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陶瓷技术与陶瓷艺术的关系

2020-06-20 01:57白玥
陶瓷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造物陶瓷艺术

白玥

(重庆城市职业学院,重庆,402160)

技术和艺术都属具有生产形态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作为生产形态,二者分属于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不同领域。技术和艺术的关系可以看作是一种历史的范畴,在不同时间内,社会发展阶段情况不同,大家对二者之间关系有着不同的理解。因此艺术和技术的定义范围和相互关联是随社会转变、科技进步、时间潮流而变化的。《庄子》有“能有所艺者技也”。中国古代普遍存在“技艺相通”的观点。在希腊文中“技艺”一词,不仅指工匠的技能,也指艺术活动的技巧。随着机器时代的到来,技术与科学的结合使得技术与艺术的分离日益明显。到了20世纪初工业设计运动的兴起,技术与艺术又迎来了“新的统一”的口号变革。技术与艺术的关系体现在陶瓷材料中也是如此。陶器从无到有,制陶者承担了制作和审美的总体把握。后来由于社会各阶层的需求多样化,生活中陶瓷的需求量增大等因素,陶瓷的制作者从个人制作,到作坊式制作,再到设立能大量生产陶瓷的机构。有更多的人参与到陶瓷生产制作中来,制作陶瓷的人数增多,分工更加明确细致。随着科技技术的进步,对于日常陶瓷的生产制作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陶瓷制作技术与陶瓷艺术设计的工序分离。并且,随着机器时代的到来,产生了从工序分离到职业分离的转变,有了设计者和制作者两个职业。日用陶瓷扩大生产量来满足所有民众的生活基本要求,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全球多种文化相互交融,人们对于精神生活文化的精致性和多样性有了新的要求。很多设计公司针对这个情况,试图以解构技术的角度,重新审视陶瓷技术和陶瓷艺术的关系。

我试将时间为线索,技术的突破和审美的反思变革为时间节点,分述各个时期中陶瓷技术和陶瓷技术的关系。

1 造物的两翼

图 1

第一阶段,是从原始社会到工业革命出现之前,即技术与艺术是浑然一体的手工业时代。在这个阶段,造物过程中的技术与艺术是融为一体的,技就是艺,艺就是技。正如《庄子·养生主》中庖丁解牛故事:庖丁替文惠君宰牛,动作娴熟,全然合于韵律和节奏。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问他技术何以达到如此地步?庖丁说:他所爱好的是道,已经超越了技术。他宰牛的时候,摸清规律而不用再看了,揭破起来游刃恢恢而宽大有余了。技术一词在这里基本可解释为,在劳动生产方面的经验、知识和技巧,也泛指其他操作方面的技巧。故事中的“道”可理解为技术美,是对静穆的观照与操作性体验的连结。庖丁对于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他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术上,而是用探求技的方式来追寻道。道与技相辅相成。

自人类诞生以来,就不断的进行创造劳动来适应生活要求的造物活动。其造物的范围涵盖了“人类用以应付物质世界,方便社会交流、实现幻想、满足娱乐以及创造有意义的象征符号”的一切东西。从新的造物品种的诞生到进入人类正常生活使用之中,涉及到许多不同的因素。这其中除了功能因素,技术与艺术是造物被人们产生、发展并被受使用的两个难以分割的重要因素。人类通过改造自然界中的石头用作工具来改善自身生活,拉开了石器时代的序幕。相于创造石器的打磨,钻孔等削减手法,创造陶器需要更加周密的思考、更复杂的步骤,包括原料的选择、造型的塑造以及火的利用。从造物角度看,制陶术的产生是真正意义上的器物塑造,是划时代意义的技术发明。陶器的技术与艺术, 随着人类对于外在世界不断的深入认识和改造,原始陶器中仿生陶器应运而生。人类观察自然,逐渐掌握自然形式规律升华到对美的形式把握,甚至截取其中主要特点进行艺术抽象。原始陶器的制作过程中,最初模仿果壳、瓜果等植物的形态,后模仿家禽、鹰等动物形态。陕西华县太平庄出土的陶鹰鼎就是原始陶器仿生的代表作,通过通体模拟、夸张、变形鹰鸟的腹部、尾部,足作为器皿的支撑,嘴作为流,再在陶器上进行简单的刻画来实现既实用有美观的形象。在这个作品中,技术是一种物质生产,是最初造物的生产过程中保证具有物质的、使用的功能的基础;同时造物也具有某种精神功能,也就是对于美的无限追求。艺术创作可以看作是一种精神生产,它主要通过某种物质陶瓷媒介把艺术意象客观化和物质化。陶瓷造物的结果,承载了人们对生活的劳动辅助基本功能,同时在精神上对于自然世界的变化发展微妙规律的进行审美艺术上的总体把握。

