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志林
[摘要]本人带了四届理科混合班,因为混合班的基础薄弱,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都不是很好。在与学生交往的摩擦中,本人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班级管理艺术,本文中将从语言的艺术、赏罚的艺术、赏识的艺术角度出发创造性的解决了学生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管理艺术、德育
【案例一 】:语言的艺术
一位学生经常不肯跑操,老师公开在教室里说“和某某,你怎么这么懒太不遵守班规校纪,你再不去我打电话叫你父母来。”
教师这样说错误有三:第一,在全班学生面前公开这样批评一个学生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第二,轻率地通知学生父母来校,是一种变相威胁,是借他人之力树自己的威信。
解决方法: 你可以换种说法,说“同学们,身体很重要,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跑操既可以锻炼身体也可以放松大家一天紧张的情绪。再者也是参加集体活动热爱集体的体现”。这个学生肯定会高高兴兴地愿意跑操。
[理论分析]
心理学家卡尔·容格说过:“每一件事情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时,总会有不同的体验。所谓见仁见智,有些事情并不一定是对或错,而是因为眼光不同,看法也就不一样。”同样一件事情站在不同角度说不一样的话,但是所起的效果截然不同。因此,我们教师必须说话注意方式方法,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
【案例二 】:赏罚的艺术
男生宿舍里晚上说话违反纪律,班级被扣分,而且学生推卸责任,没有人承认熄灯后说话,老师在上课时让全体学生用站起来,说如果没有人承认,全班学生要站一节课。这种株连政策处理违纪学生,实际上是运用旧矛盾制造更大更新的矛盾,形成尖锐矛盾的一种很不理智的行为。
教师错误有二:第一,集体体罚;随意停课,违反教育规定。第二,故意让学生“丢脸”,以损伤人的尊严为代价来维系表面的纪律。
解决方法:表扬该寝室学习、卫生或体育方面做的团结优秀的地方,要求寝室成员自己讨论找出问题所在,并写出保证改进与做好的措施;给违纪学生有改过与反省机会,让他在感到对不起班级过程中认识并立即改正错误,在“立功赎罪”的自我心理压力下获得“新生”,看到希望;建立学生“成长记录卡”,让学生时刻警惕不良倾向,防范自己的“不良记录”,从而实现由“他律”到“自律”。
感受:学生是权利主体,学校和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学生是责任主体,学校和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视学生为责权主体的观念,是建立民主、道德、合法的教育关系的基本前提。强化这一观念,是时代的要求。
[理论分析]
瓦拉赫效应告诉我们:学生的发展是不均衡的,都有弱点和强点,如果我们打破另类学生朽木不可雕也的思维定势,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为学生提供展示特长、个性的场所,必能收到铁树开花的显着成效。因此,在德育过程中,我们应该关心每个学生,指出个体的闪光点,让学生充满自信,为学生发现自己的智慧潜能和特长搭建舞台。
【案例三】:赏识的艺术
我们班学生胡某同学上学期因为打架受到学校记过处分。他想通过积极表现能够在本学期撤消处分。有次上课迟到,班主任说:“总是你迟到”。一次作业没交班主任说:“是不是死不要好了”。曾经因为异性交往问题而和班主任挣得面红赤耳。
分析:老师“善良的动机”在多次负强化的心理暗示下终于终止了一位力图改过自新的学生的良好愿望,不知道这位老师是否在“沾沾自喜”自己的“优秀经验”?抓着学生的错误不放,学生和老师都会很痛苦。老师错误有三:第一,放大学生错误,为学生的过去纠缠不休,为学生的小小违纪纠缠不休;第二,用揭伤疤等侮辱人格的方式企图逼迫学生改造自己;第三,从成见出发,不是从实际出发搞清事情的真相。
困惑:这个学生改得快,但自制力太差,经常还是会冲动,而且对学习很不感兴趣,总是三分热度。
[理论分析]
“美即好效应"対德育的启示是"尺短寸长",每个学生身上都有特长,也有不足,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用发展的、辩证的、全面的眼光看待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全面了解。应努力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健康成长。魏书生曾说过:““人”字就是一长一短,所以学生都有长处和短处。如果我们老是盯着学生的毛病,自己累别人也不痛快。”所以我们在与学生的相处中,不能把学生的缺点无限的放大,而把他们的优点无限的缩小。当学生犯错误时要学会换位思考,对学生多些宽容,这样才能增强班级凝聚力。
[经验提炼]
对于学生个体要因材施教,不能因“恨铁不成钢”而操之过急,更不能脱离学生实际去追求完全的统一或一律化。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具体应该做到以下四点:
1、進校后做到五个一:一进、二坐、三摆、四交、五学。
2、课堂上做到五个一:一看、二听、三思、四说、五记。
3、站队时做到五个一:一快、二静、三齐、四轻、五稳。
4、作业时做到五个一:一读、二想、三做、四查、五改。
尽管是铁打的学校,流水的学生,可是我们毕竟面对的是鲜活的学生,面对的是父母们心肝爸宝贝,面对的是中华民族未来的希望。我们班主任应该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应用好语言的艺术、赏罚的艺术、赏识的艺术,一定会使我们的教育工作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2012(12)
[2]韩传信,段多梅.提升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实践方略.教师教育研究,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