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地方农业科研院所作为重要农业科技成果的提供者,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此,本文分析地方农业科研院所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促进发挥地方农业科研院所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地方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11-0247-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农业科技成果是否能够得到转化决定着农业科技是否能够成为实际的生产力。因此,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措施,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路径,是实现农业科技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包括政府主导型、市场(企业)主导型、科研院所主导型、高校主导型、中介组织主导型等[1]。其中,科研院所主导型是指以科研院所为农业科技成果主要提供者的模式。科研院所主导型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在人才资源、农业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示范上都具有独特的自身优势,是一种高效的重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同时,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也是科研院所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但目前由于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很多地方农业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仍然较低,成果转化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还有待提高。因此,从全方面分析地方农业科研院所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促进地方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提高,乃至推动地方现代农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存在的问题
1.1 科技成果缺乏市场竞争力
地方农业科研院所除了基础研究之外,转化的科技成果主要有选育的品种、集成的栽培种养技术、研发的农用投入品等。以选育品种为例,近年来,随着优质水稻、玉米、小麦等农作物品种越来越多,农作物品种的成果转化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导致了科研院所有大批育成品种无法得到转化,成果转化价格也越来越低。其根本原因在于科研成果同质化严重,缺乏市场竞争力。在农业供给侧改革和品种审定制度改革的背景下,一些科研团队的科研工作未能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缺乏长期的发展规划,导致育成品种缺乏特色优势,难以在层出不穷的品种中脱颖而出。
1.2 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
进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之前,首先要对农业知识产权进行保护。然而,在农作物品种权、专利权等知识产权的保护上,一些地方农业科研院所还存在不足。一是农作物品种权保护意识还有待增强。很多科技人员都把精力放在农作物品种权申请上,但在品种权申请以后,在实际科研工作中却缺乏对品种保护措施的落实。二是专利权保护力度不足。近年来,农业科技领域的专利权申请和授权数量都有大幅上升,但很大一部分的专利权没有进行专利保护续费,从而导致专利保护失效。其根本原因一方面在于部分专利的实际价值不高,申请专利是以完成科研项目目标任务或争取相关奖励为目的;另一方面在于没有将专利权保护的意识落到实处。
1.3 农业科技人员缺乏开阔的成果转化思维
地方农业科研院所及其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培育、成果转化方式、成果转化途径等方面缺乏开阔的市场思维。近年来,在种业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方面,地方农业科研院所大多是在育成品种通过审定后,以品种经营权许可方式通过协议定价将成果转化给种业公司,由种业公司进行市场开发和推广。因此,地方农业科研院所成果转化方式较为单一,转化途径也很局限。在集成栽培种养技术方面,与地方政府、农业企业和农业园区等的合作形式也缺乏多样性,在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方面,也未能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的优势。
1.4 科研院所成果转化人才队伍建设不足
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地方农业科研院所存在2个方面的不足:一是部分地方科研院所缺乏科技成果转化的专职部门或专职人员。科技人员大部分精力都放在科技创新工作上,在科技成果宣传与推广、对外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力不从心。这需要科技成果转化的专职部门或专职人员将本单位的科技成果进行管理和对外转化,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二是部分地方科研院所在人员安排上未能做到人尽其用,岗位设置不尽合理,缺乏对科技成果转化人才的培养。
1.5 科研院所在科技成果转化上管理不到位
地方农业科研院所在科技成果转化上管理不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一是部分地方农业科研院所在科技成果转化上未能做好整体规划与管理。单位内部的各个科研团队的成果转化工作主要由团队负责人安排、团队内部人员实施,包括育成农作物品种的成果示范推广与宣传,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沟通、联系与合作等基本是由科研团队内部人员自行处理。整个单位在成果转化方面缺乏统一管理。二是部分地方農业科研院所在科技成果转化上缺乏协同合作。地方农业科研院所的平台资源有限,因而在科技创新及其成果转化上,地方农业科研院所更应该加强内部各团队之间以及与政府、企业、高校、国家级科研院所的协同合作。
