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卉
农村地域资源作为学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课程资源,对于拓展幼儿学习空间、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以及促进幼儿幸福快乐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农村地域资源丰富、内涵广,既涉及物质资源,又涉及信息资源等。笔者作为一名一线幼儿教育工作者,近年来着力于探索如何利用农村地域资源科学合理地拓展幼儿学习空间。
新课程新理念倡导教师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性教育内容。主题性教育活动的内容可以合理利用农村地域资源的自然资源,引导幼兒关注自然、了解家乡,丰富幼儿的认知经验,激发幼儿在主题性教育活动中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比如,幼儿园可以“秋天”为主题,开展相关的系列性主题教育活动。如有的班级可以“秋天的果实”为主题展开活动,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幼儿们从家里带来银杏果、蚕豆、大豆或者小麦等,利用这些果实玩“猜一猜”的游戏、制作果实拼盘创设幼儿园环境或进行科学探究性学习活动,让幼儿们去研究有关果实的内部构建、生长以及变化规律。虽然幼儿们的探究较肤浅、稚嫩,但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值得肯定、夸奖,教师应对幼儿在利用农村自然资源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中的表现给予赞赏,切忌妄加批评、否定,保护和激发幼儿学习科学、利用科学以及运用科学的信心与热情。有的班级可以“农家乐”为主题,在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幼儿们从家中带来稻草、麦秸秆等,利用稻草、麦秸秆扎稻草人、各种各样的动物,让幼儿们在扎一扎、比一比以及赛一赛中激发对学习的兴趣。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强调教育必须回归生活,让幼儿在生活中接受教育。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农村有丰富的自然情景,教师应引导幼儿走出幼儿园,走向大自然,让幼儿们在大自然母亲的怀抱中去吮吸知识的甘霖,去获取幸福成长的“琼浆玉液”。
比如,在以“认识色彩”为主题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就可以改变传统的出示画片、挂图或多媒体课件的做法,引导幼儿们走出幼儿园,走向大自然、社区以及田野进行零距离的接触,引导幼儿们去看一看、走一走、闻一闻、听一听、想一想、探一探和研一研,去看看大自然中的枫树叶的红艳,树上水果的不同形状及色彩、泥土的颜色,农村野外大公鸡的鸡冠羽毛和农村乡野河面嬉戏的鸭子快乐嬉戏的样儿,让幼儿置身于大自然中,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像出笼的鸟儿一样,兴奋、欢呼并快乐地认识色彩,丰富教师的硬性“灌溉”,加深幼儿对色彩的认识,让幼儿有效学习。当然,教师引导幼儿走向大自然看一看的基础上,要以某一特定的自然情景让幼儿展开探究以及想象性描述,鼓励幼儿畅所欲言,发表对某一自然情景的独特看法,培养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鼓励幼儿用手中的笔及时捕捉自然情景中精彩的瞬间,培养幼儿的美术创造力。
农村地域资源具有农村地方特色的自然性与文化性,有利于丰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内涵。
比如,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就可以充分利用农村地域资源,如科学建构区域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利用麦秸秆、树叶或小草的茎等作为学习活动的器材,玩猜一猜、数一数、比一比或赛一赛等科学建构区域游戏,让幼儿们在这样的游戏中学习到物体分类的标准、排列等知识。幼儿通过观察、分析以及比较辨析加深了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同时又发展了自身的想象力、思维力与创造力。
利用农村地域资源丰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内涵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幼儿学会自主或与同伴一起选择活动材料,重视对活动材料的取舍与分类,教师还应鼓励幼儿利用农村地域资源进行“一物多玩”的游戏活动,可以利用同一物进行幼儿园“五大”教育领域的游戏,旨在发挥农村地域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教师应引导幼儿及时有效地捕捉有用的农村地域资源,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利用材料、泥沙、小石子、废弃的食品盒、废旧的自行车或汽车轮胎等进行“健康”领域的相关的游戏活动,让幼儿玩现代体育游戏,也可以让幼儿玩传统的民间游戏,如“挑花线”“抬轿子”与“斗公鸡”等,培养幼儿在游戏中的交往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
总之,利用农村地域资源拓展幼儿的学习空间是一项值得探讨的课题,教师应从幼儿园实际出发,因势利导,实现效率最大化,以促进幼儿的幸福快乐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袁庄镇沿南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