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清
摘 要:“中国梦”是实现中国繁荣富强的理想,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也应该贯彻习总的理想,承担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本文笔者就在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充分运用课堂教学手段、充分整合教材知识点、以学生生活实际这三方面论述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国梦”教育之开展。
关键词:中国梦 合格人才 理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5-0-01
这几年,党中央提出关于“中国梦”的思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要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就是中国梦的内容。初中生是祖国的未来,中华民族未来的希望,也是中国梦实现的主力军。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在思想政治品德课程中贯彻“中国梦”的理想教育,内化为学生的心中,变为一股奋发上进的动力,这样才能把党中央的“中国梦”理想变为现实,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责任。本文笔者就在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论述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国梦”教育之开展,给同行提供具有价值的借鉴建议。
一、充分运用课堂教学手段,开发“中国梦”教育
课堂教学手段是开展教学活动的载体。教师可以充分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手段,开发“中国梦”教育。
如教师可以改变传统讲授方式,充分运用网络开展“头脑风暴式”的教学模式。如可以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搜集有关“中国梦”的资料、知识与信息,如“中国力量”、“中国道路”、“中国精神”等,让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以及中国奋斗方向有全面的了解,自然也会激发奋斗于中华民族历史的理想豪情。
教师还可以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设计时事知识竞赛的方式,把中国梦的历史底蕴、新闻知识、时代内涵等设计成形式多种多样的竞赛题目,让学生在抢答或者轮答过程中获得“中国梦”知识。教师还可以采用形象生动的教学方式,如播放有关中国梦的歌曲、动漫或者视频,以图文并茂的内容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享受中国梦知识的熏陶。
教师在中国梦教育上,还可以采用讨论课的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某一话题,展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平等交流互动,从而达到活跃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率之目的。
二、充分整合教材知识点,开发教学资源
中国梦蕴含着丰富的时代内涵,用系统性地思维丰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不仅如此,中国梦还是国家富强的梦想,这一个国家富强的梦想需要广大青少年作为祖国未来接班人所承担。因此,教师应该深度挖掘教材中有关中国梦的知识内容,实现“中国梦”与教学知识点互相结合。这样能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树立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理想,这才是实践中国梦的最好体现。
如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科版七年级上)这一节课的时候,主要教学目标是告诉学生善于掌握方法,合理安排时间,这样才能获得成功。教师在上这一节课的时候,可以与“中国梦”理想教育互相结合。如可以告诉学生,在学校时候好好读书,掌握正确的方法,才能增长知识、具备能力,具备有在社会生存的根本,以及拥有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梦想的能力。国家富强了,自己生活才会更加美好。教师也可以借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来说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遵循客观发展规律的,“中国梦”的实现也要遵循在一定规律和科学方法的基础之上。这样,学生就会理解科学的方法对成才、对祖国繁荣的意义,自觉树立“中国梦”理想。
三、以学生生活实际,开展中国梦教育
中国梦不是一种空洞的理论口号,更是一种实践的行动。为了让中国梦这个理想由理想变为现实,教师应该以学生生活实际,开展中国梦教育。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一切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感悟与履行中国梦理想。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教会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先进楷模人士,汲取高尚的精神品质,以及善于感受生活中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领悟中国梦实现与自己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为此,教师在讲授教材知识点的时候,实现中国梦的理想与学生个人实际相结合。如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第九册,都是关于中国国内与国际时事,以及未来走向的,教师应该让学生自我总结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案例。如在讲述关注弱势群体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处于社会底层人群的生活状况,以及举社会团体或个人扶弱济贫的慈善例子,让学生为这些人士善良的爱心所感动。然后让学生意识到,中国的发展,是社会各个群体的共同发展,关注弱势群体是实现中国繁荣富强的必然保障,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经途径。这样,学生就会产生了扶助弱势群体的情感,知道了帮助弱势群体对社会对中国发展对中国梦实现的重要意義,从而有效实现了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胡云琬.思想品德课和中国梦教育[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3(5):8,91.
[2]李荣志.引领学生追寻中国梦[J].思想理论教育,2013(5):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