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
摘 要:石油作为重要的发展能源,在许多行业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针对影响油田石油输送管道运行安全的因素进行分析,结合油田石油输送管道运行安全管理现状,通过研究完善风险管理体系、转变安全管理模式、改善内部监督机制、细化风险管理方案、重视技术管理工作等措施,其目的在于提高油田石油輸送管道运行安全性,促进行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油田石油输送管道 凤险管理体系 监督执行力
中图分类号:TE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03(a)-0159-02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受到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和管道自身因素的影响,有时也会发生一些安全管理事故,针对此类事故的诱因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不仅可以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而且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也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
1 影响油田石油输送管道运行安全的因素
(1)人为因素。对于油田的石油管道运输来说,油田的管理运输人员的风险意识较低,而石油运输管道往往较长,这就使得巡查工作仅仅是形式上的工作,这就给管理上带来了很多的问题。(2)自然因素。特别是很多山区地带,往往会出现泥石流和地震等自然灾害,很容易使得石油运输管道出现泄漏和断裂,不仅会对经济造成损失,同时会对整个地区的环境造成污染。(3)管道因素。从现阶段的发展来看,石油管道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运输以后,会在内壁出现较为严重的腐蚀,如果腐蚀范围较大,会对整个线路的运输构成危害。
2 油田石油输送管道运行安全管理现状
2.1 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
在油田石油输送管道运行过程中,安全问题的发生并不是由某一方面问题导致,有时该问题的发生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此,在安全管理过程中,需要组建风险管理体系,根据管理体系的计算结构来科学评估安全隐患的发生几率,及时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起到风险合理管控的作用。部分企业所制定的风险管理体系的指标存在不完善的情况,这也造成风险评估结果的科学性降低,无法为运行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2.2 安全管理模式比较落后
石油油田输送管道的整体长度较大,在对其进行管理时,其工作总量巨大,管理过程的复杂度较高。因此,企业需要使用比较可靠的安全管理模式来完成相应的运行安全管理工作。目前很多企业所制定的安全管理体系被动性相对较大,很多内容都是针对出现问题之后所采取的措施,虽然可以加快应急处理速度,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但是很多问题都可以在前期进行预防,此类管理模式也将限制到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
2.3 监督执行力度较差
为了加快制度的落实速度,企业一般都会制定一些监督管理制度进行辅助,同时还会成立监督管理部门,组成监督管理小组来推动工作的进行。一些企业对于该工作的重视程度较低,所制定的监督管理制度并不具备可操作性,而且所成立的监督部门形同虚设,监督人员自身责任意识薄弱,在工作过程中流于形式,这也导致问题发生几率的增加,限制了企业经济的发展速度[2]。
2.4 风险管理方案模糊性较强
油田石油输送管道在应用过程中,受到各类因素影响,时常会出现一些风险性运行问题。对此,为了降低运行风险的发生几率,会制定一些风险管理方案来辅助整个管理过程。很多企业在制定管理方案时,针对性相对较低,很多内容都只是泛泛而谈,起不到任何的指导意义,这也导致在管理方案推行的过程中,方案的发散性较强,从而降低了风险管理方案的实用价值[3]。
2.5 管理技术与实际情况脱节
在油田石油输送管道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应用到一些科学性的管理技术,管理技术的主要作用在于辅助整个安全管理过程的推进,在出现安全故障问题后,可以及时进行处理,起到降低安全事故负面影响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输送管道、相关机械设备也在不断更新,很多企业的管理技术的更新速度却存在严重的脱节情况,从而导致安全事故频发 的情况发生。
3 加强油田石油输送管道运行安全管理的措施
3.1 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通过完善风险管理体系,能够提高安全风险的控制效果,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首先,企业需要明确风险评价指标,如管道材料、尺寸、管壁厚度、耐腐蚀性等。其次,借助信息技术构建风险管理体系,根据已经确定的指标信息进行相关信息内容的获取,在校验其准确性之后,加入到管理体系当中进行计算。最后,将计算所得结果进行排序,确定目前输送管道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风险,依次制定方案进行解决,从而提升安全管理活动开展的有序性。
3.2 转变安全管理模式
通过转变安全管理模式,可以及时发现管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在具体操作工过程中,企业需要将以往的被动式安全管理模式转换为主动式安全管理模式,即在原有HSE安全管体制基础上,增加奖励制度的制定,对于发现运行故障的员工给予奖励,使整个管理模式从被动转换为主动,员工不再有被监视的感觉,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为后续安全管理制度的顺利落实奠定基础。
3.3 改善内部监督机制
通过改善内部监督机制,可以明确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责,确保整个运行管理工作推进的有序性。企业应该在原有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增加责任管理制度,所谓责任管理制度是针对管理人员的具体职责分类,对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责进行进一步细化,是所有参与工作的人员都能够明确自身的职责所在,提高了工作开展过程的针对性。如果在工作过程中出现了相应的安全故障,可以根据责任制度及时找到负责人员,根据奖惩制度对其进行处理,提高相关人员的重视程度。
3.4 细化风险管理方案
通过细化风险管理方案,可以提高每次工作的针对性,提高工作的监督管理作用。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企业需要提前做好安全隐患、安全风险的分类和分级工作,如可以将级别分为A、B、C、D、E五个级别,分类则在分级的基础上根据负面影响情况来制定,如A类事故还可以分为A1、A2、A3等。同时还需要构建相应的数据库,在数据库中备注相关事件的应急预案和预防方案,从而起到有效的管理作用。
3.5 重视技术管理工作
通过重视技术管理工作,对于推动企业管理的持续改进有着积极地意义。安全管理工作是一个长期话题,随着设备更新速度的加快,管理技术也需要保持在动态变化的状态。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信息共享平台,从中筛选一些有价值的应用信息和技术内容,结合企业实际运行情况进行调整,从而提升管理体系的完善性和实用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完善风险管理体系,能够提高安全风险的控制效果,转变安全管理模式,可以及时发现管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改善内部监督机制,可以明确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责,细化风险管理方案,可以提高每次工作的针对性,重视技术管理工作,对于推动企业管理的持续改进有着积极地意义。通过加强油田石油输送管道运行安全管理,不仅可以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而且对于加快企业经济稳定发展有着积极地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嵘,张炜.长庆油田石油运输管道运行安全管理研究[J].中国市场,2017(3):152-153.
[2] 潘强.浅谈油田安全环保隐患与治理路径[J].化工管理,2018(10):107.
[3] 张炜.长庆油田石油输送管道运行安全管理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