2 对策
2.1 面向市场需求,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工作
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做好科技创新工作仍然是获得良好、可转化科技成果的基础[2]。因此,在注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同时,仍然要把科技创新工作放在首位。只有通过科技创新,取得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科技成果时,才能实现科技成果的良好转化。一是地方农业科研院所要鼓励科技人员积极与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涉农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交流与合作,深入基层了解实际生产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同时,还要深入市场了解消费者对农业和农产品的需求变化。以需求为导向、以问题为导向,开阔研究思路,加强特色农作物品种的选育、农业投入品的开发、种植技术和栽培技术等科技创新工作。二是地方农业科研院所要鼓励科技人员跳出传统农业和科研学术思维,开阔创新思维,在乡村振兴、科技扶贫中充分发挥科技服务作用。三是要加强各科研团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针对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各科研团队的优势和特长,充分挖掘相关研究内容,有目的性地开展科研工作,形成一套高质量的科技成果转化和开发技术链条。例如,针对低糖摄入人群,以筛选含高直链抗性淀粉的玉米、小麦品种后进行深加工。
2.2 加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落实保护措施
加强农业科技知识产权的保护是做好科技成果转化的基本保障[3]。地方农业科研院所应当积极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和宣传工作。在知识产权保护上加强管理,完善并落实相关管理制度,从多方面鼓励科技人员在品种权和专利上加强保护申请,为科技人员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例如,在品种选育方面,应当加强在材料鉴定、品种审定、品种权申请、专利申请之后的可持续保护工作,尤其是優异性状材料的保护,防止材料流失。
2.3 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开展多形式合作
地方农业科研院所应当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而不应仅仅局限于经营权许可、专利转让等单一的形式。地方农业科研院所可以利用自身优势,与农业种植基地、观光园、采摘园等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合作。一方面,将对方的农业场所作为成果转化的展示基地,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的宣传推广,从而带动周边农业发展;另一方面,合作双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有利于长期的可持续合作[4-5]。此外,地方农业科研院所还可以创建所属农产品品牌,凝聚合心力,将本单位的优质品种、技术和产品冠以该品牌,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合作生产,与农产品运营公司进行合作推广。尤其是具有特色、市场需求大的农产品,可做成一系列产品。例如,富含花青素的紫色玉米、紫色土豆、紫色甘薯。
2.4 完善成果转化制度,明确相关责任
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政策、明确和落实相关责任是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保障[6-7]。一方面,要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集中管理。地方农业科研院所应当加强单位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整体规划,成立科技成果转化的专职管理部门或落实专职管理人员,明确权责,规范流程,定期梳理单位内较为成熟的、可转化的农业科技成果,做到重点突出、集中宣传推广。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科技人员进行科技创新及其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例如,提高成果完成人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比例,尤其是第一完成人;提高年终考核指标中科技成果转化成绩的权重比例等。
3 参考文献
[1] 熊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从外生向内生转变的机制与模式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9(11):83-92.
[2] 万丙良,陈少愚,葛双桃,等.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促进创新能力提升[J].湖北农业科学,2017(22):4399-4411.
[3] 温雯,唐浩,崔野韩,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助力现代种业发展[J].中国种业,2018(3):1-4.
[4] 刘涛,曹永生,任天志,等.浅议现代农业科研院所创新发展:以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19(5):16-19.
[5] 王丽娟,信丽媛,梁凤莲,等.公益性农业科研院所的成果转化利益分配制度研究:以天津市农业科学院为例[J].农学学报,2019,9(12):78-82.
[6] 陈乾,倪建平.倚创新驱动发展 谋成果转化新局:中国水稻研究所成果转化工作探索与实践[J].农业科技管理,2018(1):67-70.
[7] 李玉清,许朗.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6(4):132-135.
作者简介 邓自圆(1988-),女,四川泸县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农业科技管理、农业推广。
收稿日期 2020-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