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现存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2020-06-19 08:20胡传甲
科技创新导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上海问题对策

胡传甲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力发展水平也急需提高。因此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就需要进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致使一些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和质量不是很高,无法有效转变为经济效益,影响了发展。基于此,本文将以上海为例,进一步探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现存问题分析及对策。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问题  对策  上海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03(a)-0254-02

1  科技成果转化的国内外现状研究

有着“创业国度”美誉的以色列非常注重科技研发。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今年初发布的数据,以色列科研投入占GDP的总量为4.2%,位居全球榜首。一个以创新产业为支撑的国家,重视科研投资不足为奇。《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于2017年成为首个进入全球创新指数前25位的中等收入经济体,2018年又创新高,名次提升3位,攀升至第22位。中东欧国家的表现也可圈可点,特别是爱沙尼亚和捷克,从2016年起均位列世界前30名。斯洛文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的创新能力也十分突出,均在世界前40名之前。通过该排行榜,基本可比较出创新能力的相对强弱和层次。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科技转化能力的发展有待进一步提升,这样就需要根据各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  上海地区科技转化的问题

2.1 科技投入重视程度不够

长期以来上海省在科技投入方面不够重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以2018年为例,全国R&D经费支出15676.7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1%,而同期上海R&D经费支出157.7亿元,仅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科技创新活动离不开科技投入,加大科技投入是提升上海科技创新能力的当务之急。一般而言,R&D经费投入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3%左右,高新技术领域的企业则要求更高,一般要超过5%,而上海目前很多企业在R&D经费投入方面大多低于3%,企业科技创新后劲不足。

2.2 科技转化效率低

要加强产学研协同,共同开展重大、核心、关键技术的研究与攻关,充分利用不同科技机构的科研优势,实现协同作战。同时,要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与运用,提升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才能促进经济社社会发展。当前,要进一步畅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形成市场导向的科技成果运用机制,解决科技脱离实际的问题,注重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2.3 发展体制的限制

当前,科技体制还存在一定的与市场脱节、活力不够等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问题,如科技资金部门分割、政策扶持方式单一、绩效评价不健全、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等。政府不能既当运动员,又做裁判员,适当引入第三方独立评价机构,同时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运用作为科技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推动建立科技创新、成果产出、转化运用的科技创新体系。

3  上海地区目前的举措

3.1 鼓励创新发展,建立绿色科技理念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提出,“十三五”时期,要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也是上海全面振兴必须坚持和贯彻的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是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驱动因素,是上海全面振兴的动力来源和根本保障;协调发展是上海全面振兴经济、社会等方方面面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提高经济发展整体质量,构建结构合理、竞争有序的发展环境的有力保障;绿色发展是发挥上海现有资源优势、补齐短板、奋力赶超的必然路径;开放发展是上海深化改革、优化环境、拓展空间、寻求支持的必然選择;共享发展是实现经济发展资源互补、成果共享的内在要求,更是全心全意服务人民,提升上海人民幸福感的必然选择。因此,新时期上海要实现全面振兴,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理念指导实践,奋力走出全面振兴的新路子。

3.2 科改25条政策

上海提出了六个方面25项重要改革任务和举措。一是促进各类创新主体发展,构建完善主体多元、开放协同的科研力量布局和研发体系。二是激发广大科技创新人才活力,着力营造近悦远来、各尽其才的发展环境。三是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不断增强主体内生动力,提升转移转化效率。四是改革优化科研管理,深化落实“三评”改革,提升科研质量与绩效。五是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建立多层次多领域国际合作网络,建设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六是推进创新文化建设,加强科研诚信体系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上海文化品牌注入新内涵。

4  科技转化建议与对策

4.1 加大科技投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

科技投入支撑保证科技创新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我国及各地区都十分重视科技投入,注重以科技投入引领科技创新。首先,要加大政府投入,形成政府支持科技创新的导向,力争R&D经费支出达到地区生产总值的2%左右。其次,要鼓励企业加大R&D经费投入,通过经济杠杆、税收优惠和政策导向等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科技投入体系,支持和鼓励企业开展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投入。最后,要充分引导金融机构、民间资金等投入科技研究与开发,要形成科技创新活动的金融支持体系。要强化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力度,重点强化对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和转化的投入力度,提高对科技项目的贷款比例。同时,进一步探索形成科技创新的多元化投入体系,充分运用债券、基金、股票等资本方式筹集资金,进一步加大科技项目对民间资金的吸引力度。

4.2 加强科技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运用

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还要注重技术进步和科技成果的转化运用。为此,必须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和体系,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建立和完善科技交易市场、中介机构等服务体系;其次要加强产学研协同,形成明确的市场导向的科技创新体系,发挥科研机构的科技研究优势,结合市场需求,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最后,要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政府要激励科技成果转化和运用,指导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改变单一的科技评价体系,兼顾学术价值和实际运用价值。

4.3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创新新活力

为此,首先要做好统筹协调,整合科技资源,形成合力。要改变政府在科技资源配置中过分干预的问题,以企业需求和市场需要为导向,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明确界定各部门职责,形成科技主管部门主管项目,财政部门统管资金的管理体制,改变科技资源分散和政出多门的现象,整合科技资源,实现统一计划、统一申报、统一立项、统一监管。其次,要形成扶持科技发展的多元化体系。政府部门通过财政投入、项目扶持、税收优惠、奖励等多种形式扶持科技项目,同时号召金融部门、资本市场、社会资金等支持科技创新活动。最后,要营造企业技术创新良好环境,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和动力。着力解决制约企业技术创新的技术、资金和人才难题,解决企业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 尹邦奇,吴洁敏.增强科技原创能力 实现科技优势 向经济优势转化——2018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简介[J].中国科技奖励,2017(2):20-23.

[2] 王静.构筑成果转化的金桥——记上海市科技成果转化的十条服务链[J].江苏科技信息,2017(6):10-12.

[3] 许文祥,汪建强,张明芝,等.进一步加快上海科技成果的转化[J].党政论坛,2017(9):26-29.

[4] 上海设立科技创业资金吸引各地毕业生来沪创业[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8(5):15.

猜你喜欢
上海问题对策
上海电力大学
诊错因 知对策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