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专家当顾问大畈村真的变了

2020-06-19 08:06王海涵王磊曹雷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茭白农业大学工作队

王海涵 王磊 曹雷

4月,安徽金寨县双河镇大畈村高山茭白种植基地,层层茭白构织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梯田图,一颗颗抽着嫩芽的茭秧长势喜人。

种植基地主人叶乃军感慨道:“农时不等人,天气转暖,耕田、选秧、入田,一刻不能耽搁,忙起来,中午都没时间回家吃饭。”

前几年,叶乃军还是贫困户,靠种地为生,一年收入不足5000元。短短几年时间,从贫困户到种植大户,叶乃军发生了“大转变”,这一切得益于安徽农业大学扶贫工作队的帮扶。

2015年9月,安徽农业大学向该村派驻扶贫工作队,学校招生就业处科长吴辰华任扶贫队长和该村第一书记。“房子破,卫生差,道路环境差,走一路颠到吐,连居民用电都不正常。”40岁的吴辰华回忆说。

刚来的时候,村里人也“冷眼看待”,省城大学来的年轻人到村里走访,村民要么避而不见,要么沉默不语。“干实事才能赢得村民的信任。”工作队下定决心,要把这个深度贫困的“硬骨头”给啃下来。

要想富,先修路。吴辰华带着村班子上下奔走,争取资金。一年时间,大畈村建成7条硬化道路。第一条水泥路正式通行时,村民们激动地燃起了鞭炮。

路修通,也打通了工作队和村民的“心路”。趁热打铁,工作队开始做第二件大事:易地搬迁。可第一批原计划搬迁的村民到时却无一人响应。搬迁资金哪里来?搬出后我们能干什么?原来,村民们有太多的顾虑。

让“明白账”走出办公室,走进群众家,打消大家的顾虑。连续几周,工作队挨家挨户到村民家送政策、听心聲,晚上在办公室测算每家每户的搬迁明白账,让村民吃下“定心丸”。很快,村民签下了易地搬迁安置协议。去年年底,已全部搬入新房。

人心齐了,干事创业的劲头更大了。让老百姓脱贫,关键是要找到能致富的产业,这也是工作队要做的第三件大事。工作队请来了学校农业专家,为大畈村的产业发展“把脉问诊”。

大畈村平均海拔600米,是典型的高寒山区贫困村,水土贫瘠,不利于农作物生长。没想到,学校来的几个农业学科专家把村里生态环境、土壤情况看了一遍,却发现处处是“宝”——发挥高海拔地区的环境优势,打造高山有机农业,一定能闯出一条致富路。话虽如此,村民却不“买账”,叶乃军也是半信半疑,在工作队动员下,他先试种了几亩高山茭白,换品种,强化田间管理,没想到,一季下来赚了不少钱。

“专家的话真管用!”这极大增强了叶乃军的信心,3年时间,他把茭白种植面积增加到20亩,纯收益增加了十几万元,成了村里的种植大户。

几年间,该校先后组织20多位农学专家担任大畈村产业顾问,现场帮扶加线上指导,帮大畈村制订产业发展规划,打造高山茶叶、有机香稻、中药材等特色产业。2017年,大畈村由原先的深度贫困村顺利脱贫出列。

扶贫工作为解决大畈村特色农产品的销售问题,创建了“安农扶贫公社”微信群,发动学校教职员工众包、众扶、众购,将大畈村优质农产品搬上餐桌。此外,还鼓励村民做电子商务,并邀请学校农业专家举办劳动技能培训班,开展多场培训,增强村民自我发展能力。

如今,在安徽农业大学技术帮扶和扶贫工作队的努力下,大畈村一批批优质产业已经建成。其中,近千亩高山有机香稻基地,连续3年实现增产增收,并完成有机认证;大别山黄牛养殖农场规划雏形已现;天麻、野菊花、金银花等中药材产业蓄势待发……大畈村群众正走在发展致富的“快车道”上。

猜你喜欢
茭白农业大学工作队
张振、李杰作品
潘虹作品
难以忘怀的江南味
“黑心”茭白
长了黑点的茭白就不能食用?
扶贫工作队
Introducing metacognitive approaches to cultivate sustained self—directed language learning in the listening courses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中办国办发文要求加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
中办国办:根据贫困村实际需求精准选派驻村工作队
克山县做好“三加强三提升”,助力驻村工作队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