图 2

陶瓷技术和陶瓷技术是陶瓷造物的两翼。在手工艺为主的时代里,艺术与技术的关系是一种互融而协调的关系。艺术和技术的结合,导致两者在人运用心与手的制作过程上是完全统一,即在手艺的基础上统一起来,二者缺一不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这种统一不是拼凑式的,而是有机的结合,并服从于劳动主体意识。

2 天平的两端

第二阶段是从蒸汽机的发明到二十世纪初,即技术与艺术呈现出分离趋势的工业化时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工业革命的成功,致使物品的制造不再是家庭作坊式的手工劳动,而是实行机械化生产,形成批量化,标准化的生产方式,生产效率得到大幅的提高。这些技术井喷式的爆发,随之而来“技术”一词的涵盖范围有所扩大,不仅指各种手工技术,而且也指运用机器生产的机械技术。

图3

基于能源的发现与运用以及科学技术技术的激进开拓,工业时代的快节奏使得手工艺制作逐渐边缘化。但不可否认的是,科学与技术的研发并广泛运用,为陶瓷产品制造提供了更为优化的技术基础。在陶瓷成型工艺方面,借助机器使得成型工艺多样化,注浆,压坯成型;在釉料配置方面,能通过化学科技分析拿到稳定的参数和研制新的釉药配方效果;彩绘装饰方面,才会配方的研发、釉上金彩技术的发展、甚至融合印刷行业研发的花纸技术;在陶瓷烧造方面,开发了用于测量窑炉内温度的高温计,运用更加精确的测温、控温技术,同时改造窑炉,摆脱风力水力的不稳定性,借助电借助天然气烧制陶瓷。这些技术升级让批量化生产成为可能,众多制造商相较于培养一个熟练工人,购置一台新的机器所需要的时间成本金钱成本更少。借助更优化的陶瓷技术,来缩短生产周期扩大生产量,以此满足普罗大众的生活基本所需。这也是当时社会时代所需要的。同时,技术的提升让生产工序更加细化,以流水线式的生产方式加快生产节奏,导致物质性的技术和非物质性的艺术设计工作内容切分。手工造物的两翼--技术与艺术,在此时为适应当时社会需要而一分为二。艺术和技术的把控者从陶瓷制作者,转变为了提供技术支持的生产方式研发者和提供艺术美学思维的设计师。对此,有艺术家提出质疑,认为将艺术与技术切割分离而来的产品有非艺术化倾向,无人情味。如何平衡技术和艺术两者间的两端,这也是这时期的艺术从业者一直在探讨的问题。 英国最具传统文化意义的韦奇伍德(Wedgwood)陶瓷品牌就是这个时期节点的受益者。品牌创始人乔赛亚(Josiah)偏好希腊、罗马等古典陶器风格和中国瓷器风格。为了制造出想要的效果,他从陶瓷材料工艺入手,研制而产生的多项技术革命。这其中最为突出的技术是,印刷转移纸和石膏模具广泛运用,内敛温润的碧玉细炻器以及白皙透明的骨质瓷也是由此品牌研发问世。乔赛亚不断埋首于陶瓷技艺与材质的研发中,生产出了一种黑色不上釉、质地精细的炻器。将陶瓷装饰设计制作交给专业的艺术家来做,尊重设计师的美学素养。该品牌最具代表性的、经久不衰的浮雕玉石系列就是在此技术基础之上研发的。在此系列造型语言形式中,融入当时流行的新古典风格,将怀古的浪漫情怀与现代人对生活的需求。在陶瓷颜色选择上,乔赛亚经过反复试验才选择了一种蓝色(Wedwood Blue),搭配用石膏模具制作的白色浮雕,在注重古典艺术形式的表达基础上,追求新的更加柔嫩、典雅、和谐的美,以求达到新技术与审美艺术结合的平衡。

