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的复工复产的工作正在有序进行,然而,有许多中小微企业仍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3月20日,李克强总理在考察国务院复工复产推进工作机制时强调,要想尽一切办法让中小微企业和个体户生存下来。4月14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落实落细今年以来出台的支持企业政策措施,助力企业渡难关,特别是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可以说,拯救中小微企业势在必行。
中小微企业的地位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中小微企业不仅解决了全球三分之一的就业,而且创造一半以上的社会财富。根据国际劳工组织3月底的统计,全球失业人数将增至2470万,而这些失业主要来自中小微企业。比如,自今年年初以来,仅孟加拉的服装行业就有超过27亿美元的订单被取消,导致数干家工厂关闭,400万工人面临失业危机。由于需求冲击、劳动力限制和可用货运路线的短缺,全球许多中小微企业正面临着关乎存亡的严重威肋。
我国的情况也非常类似。尽管不同行业之间略有差别,但是总体而言,中小微企业对我国国民经济起到重要的作用。我国在2017年对2011年制定的《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进行修订,发布了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依据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或替代指标,将我国的企业划分为大型、中型、小型、微型等四种类型。由于民营企业与中小微企业的重合度较高,大致上可以通过民营企业的地位来认知我国中小微企业的作用。按照通常的说法:“56789”,即“民营经济贡献了中国经济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目前,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提高较快,浙江、江苏、上海、山东、广西、重庆等已接近l00%。不过,中小企业复工率相对较低。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全国中小企业开工率仅60%左右,微型企业的开工率更低,尤其是服务业中的餐饮、住宿等,面临着聚集消费、用工不足等问题,小业主被迫关门,甚至有些店铺破产倒闭。
根据清华五道口金融科技研究院最新发布疫情下中小微经济恢复状况研究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一季度中小微企业因受疫情冲击,导致营业收入大幅下降,营业收入为16711亿,仅达上年同期的48.8%。从行业分布来看,疫情冲击对住宿和餐饮行业收入的影响最大,导致该行业收入下跌88.0%;其次是建筑业,该行业受疫情影响收入下跌81.9%;房地产业、制造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教育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受疫情影响收入下跌幅度超过80%。
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困境
困境1:我国中小微企业面临着再次洗牌。根据有关统计,70%的中小微企业生存期限不超过5年。这次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前半段疫情导致了我国企业停摆,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中断。后半段欧美等国家疫情扩散,导致国际贸易中断,全球供应链出现局部断流,我国一些外向型的出口加工企业面临着没有海外订单,出现了关门无限期停产现象。所以,个别中小微企业不是复工复产的问题,而是停工停产的问题。
困境2:我国中小微企业的天然脆弱性,决定了抗风险能力较弱。相应地,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较高。商业银行从操作成本来看,为中小微企业放贷100万元,基本相当为大企业放贷1亿元。世界银行在2018年发布的《中小微企业融资缺口》报告显示,我國5600万的中小微企业中,超过41%存在信贷困难,小微企业比中型企业面临的融资缺口更大,潜在融资缺口达76%。资本是天然的平等派,所以,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困境3:各种政策红利需要精准到达中小微企业,尤其是微型企业。近期,从中央部委到地方不断推出各种政策红包,全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初步估算有近千项政策。现在的难题是如何让如此众多的政策普惠到广大的中小微企业,尤其是微型企业。根据以往的经验,政策红包一般被较好的中小企业获得,而微型企业并没有享受到政策红利。
拯救我国中小微企业的对策建议
政府积极作为,给予中小微企业直接的“输血式”援助。正如国际商会4月1日发布了全球行动呼吁那样,鼓励各国政府确保其刺激措施迅速流入实体经济,并为中小微企业及其员工提供直接及时的支援。比如,政府可以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通过财政支出,直接帮助中小微企业度过现金流难关。再比如,政府可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社会保障支持,让这些小业主和员工的生活有所保障,失业而不饿肚子,起到稳定社会的作用。为此,我国财政部4月初发布通知,要求充分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作用,更加积极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融资增信,帮助企业复工复产、渡过难关。推动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加快开展股权投资,力争2020年投资10家支小支农成效明显的地市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推动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批量担保贷款合作,力争实现2020年新增再担保业务规模4000亿元目标。
鼓励中小微企业采取自救。在全球疫情扩散的重压之下,除了极个别的行业是利大于弊,大多数行业和企业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经营挑战,大难之前,中小微企业首要的是要设法从自身经营出发,合理评估,积极自救,调整原来的经营计划,适应新的环境,避免亏损的进一步扩大。积极自救,才是最根本的出路。
