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文建 ,孙梦玲 ,李佳佳 ,张宪中 ,唐建清
(1.无锡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江苏 无锡 214101;2.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17)
我省是克氏原螯虾养殖大省,2018年我省克氏原螯虾养殖面积达 1.34×105hm2,产量 1.668×105t,规模性加工企业10家,年加工量1万多t。在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克氏原螯虾养殖病害频发,其中白斑综合征的发生影响最大,该病害严重影响成虾养殖成活率和虾苗运输投放成活率。稻田综合种养的小龙虾,在每年水稻种植前大量上市,造成短期内供过于求而价格低迷的现象。为寻找小龙虾错峰上市的方法,避开病害高发季节,避开集中上市,该试验在2018—2019年于无锡惠山区进行了克氏原螯虾大棚提早繁苗的尝试,并与稻田综合种养及池塘育苗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现将有关情况作如下介绍。
大棚建设:开挖出4个长为70~75 m,宽8 m,深1 m的养殖池,每两个养殖池一头接通,形成两个U型养殖池,养殖池塘上方搭建钢架大棚,整个大棚占地约4×667 m2(2 660 m2),养殖池面积2.6×667 m2。池底底部微孔增氧(每个育苗池配增氧管9组),同时配备“气提水”增氧设施和2个增氧泵,以保障养殖水质的溶氧量。
池塘建设:开挖 10×667 m2塘口,长 166 m,宽40 m,深1.5 m,塘口配备3个增氧泵。
稻田综合种养建设:稻田四周开挖上宽9 m,下宽3 m,深1.2 m的环沟,配备增氧泵5个。
清塘消毒:用生石灰进行消毒,杀灭野杂鱼、敌害生物和病原体。同时施放发酵好的有机粪肥,培肥池水,放苗前每隔15天使用EM原露调水。
种植水草:每隔1 m栽植水草,形成水草带。一个月后开始种植水葫芦,水葫芦的种植覆盖率达到30%左右。
投放种虾:2018年9月开始陆续投放种虾,种虾要求体质健康,附肢齐全,平均规格30 g/尾以上,苗种来源主要是周边地区,本试验雌雄投放比例为10∶7,2018年10月底结束种虾投放,大棚育苗合计投放种虾750 kg,每667 m2投放种虾187.5 kg;池塘育苗合计投放种虾250 kg,每667 m2投放种虾25 kg;稻田综合种养育苗合计投放种虾435 kg,每667 m2投放种虾12 kg。
饲料投喂:坚持“四定”投饵原则,全池满塘投喂,饲料以颗粒饲料为主,自制饲料(米糠+面粉等)为辅。每天傍晚投喂1次,日投喂量一般为存塘虾量的2%~5%左右。在养殖过程中的投饵量根据天气、水温、水质以及虾苗吃食情况灵活掌握,一般以3 h基本吃完为宜。
水质管理:养殖期间水深保持在1 m左右,平时根据水质和天气变化注换水,24 h增氧,透明度保持在25~30 cm,以保持较好的水体环境。定期泼洒EM原露改良水体环境。
大棚育苗池于2019年3月1日投放1条虾笼试捕捞,捕获虾苗约3 kg,规格240尾/kg,均为青壳虾,全部放入外塘进行试养,10天存活率为100%。2019年3月10日正式捕捞虾苗,共放入40条虾笼,截止到4月28日,共捕捞1 600 kg虾苗,回捕种虾250 kg。
池塘育苗于5月10日开始捕获虾苗,池塘育苗池共捕捞1 250 kg虾苗,回捕种虾96 kg。
稻田综合种养育苗于5月10日开始捕获虾苗,稻田综合种养育苗池共捕捞3 240 kg虾苗,回捕种虾900 kg。
与其他育苗方式比较:在稻田综合种养育苗塘和大棚试验示范区各选取2个监测点,编号分别为1#、2#,水草覆盖率一致、管理模式相同,2018 年 9 月10日—2018年10月25日陆续投放规格相当的亲本(25 g/尾),2019年1月进行打样,稻田综合种养塘口培育池虾苗规格平均为1.5~2.0 cm,大棚试验区的虾苗规格平均为3.5~5.0 cm,大棚试验区虾苗的生长速度明显高于露天育苗池的虾苗。全年度不同育苗模式产出进行比对见表1,效益比对见表2。
表1 不同育苗模式收获表
表2 不同育苗模式效益分析 万元
冬季大棚育苗的每667 m2均效益远高于一般池塘及稻田综合种养育苗的每667 m2均效益。大棚育苗的优势在于出苗时间明显早于露天育苗,该次大棚出苗时间是3月12日,露天育苗池出苗时间为5月上、中旬,大棚育苗可以提前50 d左右出苗,早早抢占市场,错峰高价出售,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该试验过程中,定期使用EM原露调节水质,对种虾和虾苗的生长环境起到积极作用。
在外塘使用熟化的粪肥肥水,养殖过程中用水均使用该肥水进行换水,保证水体中饲料生物丰富,始终让水体保持一个相对平衡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