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建华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林业工程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构建林业经济建设中的精细化管理体系,确保林业工程建设的科学规划有效实施,能够在种苗选购、工程设计、生態效益计算等多方面,保障林业工程质量,有效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强化生态林和经济林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科学管理,从源头上把好种苗质量关,提高林业工程设计目标的精准化水平,让发展林业生态效益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林业发展全过程,有效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关键词 林业工程;科学规划;精细化管理
1导致林业工程质量风险的主要原因
林业工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较大风险和特殊性,在尽可能确保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一致的前提下,节资成本降低损耗的观念客观存在。一些管理决策者往往从主观经验出发,判断跨行业实施计划的愿景。只能从有限的经验进行主观分析,而难以从严密的林业工程质量保障方面,进行客观理性科学的分析。另一方面,在林业项目工程设计的初期,对林业工程造价的市场调研工作不完备,具体包括树苗购进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因市场变化导致的质量风险。因为经营管理方式存在纰漏,一些与生态效益管理违背的事实,直接导致林业工程风险的存在。另外,林业工程拟实施项目,由于项目资金、人事变动等种种原因,往往不能按期完成。当初计算好的林业工程专项资金,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流量他用的现象,必然导致树苗、材料、工费等方面引发的风险,主要因传统粗放式管理所致[1]。
2规避林业工程生态效益风险的防控能力
在生态林的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按照设计报告进行选取优质树苗。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对生态林结构方面进行调整。在树种树苗材料应用、工程项目设计过程中,加强风险的预测分析,进行必要的成本核算,实施生态林项目管理运行的全程监管,对林业工程的每一步进行精细化管理,确保贯穿于项目始终。首先在工程实施的初期,进行必要的调研和考察分析。其次,生态林项目工程要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避免主观臆想,凭着领导干部的喜好,种植一些与当地生态环境不协调的林木,而导致项目投资的盲目性和官僚作风。另外,生态林的种植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根本,在工程设计的过程中,要进行现场实地考察,不要坐在办公室里,任凭一张纸上绘就生态项目蓝图。生态林工程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一切决策、计划都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导向,从长远规划做起[2]。
3有效遏制经济林工程项目风险
在经济林项目立项过程中,林业主管部门的管理者应从观念上,加强对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高度认识,从多方面考虑形成风险的原因,确保经济林项目的效益保障在可控范围之内,完成各项具体的实施计划,才能降低林业工程风险。确保经济林项目能够在资金运营、技术水平、科学设计、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具有较强的质量和效益保障能力,以此提高林业工程项目实施者的履约能力和整体形象。经济林项目技术管理人员,要从精准的科学分析角度,为决策者提供工程风险预案,做到防患于未然。从多个方面入手,积极探索抵御工程效益风险的措施,保证林业工程项目实效的落实到位。只有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做好以市场变化中不确定因素的干扰的充分估算,认真分析当前行业领域的真实情况,提高种植结构的合理性,提高科学管理和经济林质量监管力度,加强林业项目运行的全程监管工作,遏制林业工程风险的必要途径,让科学决策之后的精细化管理,推动经济林项目工程发展进程。
4借助信息技术优势强化林业工程质量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林业工程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多方面功能和优势,尽可能实现工程质量管理创新,提高林业主管部门管理过程中的实效。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效益。根据林业工程项目实施前后的实际情况,构建以生态效益为前提基础,以市场化运行和网络化监管为主的林业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在保障林业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应用先进的软件技术,实施精细化内部材料管理信息系统。工程质量与先进技术的应用密不可分,林业产业主管部门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及时准确掌握来自于国际国内行业领域的大量信息,为实施高科技助推经济林质量效益更上一层楼。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能够在技术应用和材料管理方面,进一步奠定先进技术影响下的科学发展保障,确保林业工程在质量保障的前提下,保障生态环境,创新经济林效益发展之路。构建以信息量丰富,时间精准为一体的现代化管理体系,从林业项目实施的每一个环节,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加强管理,告别传统工程管理的粗放化发展模式。通过加强信息化管理,使一线岗位的林业工程技术管理者,在精细化的成本核算与精准的设计预案基础上,时时处处都能够有科技依据,进行目标化投入,有效提高生态林工程质量和经济林的效益。为与国际技术领域的新发展同步,林业专业技术人员也应该实时加强继续教育,通过及时的专业培训和技术指导等方式,提高林业工程质量管理工作者的信息素养,提高林业产业成本核算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提高林业工程项目使用的效能,让现代信息技术为林业产业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林业工程技术管理人员要不断总结经验,有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林业项目借助网络信息技术优势,逐步实现每一个环节的工程质量管理信息化和精准化,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工程进展过程中统计工作的效率,要结合实际情况,构建符合市场化、信息化运营管理机制,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新型林业工程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林业产业的发展和管理效能。
5结束语
在进行林业项目实施过程中,一定要对每一个环节实施精细化管理,做好必要的效益评估,有效加强林业工程项目的科学管控,让有限的资源、人力、资金用在刀刃上。在林业工程项目确定的前期,就应该进行精细化的成本效益核算,在确保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前提下,充分调查了解市场现状,完整地做好可行性项目分析报告。加强林业工程实施前后期的信息化管理运营工作,有效控制市场变化的影响力度,尽可能提供规避工程质量和效益风险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 李玉印,杨晓春.浅析林业工程建设造价管理体系[J].中国工程咨询,2008(11):20-22.
[2] 熊炼.林业工程监理的特点及现状分析[J].林业资源管理,2005(4):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