,对新技术新服务普遍存在适应力弱、接受反应较慢的特点。技术馆员占比较小,高学历人才匮乏,人才引进迟滞,特别是软件开发人员少,参考咨询和学科馆员的建设比较落后,这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智慧服务的团队建设,直接导致智慧服务发展迟滞。
2.4智慧服务创新和融合不足
智慧服务的创新必须建立在“用户至上”的基础之上。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在创新融合和智慧服务方面多是把二者简单地进行叠加,在创新融合方面的深度、广度上还有明显的不足,具体而言,就是用户需要什么服务就提供什么服务。尤其大多数高校图书馆把智慧服务和融合创新作为两个服务割裂开来,单独进行开展,缺乏有机的联系,在日常的相关服务中也难有较好的体现。
3智慧服务发展策略
3.1依托科技,强化服务手段
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正朝着智能化和个性化的方向高速发展,一些新兴的工业智能技术手段,正逐渐融合到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中。智慧服务必须依托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智慧服务理念深度融合,利用数字资源优势,大力开展社会服务与企业联合,争取外来资金的支持,有计划逐步完善智能服务设施,优化图书馆的服务流程,简化服务手续,在构建智慧服务平台时,如:微信服务、手机APP、IPAD移动终端等,力求简便高效、多元化的服务,同时满足读者的个性化服务要求。
3.2内容创新,提升用户体验
针对读者的个性化特点,以舒适作为阅读的基础,应从重点加强个性化服务着手,完善智慧服务模式的内容,比如:打造“营地服务”,就是提供学习和创造知识的物理环境,轻松随意地组建学习空间,空间中配有舒适的办公设备、完善的网络系统,空间上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自由打造,用户根据需要将屏风和屏幕自由地组合与布置,以适应不同用户的需要,这种全新的布置可以充分激发读者的创作灵感。此外,针对高校科研人员等高端服务客户,开辟为他们提供的集中定制、信息专业推送、互动检索等专门服务,开通网络在线咨询服务,实行服务质量跟踪制度等。这种服务方式的改善,可以促进智慧服务的协作创新。
3.3提高质量,狠抓团队建设智慧服务不仅需要智能技术,更需要馆员的智慧。智慧图书馆是知识密集型机构和信息资源加工处理机构,而智慧馆员就是机构中的操作者,操作者的服务质量决定着用户的支持度和信任度。智慧馆员不仅需要有很强的服务能力,更要有强大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意识,加强馆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把智慧服务作为自己毕生追求的事业,不断提升团队的服务意识,迎接挑战,实现超越。
结束语
高校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科的不同特征对个性化推荐服务系统提出不同的需求,但是个性化推荐系统应该在同一的服务框架基础上运行。在个性化推荐服务系统中,类似的功能模块有许多需要完善和改进之处。图书馆数据信息必须进一步的挖掘和利用,才能满足高效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赵冉.基于云计算平台的图书馆混合推荐技术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9,42(23):145-149.
[2]吴文臣.数据挖掘技术在图书馆推荐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33):241-242+250.
(作者单位: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