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贡献研究

2020-06-21 15:15卫宇浩
科学导报 2020年38期
关键词:双创马克思马克思主义

卫宇浩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文化建设;贡献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文化发展的新观点新论断,立足本国、面向世界,大力发展能够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基本内涵

马克思主义认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1]。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以人的劳动实践为出发点的,人在劳动中不仅改造了自然,也创造了自己,形成了人类文明。

首先,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认为,文化以物质生产为基础并反作用于物质生产。一方面,文化作为精神生产的结果,离不开物质基础,是伴随着物质生产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环境决定着文化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离开了物质生产,也就不能形成一定的文化。另一方面,文化对物质生产具有反作用,先进的文化思想一旦被群众所掌握,就会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反之,落后的、错误的思想观念则会制约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要以先进理论文化为指导。马克思指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是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2]。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经过长期努力,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可见先进理论文化的重要性。

其次,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认为,文化发展应坚持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认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而世界历史的发展也可以说是伴随着人类文化不断发展的过程。文化本质上是社会意识的体现,而社会意识的产生也来源于人,人是文化发生发展的原因和动力。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指出:“人是类的存在物。不仅因为人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把类——把自身的类,以及其他物的类——当做自己的对象;而且因为人把自身当做现有的、有生命的类来对待,当做普遍的因而也是自由的存在物来对待。”[3]

最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认为,文化是具有实践性和时代性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认为,文化处于一个随实践和时代发展而动态变化的过程,只有进步的、先进的文化才会对社会和历史发展产生推动作用,从而被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观认为历史是不断发展、进步的,而文化来源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实践,又对人们的实践具有反作用,客观世界是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变化的。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贡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指导思想,其中关于文化发展的新观点新论断是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的根本指针,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贡献。

1.提出文化自信,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精神生产对物质生产具有反作用的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文化自信,并强调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精神文明建设对物质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我国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需要充分发挥文化对各项事业的推动作用。正是由于文化自信“更基礎、更广泛、更深厚”的特性,使得文化自信产生出“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取得“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效果。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论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创造性提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并作出战略部署,提出一系列重大举措。这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发展上始终坚持从现实的人出发,观照人的生存和发展境况,并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这为我们发展文化也指明了方向。

  三、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双创”,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具有实践性和时代性的理论

我国有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和思想精华,如何在新时代发展好这些流传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双创”要求。“双创”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补充、拓展、完善,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现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正是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离开了人民群众的实践当然也就谈不上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谈不上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创”。只有融入到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融入到群众的社会实践之中,“双创”工作才不至于流于空谈,才能在人民群众丰富的实践中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文化发展的新观点新论断,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文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动体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我们今后发展文化事业提供了一系列原则和方法,是新时代建设文化强国的根本指导方针,必须长期坚持下去。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恩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马恩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艾福成.马克思关于人的类本质理论及其意义[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04).

(作者单位: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委党校教师)

猜你喜欢
双创马克思马克思主义
“四大板块、六大支撑” 协同式“双创”教学模式研究
最有思想的句子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山西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总数达27个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辨析:基于现实审视与理性思考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
别开生面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