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龙英
小儿腹泻是一种以腹泻为主的疾病,一般多发于两岁及以下儿童。相对于成人,幼儿的免疫力系统尚未健全,免疫力较弱,易感染病毒和细菌。当幼儿腹泻时,会出现大便增多的情况,大便的形状与平时相比有明显改变,在患病过程中,幼儿往往会出现一些不适的身体反应,如体温增高、呕吐和腹痛等。
从病情的程度上看,腹泻主要分为以下两种。一是轻度腹泻。体温正常或有低烧,体内酸碱平衡被打破,出现胃肠道症状、呕吐等,大便呈糊状,带有酸臭味,排便量一天少于10次,身体脱水程度较轻。二是重度腹泻。此种腹泻的症状与全身中毒的症状相似,大便呈水样、量大、排便次数多(10次以上)甚至伴有脓血等。当幼儿出现重度腹泻时,精神会烦躁不安,由于体内酸碱失衡,出现重度水、电解质紊乱,幼儿会出现脱水呕吐反应。
根据感染的不同,腹泻又分为感染性霍乱和非感染性霍乱。小儿腹泻不仅会损伤幼儿的消化道,还会引发身体机制各方面的失衡。在治疗过程中,医生要针对幼儿体内水、电解质紊乱现象,对症下药。
从病因上讲,分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由于幼儿生理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胃酸含量较少,胃液杀菌能力相对较低,容易受到外界病毒或细菌的入侵,引发感染。同时,消化系统和功能的不完善也会加重幼儿消化系统的负担。当病毒或细菌随着食物和水进入呼吸道,会形成消化道内感染。另外,长期使用不当药物也会造成肠道内菌群失衡,如抗生素的滥用等。饮食方面的问题也会引发幼儿腹泻,比如饮食不当、对牛奶豆奶乳制品的过敏以及食物不洁等。加之天气变化或乳糖不耐等,幼儿也会发生腹泻。
幼儿发生腹泻时,会出现严重的脱水现象。除了进行必要的治疗,家长也要进行适当的饮食护理。主要饮食护理要点如下。
对于有腹泻并且出现呕吐等现象的幼儿,家长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针对非母乳喂养的幼儿,家长应采取禁食措施。禁食时间通常为4~6h,除不能正常进食外,幼儿可正常饮水。在此前提下,家长需要调整幼儿饮食的种类,尽量食用清淡蔬菜和易消化食物,如米粥、稀饭等。另外,要注重饮食的多样化,要让幼儿多食用维生素丰富的食物,为幼儿补充维生素,提高幼儿免疫力。家长需注意幼儿呕吐后不宜大量进食,以减幼儿轻肠道负担。幼儿可食用半流质食物,等病情稳定后再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第二,针对母乳喂养的幼儿,母亲应继续喂养母乳,暂停其他辅食。患儿母亲应遵循低盐、低脂的原则,饮食主要以清淡为主,同时要增加饮水量、缩短喂奶次数以及减少喂奶量。
家长还要根据幼儿的体质和身體状况注意幼儿的饮食情况。从病因出发,在根源上杜绝幼儿腹泻。因此,家长还需注意以下事项。
部分幼儿可能存在乳糖不耐或者对乳豆制品、海鲜过敏等情况。对于这类腹泻幼儿,家长在饮食上要多加注意,不让幼儿食用此类食物。再者,幼儿不能食用高脂类食物,如奶油、肥肉等,这类食物不宜消化,会导致滑肠,加重幼儿腹泻。针对饮食方面问题引发的腹泻,家长不要给幼儿喂食刺激性食物,减轻其肠道负担。糖分过多、盐分含量大、辛辣的食物(凉拌菜、辣椒、芥末等)等都不宜幼儿食用。另外,家长要注意食物的卫生,应对餐具进行消毒,杜绝细菌或病毒的出现。
在幼儿腹泻时,家长一定要谨遵医嘱,合理调整幼儿饮食,密切关注幼儿的身体状况,及时补充幼儿流失的体液,避免腹泻威胁幼儿的生命安全。
(作者单位;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