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军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全球范围内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新的学习范式不断涌现,从而使得项目化学习作为培育素养的一种重要手段得到了新的发展和实践,并且得到了教育界的瞩目。[1]本文以人民版必修I《外交关系的突破》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项目化学习的初步实践。
【关键词】低阶;高阶;项目化
所谓项目化学习,英文为Project-Based Learning,简写为PBL,即学生在一段时間内对与学科或跨学科有关的驱动性问题进行深入持续的探索,在调动所有知识、能力、品质等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形成公开成果中,形成对核心知识和学习历程的深刻理解。
在进行项目化学习之前,准备工作应该充分而周到,首先是设计学习小组,然后公示评价方式,进而布置初始任务,本课的初始任务就是让学生将课本中的主要知识点按照时间线索做一个梳理。(通过合作探究和小组展示来解决)
这个表格的内容基本上都在教材上,但是教材并不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的,而是按照板块来叙述,这就需要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打破教材框架来进行整理。当然,整理之后引导学生思考才是本节课教学的关键。我以三个问题开始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化学习:
问题1、结合相关史实思考,中美关系为什么会在70年代初取得突破?
问题2、中美关系的改善与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以及中日建交有没有关系?
问题3、影响一个国家外交关系的因素有哪些?给予了我们什么样的启发?
在这三个问题的引领下,让学生在课后阅读杨奎松《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熊向晖《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肯尼迪《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沈志华《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杨奎松主编的《冷战时期的中国对外关系》等著作,梳理线索,理清脉络,进而进行项目化学习。带着问题思考,在思考中进步,在进步中提升素养。
在理清外交关系突破的过程和其内在联系后将历史发展的原点聚焦于中美关系的突破上并在唯物史观指引下思考中美关系在70年代初突破的原因,引导学生以宏大的视野(关注国内外背景)来思考、分析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贯通意识。李惠军老师说,“历史的演绎总是在一定的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中发生与变化的,追忆历史的往事,要讲究一个前世今生的姻缘变革和动态渐变。”但是以教材的这样的时序来看,有几个环节并不能够合理衔接,其中的“姻缘变革和动态渐变”无法合理解释,比如:1、中美关系的进展是在1971突发而至的吗?为什么在1972年后停滞不前?2、我们常说是亚非拉小兄弟把我们抬进联合国去的,到底和中国美关系改善有关系吗?3、中日关系的进展是在1971突然开始的吗?
这三个问题也是学生经常在课堂上比较疑惑的,老师在引导学生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共同探究,将学生整理的信息进一步汇总,进而出示给学生以帮助他们理解以上三个问题。
中美关系简要时间线:
1955年8月1日,中美在日内瓦开始大使级谈判。中美虽然对结果都不甚满意,但一直保留着这一接触渠道。
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邀请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庆典。同年12月18日,毛泽东在中南海再次会见斯诺时说:“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
1973年5月1日,美国在北京设立联络处。
1974年11月,身为国务卿的基辛格再度访华,依然不承认三原则;
1976年,卡特总统上台,国务卿万斯注重对苏缓和,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主张对苏强硬、重视中国。
1978年7月,中美开始建交谈判。
中日关系简要时间线:
1952年6月1日,我贸促会同日本促进中日贸易三团体签订第一次民间贸易协议。
1954年10月30日,李德全、廖承志率红十字会代表团访日,这是我民间代表团首次访日。
1956年6月27日,周总理宣布除45人外,全部释放1017名日本战犯。
1959年9月20日,周总理同日本前首相石桥湛三签署会谈公报,确认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十项原则,改善两国关系,促进人民友好。
由于前面的铺垫基本上已经到位,学生在分析、总结后,基本可以说出国家利益、国家实力、领导人智慧、国际环境等正确答案,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启发也就呼之欲出了,家国情怀的涵养静水流深。正如夏雪梅老师所说:“项目化学习要锻炼和培育的是学生在复杂情境中的灵活的心智转换,是一种包含知识、行动和态度的“学习实践”,而不是按部就班完成探究的流程。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和解决,都需要在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转化为学生有意义的学习实践,凝练为素养。” [2]
当然,项目化学习在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困难与挑战,如学习小组如何搭建?如何寻找适合项目化学习的材料与工具?如何对学生进行跟踪指导等。我想,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我们在实践之中进一步探索,进一步发展,进一步解决的。
参考文献:
[1]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0年,第6页。
[2]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0年,第14页。
(作者单位:陕西省绥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