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06-21 15:08李庆勇
中文信息 2020年5期

李庆勇

摘 要:中国社会发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基层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备受重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农村、社区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仍存在许多问题,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本文提倡通过建立社区利益共同体、大力培育社会组织、实行多元化基层协同共治原则、构建“四个平台”现代化专业治理结构解决相应问题,实现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键词:城乡基层治理 治理能力现代化 社区居委会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5-0-01

前言

习近平在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提出,要巩固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成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城市社区、农村作为国家治理的基本单位,反应着我国的综合实力及治理水平。虽我国基层治理已取得一定进展,但我国城乡基层治理仍不到位。唯有不断提升我国基层治理能力方可保国家有序运行,健康发展,居民安居乐业。

一、城乡基层治理体系

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含城市社区、农村两个方向,但目前仍以城市社区为治理体系的核心。首先,基层社区治理结构与农村相同,可为农村治理提供经验借鉴。其次,基层社区管理基数庞大,显著多于农村基数。故城乡基层治理工作仍以城市社区为导向,同时兼顾农村。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基层治理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制约发展,影响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城乡基层治理能力现状分析

城乡基层治理经过多年的实践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治理能力也有所提高,但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其现代化的特征不够明显,其治理现状不容乐观,其中存在诸多的问题,急需解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社区高度分化

城市原住居民为城市化最大受益者,经济上处于优势地位;外来人口、流动人口处于社区底层。三类人群缺乏交流,形成了原住民相对封闭的社会系统造成组织分化。社区由党委、居委会、社区工作站、社区服务中心、合唱团及志愿服务组织等部门构成,多与原住居民来往密切,与流动人口联系不多,工作开展不畅。且社区干部竞选中本地居民占据绝对优势。

2.社区社会组织发育不良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倡导成立社区社会组织增强居民自治,逐步实现社区居民自治,争取到“十二五”末期每个社区实现五个以上的社区组织。十三五规划又强调,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体制,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居民人口比例达到13%。但就我国目前大多数社区仅有1个社区团组织、1个社区社会组织、1个社区志愿组织。且从社区社会组织构成来看,志愿服务人数中存在1/3的大学生,本社区居民较少参与社区活动中。

3.村基层治理难度大,难以满足治理现代化需求

首先,村集体经济能力较弱,组织感召力不足,难以发动群众参与到基层建设之中。其次,村集体无法支撑基础建设需要,村内公共事业及公益服务事业严重落后,村自治工作无法开展。最后,村干部威望不足。贫困县或经济薄弱的村干部往往无法获得村民信服,故带头作用及榜样效应不到位使得基层治理效果不佳。

4.基层治理现代化手段不足,效率低下

具体表现为:第一、基层治理落实度不够。部分部门尚未实现跨部门联动治理,个别乡镇“四个平台”未全面入驻,故难以发挥实际效力。第二、智能化治理尚未实现。乡集体网络信息统一平台建设不成熟,各单位数据整合及共享存在障碍,故基层治理体系建设不全,治理案例分享不到位,基层治理效果不理想。

三、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为了扭转城乡基层治理的现状,提升其现代化的水平,实践中应结合具体的情况,采取针对性的优化路径,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建立社区利益共同体

随着我国富民政策的推行,我国居民水平得到高质量提升。城市交通发达,通讯设施便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医疗水平逐步发展,使得城市建设不断加快,进城务工人数逐渐增多。该现象造成社区居民多样化,社区内家庭结构易纷繁复杂,缺少共性。基于此背景,社区应建立共同体,方便基层治理。首先,可在共同体基础上促进社区居民沟通互动,增加居民之间的信任与合作,逐步增进彼此感情及亲密关系,形成社区网络。其次,增加社区活动,提高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与参与度,提升社区管理能力。活动以邻里互助为主,尽量多的组织帮助孤寡老人活动,提升居民参与意识,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区共同体是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過程,亦可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可充分借鉴前人经验积极落实。

2.大力培育社会组织

社区社会组织是隐藏在社会关系结构中的社会资源,充分开发利用社区社会资源可提升社区行动力,实现社区治理水平的提高。且社区社会组织存在多元化特征,社区居民可通过社区社会组织活动实现其人生价值,提高其对社区的归属及认同感。故社区培育社会组织应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扩大组织规模。社区可通过扶持社区内社会组织实现人力资源的统一,将该组织积极运作即可提升社区组织力及归属感,逐步养成社区意识。如:积极扶持社区内中小公司,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实现社区居民自治,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其次,积极落实社会组织多样化原则。积极组织大学生、志愿者、隔壁社区成员、本社区成员参与社区组织活动之中,充分了解本社区文化,积极参与本社区各项活动。社区社会组织建设要坚持社区居民服务为第一原则,坚持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类服务,大力满足社区居民生活需求。最后,强化社区社会组织的管理职能。落实社区网格长的监管职能,强化社区组织内部管理,在丰富社区社会组织基础上提升社区各组织之间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实现社区社会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3.实行多元化基层协同共治原则

首先,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区域内纪委组织部的优势,协同治理乡村基层。本地政府纪委组织部可协调党对政府、市场及社会各界的力量,筹划资金建设贫困基层,提升村集体的感召力及组织能力,发动群众参与到基层治理之中。其次,充分发挥社群作用。坚持社区共建共治共享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在购买服务、设立项目资金及活动补贴等方面的作用,积极为基层公共事业及公益服务事业提供经济保障,落实村自治活动。最后,充分发挥乡组织在重大事项协商、土地纠纷处理等领域的作用,提升村干部威望,落实村支书带头作用,提升基层治理效果。

4.构建“四个平台”现代化专业治理结构

为解决企业基层治理不到位问题,需以“四个平台”为依托,积极实现村基层数据共享,构建一张无重复、无交叉、无缝隙的基层治理网络。首先,构建基层治理体系。积极组织基层治理的联村干部、基层站工作人员、网格员、镇管理员构建四位一体管理体系,形成“四个平台”现代化治理构架。其次,充分壮大基层治理队伍。推动网络管理落到实处,实行“网格长、村委会、指挥室、镇领导”效绩考核捆绑,将基层治理责任落到实处,实行一事双责原则。如有基层治理不到位现象可启动网络系统进行询问处置,共同解决治理问题。最后,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依托平台将基层治理内容及政务信息上传网络,实现乡镇两级迅速联动。如有问题及时向上反映,启动应急预案。积极整合各部门信息,将四个平台与110联动、12345热线、信访、网络问政、数字城管等业务进行联网扩展,实现信息数据网络共享。同时该平台需丰富资源库建设,保证乡镇在联网基础上登录镇资源库查阅相关案例,落实专业化治理,提升治理能力。

结论

综上所述,建立社区利益共同体、实现居委会实权治理、大力培育社会组织、构建社区居民参与机制可有效解决当前基层治理不到位、治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本文立足十九届四中全会相关政策,就当前存在的些许问题制定相应对策,具一定参考价值。但本文亦存在对策漏洞有待读者完善,望读者另行补充。

参考文献

[1]赵海江,程国伟,赵雪胜.基于物业管理的角度打造以社区为核心的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体系[J].价值工程,2019,7(26):01-02.

[2]盛明科,陈廷栋.基层官员避责行为:逻辑·危害·治理——一种组织行为学的观点[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0(5):39-47.

[3]任绪保.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的基层治理创新——以本次机构改革为契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