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小徐
从某种层面上看,阅读习惯是提升阅读能力的有效依托。学生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他们的阅读能力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在教学中,讨论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还能提高学生记忆知识、理解知识的能力。基于此,教师一定要重视主题学习讨论的功能。通过小组讨论,并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以期提升学习实效。
首先,教师应关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加快速地挖掘知识。例如,教师在教《纸的发明》一课时,可以提出如“有谁知道纸的发展历史”等问题,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通过给学生发放一些学习资料,让学生依托小组,逐步完成自身的学习任务。通过带着问题翻阅资料,提高学生总结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讨论中吸收更多的语文知识。其次,教师应重视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讨论中丰富自身的思想,实现深層次的语文学习。例如,在教《燕子》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主题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从而让每个小组的学生自由探讨燕子,进而使学生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发散自身的思维,自由表达自身的思想。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学生在这些实践活动中更好地运用学到的知识,培养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综合技能。当然,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言,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观察是人类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想帮助学生搭建起想象的桥梁,首先要指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并且知道如何获取充足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开展自身的联想与想象,逐渐形成更加完善的想象思维。
例如,在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在课文当中存在很多描写小动物脚部特征的文字,而且这些文字将小动物的脚部特征描写得非常生动形象。教师可以利用课前时间准备几种小动物的图片,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每一种小动物脚部的特点,之后再选择一个自己喜爱的动物进行文字描写。在学生写作之前,教师可以介绍每一种小动物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和日常行为等,目的是更加全面地激发学生的想象,使学生不但善于挖掘有效的信息,并合理地利用这些信息。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所收录的课文范围比较广泛,文章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非常有利于丰富学生的阅历和知识积累。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文的内容,指导学生围绕某一个关键点开展相关的观察活动。在指导学生观察的过程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想象,让观察插上想象的翅膀,使观察的意境更加开阔,加深学生对观察对象的认识。
加强读写知识迁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根本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教师可以构建阅读学习平台,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通过在平台中讲解各个知识点的用法,使学生能够在课下依托平台教学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首先,教师应整合教材资源,给学生提供具有情境的阅读对话视频,鼓励学生反复观看视频,帮助学生记忆重点、难点知识。其次,教师应设计各种能力检测的试卷。通过让学生进入平台完成作业,在第一时间内掌握学生学习的不足之处。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发表学习建议,不断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兴趣化、和谐化、健康化的教学条件下,努力学习阅读与写作知识。例如,在学习《晏子使楚》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自编自演一台课本剧,把晏子与楚王三次较量的过程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加深学生对人物特点的了解。又如,在学习《荷花》的第四自然段时,作者把自己想象成一朵翩翩起舞的荷花,在嬉戏的过程中还与小鱼儿和蜻蜓打招呼。这样的段落同样具有较强的故事性,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荷花、小鱼儿和蜻蜓。表演结束后,学生就会把课文内容自然而然地背诵下来。由此看来,学生置身于情境和角色之中,能使语文知识得到有效积累与运用。
因此,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通过给学生提供多层次、多角度的阅读资料,由浅入深地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使学生能够在课外阅读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养成阅读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