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
摘 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着“健康中国”理念的提出,加强医学生医德医风建设具有深远意义。目前我国医学类院校对医学生医德医风的教育和培养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结合实际,通过加强思政教育、结合专业教育、强化医院教育以及提升医学生法律意识等措施,提高医学生医德医风建设水平。
关键词: 医学院校;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
近年来,因不良医德医风所造成的医患纠纷事件不断被新闻媒体揭露,引起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而这些现象的发生,与医学院校的教育具有一定的关系。在此背景下,医学院校更要认清新时代加强医学生医德医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习近平同志在第一个医师节来临之际曾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我们“认真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務,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继往开来,再接再厉,不断为增进人民健康做出贡献,为健康中国建设谱写新篇章,努力开创我国卫生事业新局面”。因此,医学院校作为医学教育的载体,不仅承担着救死扶伤的重任,还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传统医德医风融入到社会主义价值观中,培养出一支适合社会需求、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的专业队伍。本文在分析当前医学院校医德医风教育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总结出如何加强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的对策。
1 医学生医德医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新时期医学生价值观扭曲
据相关调查发现,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很多学生专业选择存在盲目性,他们并不是从兴趣爱好或理想信念的角度出发,而是因医生的社会地位、财富收入、就业趋势等原因选择了医学事业,加上医学专业学制长、培养成本高等特点,使得医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和注重自我价值实现,缺少奉献精神,在高负荷的临床工作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出现医疗行为的偏差,导致医德医风受损。
1.2 新时期教育体系不够完善
相关研究表明,大学期间很多医学生对学医目的、职业价值等方面的认知出现偏差,理想信念模糊。究其原因,首先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专业知识的培养中,过分关注学生的专业分数、考研率以及就业去向,而在医德医风教育方面,虽会开设相关的课程,但往往流于形式。其次教师的授课水平存在差异,医学院校中大多数的授课老师只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的知识,缺乏相关的医学专业知识,故难以将临床实践、医疗纠纷案件与医德医风教育相结合。同时由于教育创新能力的不足,大多数教师上课也只是照本宣科、空洞乏味的课堂氛围无法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导致医德医风教育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再次医学生在实习阶段对于医德医风教育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在带教老师“重医术轻医德”的思想下,医学生将丰富临床知识、扎实临床技能为主要任务,而忽略了将学校所学医德医风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加之社会上存在的收受红包、过度医疗等不良行为使医学生对传统的医德医风原则与社会现实的差异产生困惑。
1.3 新时代医事法制教育、宣传力度薄弱
医学生进行医事法制教育是对其职业道德培养的保障和基础,目前医学院校虽然开设了医事法制的相关课程,但在教育过程中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致使医学生在未来的医疗工作岗位上,对于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如何处理医患之间的纠纷等问题束手无措,并且医学院校新媒体建设和管理力量薄弱,缺乏既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质又有良好网络媒体素养的人才,导致对医德医风教育的宣传力度不够,没有达到校园处处有教育的文化氛围。
2 加强医学生医德医风建设的对策
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肩负着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医生的医术强调的不仅是精湛的医技,还需要高尚的医德。医德是在学校理论学习和后续的工作实践中所获得的道德品质,且内容上具有连续性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在不同阶段的医德医风教育应该相互衔接,从入学到毕业设计出不同的教育内容,达到理想的医德医风教育效果。
2.1 加强高校医德医风教育
医德医风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高校辅导员是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更应将医德医风教育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生涯。充分利用主题班会,通过观看视频、PPT演讲、交流会等多种形式,结合当前学生关注的医疗纠纷热点案例和焦点问题,将医德医风教育穿插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以入学教育为抓手,组织学生宣读《医学生誓言》,强化医学生“大医精诚”为理念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雷锋活动月、元旦、国庆、心理健康月等为契机,组织学生编排心理剧、辩论赛、情景剧,树立医学生救死扶伤的坚定信念;以社会实践为载体,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参加“三下乡”、导诊、义诊等活动,提高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思想政治素养,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发挥校园文化培养医学生医德医风的作用。
