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晖
摘要: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教育部尝试让京剧进课堂。据此,京剧教学是小学音乐课堂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开展京剧教学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学生不喜爱京剧,产生极大的排斥心理,京剧被认为是陌生的音乐艺术。笔者就当前的京剧课堂教学难点状况提出小学生京剧艺术的“视觉体验、听觉体验、动作体验”的三维教学模式,让我们的学生更好的了解京剧,体验京剧,爱上京剧。
关键词:多元体验;多样课堂;京剧教学
在2011年修订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中的表现领域,对3—6年级学段的演唱,明确提出了“背唱中国民歌”和“学唱京剧或地方戏曲唱腔”的教学内容。“京剧进课堂”的出台就是重视学生艺术教育的结果。笔者在2018年浙江省中小學艺术节展演上,被小朋友的京剧表演节目吸引了,“唱、念、做、打”表现得行云流水。可见戏曲文化已经来到了我们的音乐课堂中,不再是遥不可及,难于理解的艺术形式。在音乐课堂的京剧艺术教学中,学生对于陌生的京剧艺术有着一定的排斥感和无趣感,使教师的京剧艺术教学之路举步维艰。笔者使学生初步建立京剧情感,通过多元化体验过程,达到“视觉体验、听觉体验、动作体验”的京剧乐趣。
一、“元”视觉体验——看京剧,拓视野
京剧对于小学生来说就像一个刚刚降临的新生儿对于这个世界是那样的陌生,所以让学生从陌生到熟悉的这一过程对音乐老师来说是一个挑战.而视觉是给人留下80%最初印象的直接途径,学生看到的京剧是决定学生有无兴趣学习京剧艺术的重要关键。
1.解京韵,激兴趣
京剧这门艺术形式就跟现在的流行歌曲是一样的,京剧和流行音乐的结晶“流行京剧”收到了大众的喜爱。所以从京剧韵味的流行曲入手,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在音乐课堂导入部分,尝试请学生欣赏流行京剧歌曲,学生的听觉马上发生了奇妙的变化:“这首歌曲我听过”“太好听了”等。引起了学生的关注,开始对京剧有了初步的积极性和兴趣感,学生会感叹:原来京剧也能这么流行,这么好听。
2.观脸谱,感魅力
京剧脸谱在中国戏曲脸谱中具有特殊的地位。脸谱是和演员一起出现在舞台上的活艺术,具有独特的魅力。一个脸谱代表一个人物的性格和特点,让人一眼就记住了京剧脸谱。
在音乐京剧课堂上,笔者出示了动画《京剧猫》,里面的每一只猫都有一张脸谱,请学生观察每一只京剧猫的脸部线条特点,有哪些规律,分别代表了每个京剧猫的什么性格。学生一看到京剧猫就激动不已,选择自己喜欢的京剧猫观察他们的脸谱,很快就找出了不同,效果显而易见。
3.借媒体,赏京美
京剧美,属于视觉艺术形象美。比较抽象的动作对学生来说兴趣不大,但是可以引入一些和实际相关的简单动作,如骑马、乘车、坐轿、开门、关门、上楼、下楼等一切虚拟动作,学生马上产生了巨大的兴趣,跃跃欲试。
例如:欣赏《校园小戏迷》,模仿几个京剧人物亮相的动作,比一比谁做得好,学生一下子就卯足了劲,学得有模有样。通过舞蹈肢体动作的体验,学生发现京剧和我们的生活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从根本上就能消除他们对学习京剧的恐惧感,体验到京剧的世界之后,越来越有兴趣且主动的学习京剧艺术的知识。
二、“元”听觉体验——听京剧,多渠道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过程。为了让学生对京剧有更深入的体会,教学中主要从唱腔、节奏、器乐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欣赏。
1.戏歌—享受京腔
京剧有西皮、二黄两种唱腔,它们吸收了昆剧、秦腔等多种声腔的精华,各自具有独特的声韵。一般“西皮”声音多明亮华丽。
2.节奏—掌握板眼
京剧“一板一眼”表示戏曲中的强拍为板,弱拍为眼。戏曲作品节奏变化多端,而且很复杂,小学生一时难以理解。从强和弱的角度来诠释节奏更便于学生理解。
3.乐器—把握旋律
京剧常用的伴奏乐器有京胡、京二胡、月琴、小三弦四种乐器。四种不同构造、不同性能的乐器组合在一起,通过相互配合演奏出和谐统一、悦耳动听的具有浓郁京剧风格的旋律。
三、“元”动作体验—演京剧,创自我
动作体验是音乐课堂中最受学生欢迎的环节,京剧的动作体验主要分为四种:唱、念、做、打。要让我们的学生对京剧感兴趣,并且将这种兴趣保持下去,没有什么比亲自参与体验来得更加深刻浓厚。
1.磨—京腔
京剧中的“唱”为工夫之首。唱是指京剧的唱腔,京剧中唱腔的快、慢、缓、急、拖腔等都是为了表现剧中人物的心情。
例如:教学中,通过示范“唱”激发学生的兴趣,结合聆听让学生对乐曲进行整体感知,然后引导学生用“咦~~~~”高位发声,初步了解京剧发声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分别从速度、节奏、表情对《京调》进行模唱。
2.念—旁白
京剧中的“念”与平时讲的“念”不同,念的都是戏曲中的旁边话。《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中的旁白:“奶奶!你听我说!”尖亮有力的声音把主角李铁梅天真活泼的性格和豁然开朗的认识表现得恰到好处。让学生模仿着念,同时即兴创作了告别词。
3.做—武打
京剧中的“打”即为“武打”,是指京剧中的格斗与战争场面。它不同生活中的“打”,主要用于戏的内容需要,有很强的技巧性,更主要的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特定气质。
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既掌握基本知识又学得有乐趣,才是我们共同的愿望。作为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思想,因材施教,合理地利用教材,把学生本以为枯燥无味的京剧艺术知识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行为,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让戏曲这朵艺术奇葩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成为校园一支健康的主旋律。
参考文献:
[1]烨子.“中国京剧进课堂”一石激起千层浪[J].阅读与作文,2010,5(5):116-117.
[2]于艺.京剧进课堂 文化入人心―浅谈京剧进中小学课堂的深层意义[J].歌海,2011,3(3):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