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麒麟
Dazu District: Developing Six Brands and Six Centers to contribute
to the Chengdu-Chongqing Economic Circle development
地处成渝腹心,与四川接壤,是成渝发展轴线上渝西门户,也是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上的一颗明珠,更是双城经济圈最值得期待的地方—重庆市大足区。
曾经边缘的地理位置,如今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机遇下,加持“腹心”优势,站在了川渝合作的最前沿。在大足决策层看来,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一次重大历史机遇,大足必须紧紧抓住,不容有失。
共识一旦凝聚,大足以时不我待的速度,通过“擦亮六个特色品牌、打造六个区域中心”的具体举措,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部署在大足落实落地,争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
在“大足石刻”上崛起文旅休闲中心
从青城山、峨眉山到长江三峡,从乐山大佛、都江堰水利工程到大足石刻、武隆天生三桥、南川金佛山……四川和重庆有着中国版图上最为耀眼的文旅资源。
世遗汇聚、5A成珠的巴蜀大地上,一幅“串珠成链”的世界文化旅游图景正徐徐展开。其中,大足石刻是人文风光的集大成者。从初唐第一锤凿石之声在一个名叫尖山子的地方响起,大足石刻在崎岖的山间已历经千年。
近年来,以大足石刻世界巡回展等活动为纽带,大足的“朋友圈”不断扩大,成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引领者和推动者。
“石头是冰冷的,文化是温暖的。我们要打好石刻牌,让石刻‘活起来。”大足区委书记于会文说。
大足石刻是世界八大石窟之一,是重庆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为了让石刻“活”起来,当地发挥遗产优势,融入双城经济圈发展。
依托大足石刻在文物资源延展利用、人文精神培养、文化产业培育、文化内涵植入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大足正在打造以大足石刻为核心、其他景区景点和城市人文地标为补充的“明月当空、众星拱月”的大旅游格局。
大足区擦亮大足石刻品牌,打造区域文化旅游休闲中心,把大足的人文、山水、温泉、乡村旅游等资源有效串联,以宝顶山景区至龙水湖景区为主线,以沿线美丽乡村示范片为补充,把景与城有机融合,开辟精品路线,吸引更多游客。
在“大足工业”上崛起特色产业中心
从重庆西大门,到成渝腹心;从地理边缘,到开放前沿。新定位、新使命赋予了新要求,大足区如何谋定而动、谋定快动?产业发展是关键。
作为西部五金之都和中国重汽“摇篮”,大足拥有双桥经济开发区、大足工业园区、大足高新区三大平台,拥有智能装备制造、五金家居、石雕文创等特色产业。
近年来大足工业优势愈发凸显,大足高新区已形成电梯产业集聚区,电梯年产量占全市三分之一;
大足工业机器人特色产业基地被科技部火炬中心核定为2020年第一批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
大足推进中高端热处理中心、模具研发中心等项目建设,制定“锻打菜刀”产品技术标准,牢牢把握行业话语权……
今年1—4月,大足招商引资逆势上扬,正式项目协议资金147.6亿元,同比增长408%,产业发展势头更加迅猛。
为进一步擦亮工业优势品牌,打造区域特色产业中心。当地围绕五金、汽摩、静脉、智能制造、雕塑文创5个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做强经开区、做大高新区、做优工业区、做实文创园。
在融入双城经济圈的过程中,大足联动周边抱团发展,在努力培育壮大全区特色产业的基础上,与成渝地区周边区(市)县一起协同抓好新兴产业落地,实现错位发展、竞相发展,有效补链成群,共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大足硒锶”上崛起特色农产品供应中心
大足自古就是大丰大足、丰衣足食之地,近600平方公里土壤富含微量元素硒、锶,现有优质粮油生产基地、特色果蔬基地近100万亩。
硒和锶就像大家熟知的锌和钙一样,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保护心脑血管等功效,大足农业也因为“硒锶”迎来发展拐点。
大足古龙人历来有种茶的习惯,但当地的茶树大都是20世纪70年代的老川茶,品质低、产量低、价格低,给老百姓带来的收益不大,不少村民的茶园因此荒废。
古龙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到来带来了生机,通过更换品种,茶农每亩平均增收3000余元,当地发展茶园1000多亩。目前,公司以大足区整体规划富硒农业产业为契机,正在着力打造富硒、富锶茶叶品牌,以及茶文化体验中心,迈向新的发展台阶。
拾万镇在思楠、长虹、八埝等村发展硒锶菜苔5000亩,平均亩产可达200余斤,镇上与农户签订保底价收购合同,确保农民收益,带动周边农户致富。
硒鍶为当地农业带来财富,值此双城融合发展之际,为进一步擦亮“大足硒锶”品牌,大足区正在着力打造区域特色农产品供应中心。充分利用富硒、富锶土壤资源优势,以袁隆平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为技术支撑,继续做强冬菜、荷莲、粮油、菜苔、雷竹、茶叶等优势产业;巩固10万亩“硒锶菜苔”、55万亩优质粮油产业;联合简阳、资阳、潼南等渝西川东区(市)县打造100万亩柠檬产业示范带、200万只黑山羊产业联合体。
在“大足生态”上崛起高品质生活中心
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这是大足区看待生态环境的态度。
大足区委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总体思路是:“四区联动,四地协同,三个发展,三大愿景”,即“4433”。其中之一的生态靓区,就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守住底线,守住红线,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大足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举生态旗、打生态牌、走生态文明路。近年来,大足区的生态建设效果十分明显。经过治理,位于该区珠溪镇的玉滩水库,向人们展示着从未有过的如画水景。谁能想到,这个曾多年遭受污染的区域,如今被改造成大足重要的城市蓄水工程。
作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大足通过提升城市品质、厚植生态本底、推动共保共治、推进绿色发展等积极举措,擦亮生态环境品牌,全力推进生态靓区,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在“大足区位”上崛起交通枢纽中心
从“蜀道难”变“川渝通”,作为成渝发展主轴上的节点城市,大足发展最重要的问题还是路,而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将是大足解决交通问题千载难逢的机遇。
近年来,渝蓉高速、铜永高速相继通车,成渝高铁通车运营……一系列重大交通工程的竣工,提升了大足的交通区位优势,让大足与世界更“亲近”,形成“井”字型高速路网。加之成渝中线高铁、成渝铁路、成渝客专,形成了连接渝西川东的快速通道。
为擦亮区位优势品牌,打造区域交通枢纽中心,当地还将通过共推共建多向大通道、提升区域互联互通水平、打造区域物流枢纽三大重要举措,在“外联”和“内畅”上下功夫,建设“一轴双廊六向”交通网络。
在“大足文卫”上崛起职教医疗康养中心
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
坐落于巴岳山下、龙水湖畔的巴岳西湖养老中心,鸟语花香,环境优美清新。一站式适老医疗配套,是一处高品质养老胜地。
生态打底,康养宜居。巴岳西湖养老中心只是大足全力打造康养旅居胜地的一个缩影。
大足区深入挖掘大足石刻相伴而生的“孝、善”文化,依托重庆市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国家级水利风景区龙水湖、国家级森林公园玉龙山休闲旅游资源,发展康养、栖居、文化养老新模式。
除了康养产业,大足区还在打造职业教育中心。做大做强现有5所高校,全力争取新引进一批高职院校。实施“职业教育提升工程”,与宜宾、内江、资阳、永川等地联合推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
当前,大足全区上下正齐心协力、笃定发展,努力在全面推进主城都市区融合发展中发挥独特功能和重要作用,体现大足新担当,实现大足新作为,按下大足发展“快进键”。
图片/大足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