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斌
慢性心力衰竭是部分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原因。临床上常见为左心衰竭,发病之后可进而发展为右心衰竭,最终导致全心衰竭。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主要是防止或者延缓心力衰竭具体病情的恶化,尽可能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慢性心率衰竭的病死率以及患者的住院率。
慢性心衰的治疗原则,首先是采取综合治疗措施,主要包括对各种可治的、新功能受损的一系列疾病进行治疗管理,如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冠心病等。医生通过调节心力衰竭患者的代偿机制,减少病情对其身体产生的负面效应,例如延缓心室重塑,阻止心室重塑,避免拮抗神经液因子的过度活跃等。慢性心力衰竭的基本治疗目标是有效地减轻或者消除肺循环、体循环的水肿以及淤血,增加患者的搏出量以及心排血量,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慢性心力衰竭最终治疗目标是改善患者的心衰进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在治疗上,医生不仅需要通过一系列治疗措施去改善患者的心衰症状,还需避免患者神经内的分泌异常激活带来的一系列不良效应。治疗可以先为利尿强心扩血管,同时使用神经内分泌阻滞药。
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措施可以分为四种,包括病因治疗、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病因治疗主要针对的是一些心脏功能受损的疾病患者。医生会采取一系列的积极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治疗冠心病、代谢综合征、糖尿病,以及控制高血压。与此同时,在病因治疗的过程中,医生需要消除病情的诱发原因,例如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一般治疗则是让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避免重体力的活动,保持平缓心态,避免过度的精神刺激。病人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运动,避免疲劳,在生活饮食上注意钠含量的摄入。药物治疗指的是使用正性肌力药物、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以及利尿剂等进行治疗。手术治疗主要针对一些由于晚期缺血性心脏病以及扩张性心脏病等不可逆的慢性心衰患者。唯一的手术治疗方法就是心脏移植。
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过程中,最重要的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一系列数据表明,慢性心力衰竭的死亡率,在一定程度上等于恶性肿瘤的死亡率。一般患者4年的死亡率在50%左右。而对于一些严重的心力衰竭患者,一年内的死亡率可达到50%。在一定程度上,ACE抑制剂的使用可以帮助慢性心率衰竭病人的死亡率平均下降20%。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以帮助慢性心率衰竭的病人死亡率下降34%,使用螺內酯可以帮助重度心力衰竭的病人死亡率下降30%,而选择使用起搏器心脏同步化治疗(CRT)可以帮助患者降低慢性心率衰竭死亡率36%。医师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采取联合治疗,改善长期愈后情况。
在改善长期愈后治疗中,医生需要尽可能地采用缓解体征以及症状的方法降低慢性心率衰竭病残率。扩血管利尿强心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其运动耐力,降低患者住院率,减轻患者身体乏力及呼吸困难等症状。
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避免心肌损害的进一步发展,减少或者消除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诱因,有效治疗患者的原发病,进一步避免心肌重构等不良现象,减少患者再住院的可能,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单位:五通桥区人民医院)
勘误:本刊2020年1月下半月刊(总第103期)第41页王燕娜、第68页刘惠署名文章,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锦欣精神病医院” 应为“成都锦欣精神病医院”;第46页孙惠强、第64页冯娟署名文章,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锦欣精神病医院” 应为“成都锦欣精神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