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英杰
摘要:充分认识大数据审计既是审计工作面临的挑战,更是难得的机遇。本文在介绍大数据审计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新时代大数据审计的作用及面临的风险,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新时代;大数据;国家审计
新时代大数据审计,是国家审计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为推动审计事业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2018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要坚持科技强审,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由此可见,新时代大数据审计不仅是国家审计必须掌握的新方法新技术,更是落实党中央对审计工作新的部署要求。随着被审计单位信息化应用的普及,审计人员以传统老套的方法,查阅纸质的凭证、账簿、报表已经面临着“打不开账,进不了门,审不了数”的困境。而新时代大数据审计建设则是以建设大数据为核心,使用新的审计方法和技术手段加大审计监督力度,推动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
一、大数据审计的含义
大数据审计是指审计机关按照大数据理念,运用大数据审计的方法和工具,利用数量巨大、来源分散及格式多样的经济社会运行数据,开展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及跨业务的深入挖掘与分析。
二、新时代大数据审计的认识
(一)使用大数据审计,查深查透隐蔽潜藏问题
经过多年的发展,重点领域和行业多年的审计成果已经初步显现,凭证、账簿、财务报表、记录台账、文件档案等所能反映出的“面子”问题早已逐步规避。但是巨量数据背后隐蔽化、深层次化的问题,是传统审计方法很难发现的。而审计人员要想在巨量数据中发现潜藏的违规问题,就需要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筛选和核对,从传统审计模式逐步转为多方位、复合式现代化审计模式。
(二)推进大数据审计,助力实现审计全覆盖
审计机关应大力推进大数据审计,不断拓宽审计范围,创新审计方式方法,应将关注的重点由财政资金审计扩展至政策执行、项目绩效、决策制定等内容,资金运行由线性审计变为立体式审计,助力实现审计全覆盖。
(三)强化大数据审计思维,不断提升审计质量
充分认识大数据审计既是审计工作面临的挑战,更是难得的机遇。当前党和政府要求审计机关更多地为政府决策服务,今后开展审计工作方式由事后审计改为跟踪审计,提前做好防疫。基于此,审计机关应强化大数据思维,增强运用大数据分析等信息技术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充分利用大数据审计技术严肃查处政府各部门问题,进行客观的主动披露,深刻地剖析原因,提出对策及建议,不断提升审计质量和水平。
三、大数据审计的作用
(一)利用大数据开展审计工作有利于提高审计绩效
传统手工审计方式涉及的范围及重点很窄,审计报告的重点主要侧重于评价内控制度的风险及管理风险,而在新时代背景下,利用大数据审计方法可以更快、更精确地发现被审计对象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的异象和疑点问题,再据此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取证,进而提高审计质量及效率。
(二)取证更灵活
过去审计人员主要以账、表、证取得证据,现在可以通过视频、电子数据库、音频、卫星图像等,通过技术手段固定后作为审计证据,以达到提高审计效率,扩大审计覆盖面,提升揭示问题深度和广度的目的。
(三)大数据审计覆盖面更广,疑点线索更精准
审计人员使用传统审计工作模式的时候往往采用抽样的方式检查审计样本,查找问题。采用抽样方式,出于对审计时间成本考虑、限于审计技术,无法对被审计对象进行全面分析和处理,审计结果带来一定偏差,给审计人员带来审计风险。大数据时代,审计人员采集海量的电子数据后,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完全可以对被审计对象进行全面审计,做到查深查透。审计人员思路方法都更加开阔,能得出全面、科学、精确的审计结果,同时还能实现跨年度、跨地域、跨行业进行审计,核查效率更高、精准度更高。
四、大数据审计的风险
(一)采集风险
1.審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环节不熟悉、对审计目标及关注重点事项把握不精准,不能准确指定采集范围,或者遗漏了关键数据表,或随意扩大采集范围。
2.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不健全,如信息系统校验、核对措施不足,缺乏对误操作的预防,不能及时纠正录入错误等,基础数据质量差。
(二)数据整理风险
1.审计人员不掌握数据结构,特别是对关键标志字段的含义模糊不清,整理数据时未将作废数据剔除,或误删了有效信息。
2.审计人员不熟悉被审计单位业务流程,使用错误的连接字段关联数据,造成关联结果冗余或偏差。
(三)数据分析和使用风险
1.缺乏对数据分析的复核机制,致使现场核查阶段才能发现数据分析结果的偏差,从而影响了工作效率。
2.未按审计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进行数据分析,导致分析目标不清楚、分析数据选择不当,从而使得数据分析结果不理想。
3.未真正做到数据先行。数据分析人员和现场审计人员基本同时进点,没有先进行审前调查,导致现场审计人员进点后无数据分析线索可用,审计人员按传统思路进行,“眉毛胡子一把抓”,必然会干扰现场审计组的工作节奏。
4.没有经过核实,直接使用数据分析结果作为问题定性及处理依据。当前我国处于大数据加速发展阶段,基础条件尚不完善,规章制度不够健全,人的力量和智力不能完全匹配大数据发展需要,数据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
(四)数据管理风险
审计采集数据涉及单位多,而一旦出现数据遗失、泄密情况,将会给相关单位造成较大损失。同时,对审计机关的权威性、公信力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五、大数据审计的对策
(一)开拓新审计理念
目前国家已经把大数据审计列入国家审计发展的重要位置,国家审计机关应把握时代机遇,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科技强审的号召,夯实大数据审计工作的法律制度保障,在审计组织结构、审计工作程序、审计工作思路及审计方法方面着力,积极向新时代大数据审计转变,激励和督促审计人员不断开拓审计工作新思路。
(二)创新审计方法
目前,大数据审计的技术手段还停留在利用计算机数据库的方法进行数据查询分析,而对相关数据进行深度整合以及运用其他更专业手段进行处理利用的方法还十分有限。如地理空间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国土资源数据在资源环境审计中的深入分析应用等。
(三)创新审计思维
大数据审计要想提高审计成效,关键在于人才,即建立一支审计“铁军”。运用大数据审计手段,需要审计人员熟练掌握业务流程、逻辑关联、数据模式等,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建立数据模型。所以审计人员必须创新思维,多学习多思考,全面掌握多种行业的基本数据、业务流程和数据逻辑关系,以思维创新引导技术开展数据建模工作,推动大数据审计工作效率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贯彻落实管理要求
积极推动完善大数据审计相关法规制度,督促被审计单位提供真实、完整的审计数据;健全完善数据分析技术及指导工作机制,提高数据分析的结果效果;加强对数据访问权限及数据设备的访问、存储、传输、使用等方面的管理,严防数据遗失、泄密等风险。
参考文献:
[1]吴雅倩. 大数据环境下的信息系统审计[J].江苏商论,2019(10):23-26.
[2]高志艳. 大数据时代如何做好审计中的数据分析工作[J].财会学习,2020(8):197,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