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通讯员 余仕清 图/徐德琼
“活动室的目的,是把城区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好,让他们离校不离教。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感到只管起来还不够,还要把他们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是自贡市荣县城区中小学生周末活动室的五老志愿者林建超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林建超提及的活动室,是荣县关工委成立后不久就建立起来的关爱活动基地。当时,县关工委这一决定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于2000年在当地的柳倩诗书收藏馆办起了城区中小学生周末活动室,组织青少年学生开展习练书画、棋艺和阅读书报等活动。
荣县关工委开办周末活动室的初衷是把城区中小学生中的留守儿童管起来,让他们快乐过周末。起初是以娱乐为主,为留守儿童营造艺术氛围,让他们开展棋类、书法等较为简单的趣味活动,当时就有一百余名学生参加。2006年,又开设了暑假班,专门邀请大专院校志愿者为孩子们授课,丰富了孩子们的暑假生活。同时开设高三地理辅导、艺术编导班等,课程设置包含了从小学到高三学生的需求,使孩子们课余生活更加丰富。
2012年,周末活动室增设了阅读写作、电子琴、古筝、书画等艺术培训班。2014年,活动室个别班级学生达到五十人以上。为打造关爱品牌,荣县关工委为周末活动室添置硬件、改善软件,又精选几位五老志愿者担任老师,为孩子辅导功课、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
荣县城区中小学生周末活动室的孩子们展示自己获得的奖状
刘名一是周末活动室的一位五老志愿者,她把每一个孩子都视为自己的儿女一样关心。班上有好动的孩子小池(化名),十分调皮,左右同学都被他干扰到无法上课。刘名一从不责骂,而是先让小池上课时坐稳十分钟,又在此基础上再坐稳十分钟,直至一节课。每完成一次,都大力夸孩子。她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她发现小池身上有许多闪光点,比如有上进心、爱劳动。她就安排孩子担任班上的纪律委员,对他说:“大家要遵守纪律,你是班干部得带头。”小池渐渐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重视,越来越自觉。后来,刘名一安排小池参加才艺展示和诗歌朗诵活动,得到了大家的表扬,现在的他重树信心,变成了积极乐观的少年。
经常来周末活动室的高三学生小莉(化名)性格内向、不开朗,极为不合群。林建超经常启发她、开导她,根据她的意愿,安排她到高考编导班学习电视片分析、编讲故事、广告创意等课程。在老师耐心开导下,小莉逐渐开朗起来,慢慢融入班级大集体。因为周末活动室的老师讲课全面,小莉参加全省编导专业考试得分高于艺术类本科线二十分。她的高考分数偏低,林建超给她细心分析志愿填报情况,让她顺利进入大学的编导系就读。因为孩子家庭比较困难,林建超又找相关部门解决了孩子每年上万元的学费。暑假,林建超又将小莉介绍到爱心企业勤工俭学,为她毕业后就职铺路。
荣县的周末活动室建立20年了,已接纳中小学生5万余人次,这里对每位学生的影响都让人难以忘怀。正如美国德克萨斯理工大学硕士、周末活动室的首批学员曹东玉发出的感慨:“我要感谢周末活动的老师们,是他们给我的童年增添了不少欢乐。我现在还记得课余有趣的猜灯谜游戏,感恩书法、绘画等课程的学习给我打下的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