医学生的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不可孤立进行,只有将两者相结合,才能既达到传道受业解惑的目的,又能潜移默化提高他们思想道德修养。这就要求医学院校首先要完善教育评价体系,不能仅仅将医学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应当将学生平时的思想、道德表现作为医德医风评价的量化考核标准。同时提高教师队伍水平,加强自身素质建设,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结合经典著作以及身边先进案例,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医德医风观念。
2.2 加强医院医德医风教育
医学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存在实习周期长,实习环境复杂等特点,这段时间医学生要完成从学生到医务工作者的角色转换,此时学生思想品德的可塑性较强,医院行政和临床部门应当重视这一阶段的医德医风教育。一方面抓好实习医学生岗前培训教育工作,在制定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管理的同时,聘请知名专家为医学生做医德医风专题培训,增加学生对于良好医德医风的认同感,使其主动遵守医德医风规范,养成良好的医学品质。另一方面严把带教老师质量关,带教老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临床专业知识,还需要有高尚的思想品德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在指导和培育过程中,放手不放眼,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纠正,教会学生如何与患者沟通,因材施教,培育出新一代医术精湛、医德崇高的青年医生。
建立道德榜樣示范机制和伦理失范惩罚机制,前者宣传医疗事业中先进人物和优秀事迹,引导医学生崇德向善,通过宣传和表彰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先进典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医学生通过向榜样学习将高尚的道德情操转化为自身内在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塑造医疗行业风清气正。后者是针对目前医疗行业中存在的不良医德医风现象,采取惩戒措施。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指出:“建立党委领导、院长负责、党务行政工作机构齐抓共管的医德医风工作机制,建立完善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实行医德‘一票否决制。”因此,通过舆论惩戒、经济惩戒、处分惩戒等措施对医务工作的失范行为进行处罚,不仅是对社会歪风邪气的有力打击,更对医学生医德医风建设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2.3 加强医学生医事法制教育和宣传力度
医患纠纷的日益深化与医务工作者法制观念缺失存在一定的关系,为此医学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医事法制教育,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作用,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医德医风警示片,教育学生不能触犯法律底线;邀请具有法律知识的教师为学生开设讲座,普及法律知识的同时增强法律意识;时刻警钟长鸣,发挥法制教育对医德医风教育的保障和推动作用,培养出具有医德素养且懂法、知法、守法的医务工作者。除此之外,还要利用网络平台,拓展医德医风教育渠道,有效整合网络资源、及时发布配合课堂教学的医德事件,结合当下热点开设有吸引力的医德教育专栏,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传播医学正能量,对最近网络上刷屏的民航总医院伤医事件等,更应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正面教育引导,消除医学生对职业的恐慌感,提高专业认同感。
十九大报告指出,教育强则国家强。作为医学院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医德医风教育纳入医学生培养教育体系,多措并举不断提高学生医德素养。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出德技双馨的医务工作者,这不仅直接影响我国未来医疗卫生行业的作风,还对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和实现健康中国战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兰雪花.中国传统医德视阈下医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培育[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8(2);153-156.
[2]崔彦晓.高考志愿的个性化推荐方法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3.
[3]薛璟.当前医患关系背景下医德教育的思考[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6,34(1):47-49.
[4]段静.医患关系矛盾背景下高校医德教育改革浅析[J].未来与发展,2018,38(1):24-26.
[5]熊雄,傅琛.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研究文献综述[J].卫生职业教育,2014,(3):11-13.
[6]李亦晗,廖生武.带教老师对实习生医德医风教育的思考[J].中国伦理学,2013,(4):444-445.
[7]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EB/OL].[2018-07-02]http://www.qstheory.cn/yaowen/2018-06/26/c_1123034987.htm.
[8]李晓,李宝琴,关晓光,等.服务经济视角下医学生医德培养路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8,14(5):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