陶瓷技术和陶瓷艺术是陶瓷批量生产的平衡两端。工艺技术与工艺艺术之间的统一性,只有在精熟的技术与之匹配艺术的风韵,企图取得和谐和高度一致的情况下才能趋于完美。人们在新的创造面前,一直担心走向高度技巧性的机械技术和走向精神化的艺术性不能平衡。由于十九世纪的西方国家战后修复资源有限,偏向国际主义风格,技术与艺术似乎形成了新的对抗。

3 有机结合

第三阶段是二十世纪初直到现在,可以说是技术与艺术重新统一的工业化和后工业化时代。如今科学技术、工业生产和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繁荣发展,加快社会城市化进程,将科技技术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与之相应地,艺术发生了质的变化,它应该表现审美趣味素、美学风尚、设计水平,也应该反映了社会的脉络,更表现了普罗大众的生活需要和审美需求。过于理智的设计思维不能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所以由技术与艺术相分离的设计,转变为技术与艺术重新统一的口号,设计充满人性的关怀。在信息全球化的后工业化时代,越来越多的都市生活中的消费者的要求更加多样化,电脑技术和数字网络所构成的物质机制,使城市的经济节奏和生活方式发生大幅度的改变。在这时第一产业从制造工业产品变为服务业,人们更注重手工艺带来的温情。

日本擅长向西方学习,但日本资源、人力有限,照搬美国的发展重型机械生产方式十分不易。日本设计师喜多俊之试图用新的艺术视角守护日本本土传统的手工艺,振兴地方产业。他接到有田烧的邀请,要求设适应于现代饮食生活的实用器具。喜多俊之面对这个关于传统材料工艺结合新世界潮流的命题,一直思考如何兼顾高科技和高感性。从有田烧传统的三叶幸运草形状的文物盘子中得到灵感后,在综合考虑了使用场合和摆设搭配,“HANA”餐具系列便诞生了。 “HANA”盘综合现代餐饮愈加精致小巧的倾向,一次可以装盛三品菜肴,设计师喜多俊之从餐具的形状设计引导改变用餐的体验性。此系列在意大利的发布会上获得了很多订单,对于有田烧来说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因此,技术向前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总是需要用适宜的艺术观念来导引和互助,这样才能使技术融化于艺术之中,两者形成有新生机的组合。

追求新形式新风格的后现代主义设计,顺应时代潮流地采用新的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方法,创造审美风尚前端的艺术新形式。这种设计形式,不能单纯的将艺术于技术割裂来看,而是两者相互渗透、有机结合的组合形式。设计技术、工艺技术的最高境界,应当完美展现在与艺术不留痕迹的交融之中,即“大匠不雕”的自由境界。只有在自由境界中,才能把技术上升为一种精神理想的完善,生活之外的精神追求才成为可能,即所谓“技进乎道”。

总的来说,在社会不断变化的动态变基础上,技术与艺术的关系开展讨论和提升要求的。每个时代流行的艺术设计风格,都是某一时间段内艺术与科学技术进一步整合的产物。不同的时代对于二者的要求进一步调整应对关系,在更深的层次上取得统一。这一切都应当建立在科学技术的基础之上。而美学因素作为其最重要的艺术因素,它是注定孕育于一定的审美形式之中的。它作为是一个中介和通道,把物质性的技术通过艺术的形式而唤起并激发人的情感。这种情感与田野的存在、城市社区的发展规划乃至国家的发展相联系。

陶瓷技术和陶瓷艺术创作发展到现在,从高度统一的关系,“技近乎道”的理想境界;到后来陶瓷技术有了新的提升,与科技相结合,对于艺术的形式进行了多种的探讨,两者相互碰撞相互牵制,以求取得平衡;再到离现在最近的时代,人们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希望陶瓷技术与陶瓷能相互引导,试图找到一种有机组合形式。从历史潮流来看,陶瓷科学技术的正向发展既给艺术设计提供了诸多条件,又提出了诸多限制,实际上是对陶瓷制作中艺术与技术的整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两者更丰富地呈现。

陶瓷泥土因为有人双手的实质性介入,已经引发出了这么多的探讨。现今,现在又多了3D陶瓷打印技术,双手和泥土之间又多了数据和机器的媒介,那么之后陶瓷技术和陶瓷艺术的关系又将如何衍生呢?我想时间和世界在未来会有一个新的答案。

猜你喜欢
造物陶瓷艺术
汲古怀远造物归真
“与造物游”: 第二届晚明艺术史学术研讨会召开
造物新语——重组材料与构造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纸的艺术
以木造物
陶瓷艺术作品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