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避免中小微企业大面积的倒闭。个别中小微企业的关门破产在所难免,但应当避免过多的中小微企业停产,避免大面积停产所带来的连锁反应。这需要系统的扶持政策,涉及中小微企业的人、财、物,具体包括用工保障、薪酬调整、贷款扶持、财税补贴、租金减免、企业之间的帮扶等多个方面。保护中小微企业,就是稳定我国的就业,稳定我国的经济基础乃至社会基础。比如,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对合作机构单户100万元及以下担保业务免收再担保费,2020年全年对单户100万元以上担保业务减半收取再担保费。此外,地方各级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2020年全年对小微企业减半收取融资担保、再担保费,力争将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担保费率降至1%以下。进一步提高支小支农业务占比,确保2020年新增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担保金额和户数占比不低于80%,其中新增单户5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担保金额占比不低于50%。
强化政策的落实力度,让中小微企业真正享受到政策红利。比如,在减税降费方面采取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增值税、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延长交通运输和餐饮住宿等企业亏损结转年限、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缓缴住房公积金、免收收费公路通行费、降低企业用电用气价格等措施,加上去年减税降费政策翘尾,这些可为企业减负1.6万亿元。这一点对于那些微型企业尤为重要。特别是许多服务行业的微型企业对政策的理解往往不到位,有可能没有把好的政策完全落实到位。比如,山西出台了相关帮扶措施,对承租国有资产类经营用房的中小微企业,免收2020年2月、3月房租。对租用其他经营用房的,鼓励业主(房东)为租户减免租金,具体由双方协商解决,属地政府也可采取适当方式给予补贴。
切实解决中小微企业经营中的难题。如何解决中小微企业的用工难问题?如何保证相关防疫物资的供给,防止中小微企业的复工复产中出现的疫情?现在有的地方通过产业联盟,加强上下游企业的联动,帮助中小微企业找到订单;有的地方出台防疫物资配套供应政策,给复工复产的企业保驾护航;有的地方联合保险公司适时推出新的保险产品,率先为建筑施工、家庭服务、美发美容、餐饮烹饪四个行业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保险保障。再比如,如何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订单问题?最近一个月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先后召开了四次會议,对外贸工作做出部署,提出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多措并举稳外贸稳外资;针对外需订单萎缩态势,支持企业网上洽谈、网上办展,主动抓订单、促合作;着力扩内需、助复产、保就业,帮助各类企业尤其是外贸企业等渡过难关。4月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在已设立59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基础上,再新设46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积极化解疫情的不利影响,努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最后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继续探索和优化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路径。银保监会已经发布临时延迟还本付息、适度提高小微企业贷款不良容忍度等多项政策。自1月25日以来,我国20%左右的中小微企业到期贷款本息已经享受到了延期还款的安排。下一步应当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需求分析,推出对应的差异化金融产品;简化贷款流程,加大信贷支持了力度,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发展供应链金融,化解上下游的中小微企业流动性的压力;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加强经营风险控制。经过这次疫情的洗礼,也要让中小微企业高度重视现金流的管理。
4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为加强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的普惠金融服务,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实行财政金融政策联动,将部分已到期的税收优惠政策延长到2023年底。其中,包括对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发放100万元及以下贷款的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减计收入,按90%计税。例如,对向农户发放10万元及以下贷款的利息收入、为种养殖业提供保险业务的保费收入,按90%计入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对小贷公司10万元及以下农户贷款利息收入按90%计入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贷款损失准备金可以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根据税法,按照据实性原则,一般不允许企业对没有实际发生的损失开展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但是金融机构例外,可以扣除贷款损失准备金,通常按照年末贷款余额1%比例扣除。扣除损失准备金可以使当前企业所得税税额减少,也是通过减税,鼓励金融机构对农户及小微企业贷款。
总之,拯救中小微企业的道路千万条,让中小微企业安全生存下来是第一条!
(荆林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