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讲人:西充县关工委宣教团团长何斌全
本刊上期讲述了张澜清廉为民的故事,本期为读者呈现张澜一生中如何方正做人。
央视曾播放过28集电视连续剧《民主之澜》,这是对张澜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对“民主”一词的最好诠释。什么是民主?民主就是人民所享有的参与国事或对国事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澜,即大波浪,或者波浪,把二者结合起来,就是“民主之澜”的真正含义,《民主之澜》的主题歌是这样唱的:“你走出巴蜀山川,路漫漫其修远兮,你迈向救国之路,尔将上下去求索。你带着责任良知,面壁十年图破壁,你掀起自由狂澜,难酬滔海亦英雄。先天下之忧而忧,文人风骨生生不息。后天下之乐而乐,民主之澜与日俱进。自由民主荡涤着旧世界的历史尘埃,中华大地迎来了新世元的旭日东升。”现在,让我们来讲几个张澜先生的精神故事,再次唱响“民主之澜”的主题歌。
张澜纪念馆是全国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现了张澜“梦耽天下、民主求索”的光辉一生。
1920年,张澜因母亲病故回到家乡。此时,北洋政府正陷入走马灯般的政权更迭中,军阀连年混战,人民普遍厌战,一时间,地方自治成了人心所向。南充也在此时宣告自治,而张澜自然成了民众推举的领头人。张澜把自治的重心放在了发展实业和教育上。在张澜的推动下,南充各地中学纷纷开办农业、蚕丝、工业、医学、师范等各类专业班,几年以后,大批实用人才支撑起了南充的地方经济。他想过通过很廉洁地帮老百姓致富这种方式而救民于水火。然而,当时中国的情况,他很快就放弃了。
1926年,军阀刘湘(曾任职于川北宣慰使张澜麾下)邀请了他曾经的顶头上司——张澜,出任新成立的国立成都大学校长。出任校长后,张澜提出的第一个口号就是“打开夔门”,意思是广开言论,广纳新知,无论教师政治信仰如何、来自何党何派、学历出自何校,一律唯才是举。当时成都大学的校园里,确实活跃着一个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科学研究社,张澜称赞他们“多诚笃君子、有为青年”。又说,帮助他们“乃为国育才……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一乐也”。其开放的胸怀和为国育才之热忱,由此可见一斑。不到四年,张澜把只有一块牌子的成都大学,办成了声名远播的高等学府,创造了教育史上的奇迹。军阀政府对学校的发展开始忌惮了,碍于张澜的声望不敢妄下黑手。1930年,张澜被军阀排挤,张澜遂于8月自动辞职,离蓉赴渝。行前与朋友话别时,他说:“人当有超出环境之情操,富贵、贫贱、威武,皆环境也。”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人的无耻行径震怒了国人,抗日呼声日渐高昂。然而,执掌民国大权的蒋介石却仍然奉行所谓“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消极抗日,积极“剿”共。这一举动让无数人既失望又愤怒,张澜也不例外。他决定以布衣之身帮助共产党。1932年,红四方面军从陕西进入四川,准备在川北一带建立根据地。张澜闻讯后,积极发动民间力量,迎接红军入川。这让共产党倍感高兴,能得到这样一位在四川乃至全国都很有号召力的人士的帮助,对工作的展开极为有利。中共决定加强和他的联系,就让他的次子张崿回家,在他身边工作了两年。让他欣喜的是,这个他牵挂的儿子竟已是中共旅德支部书记。从儿子身上,他第一次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共产党员形象。没想到的是,两年后,年仅30岁的张崿因病去世。张澜悲痛不已。但这短短两年的相聚,使张澜进一步了解了中国共产党。此后,他以古稀之年奔走国事的时候,胸中多了一份对儿子的怀念和对共产党的理解。
这时,中国已进入全面抗战时期。局势所迫之下,国共第二次携手合作,共赴国难。作为四川名宿,张澜各方奔走、联络,积极支援抗战;作为国民参政会的参政员,他在会上一面呼吁加强合作,团结抗日,一面痛斥汪精卫等人的投降理论,号召“全国同胞认清形势,坚定意志,增加抗战力量,争取最后胜利”。但这无数人苦心构筑的统一战线,却很快面临着破裂的危险。1938年10月的武汉大会战结束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蒋介石反共独裁的苗头再一次显现出来。1939年1月,国民党确立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四项方针,统一战线岌岌可危。
这些行径让张澜大怒,他跑去找到蒋介石,当面质问他:“共产党抗日是大好事,为啥要反它、限它?”然而蒋介石不但没给他一个满意的答复,还在1939年6月制造了平江惨案,包围了新四军平江通讯处,惨杀工作人员。张澜等人愤而邀集各界人士,将惨案经过写成报告,并印成书面材料公之于众。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9000新四军在皖南泾县的茂林地区遭遇8万国民党军队的突然袭击,7000壮士殉难。又是张澜,冒着生命危险把周恩来送来的皖南事变真相材料秘密散发出去。
张澜由此成了蒋介石忌恨之人。在当时,抗日是中国最大的事情,张澜、黄炎培、梁漱溟等当时的一些国会议员,觉得有责任站出来成立一个组织,在国共之间寻求民族团结抗战。1941年,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重庆秘密成立(1944年改名为中国民主同盟)。继黄炎培之后,69岁高龄、略微口吃的张澜被推上了民盟主席的位置。民盟在张澜的领导下,成了国民参政会上和蒋介石分庭抗礼的重要力量。
表里如一,方正做人。张澜先生本性刚正,阿谀奉承之类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做的。
在1942年的一次国民参政会上,张澜与蒋介石当面辩论长达两个小时,并在此后两年中拒绝出席参政会。有一次,张澜向蒋介石提议取消国民党的特务机构“军统”和“中统”,并比之为明代的东厂、西厂,弄得蒋介石极为不快,对这个四川人满腹愤怨。这些事,都给张澜个人的安危带来了极大的风险,但他并不会在风险前退缩。
张澜生平为民主而努力,生命历程八三载,丰功伟绩载史册,高风亮节留人间。他的非凡业绩和杰出贡献,深深铭记在我们的心中;他的高尚品格和奋斗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