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冰
儿子小江8岁那年,女儿来到了我们的世界。我问小江:“给妹妹取个什么名字呢?”他那时正在学“江河湖海”这一类的词,便说:“就叫小湖,好不好?”好,哥哥取的名字当然好,我们当时还没想到,这两个字合起来,就是“江湖”。在接下来复杂的二孩生活中,我才知道,两个孩子,真是一个“江湖”。江湖,有江湖的规矩,有江湖的恩怨,也有江湖的快意。
自从小湖开始蹒跚学步,“你让一让嘛,让一让不就好了”成为我们家出现频率最高的一句话,当然,这句话是对小江说的。
一岁多的小湖,已有很强的控制欲。她会歪歪扭扭地跟在哥哥后面,夺过他手中的笔,拿起他的玩具重重地摔在地上,抢过他手里正在喝的牛奶,甚至爬上他的膝盖,去掏他的嘴巴、鼻子、眼睛……难受时,他也会反抗,我们便说:“你是哥哥,让一让妹妹!”他也真的就这么让着,虽然满心不愿意。
可是,这个公主一般的妹妹,丝毫没有收敛的意思,反而越大越变本加厉。他好不容易拼好的军舰模型,她非要拿过来看,可是,看完后就砸;他写的作业,她也要看,可是作业刚到她手中,便被撕破。他大吼起来,要打她。我们还是那句话:“他是妹妹,你就让一让嘛!”他终于忍无可忍,流着泪说:“你们就知道要我让让让,你们看看她都成什么樣了,女怪兽!”
我们笑笑,习以为常。直到有一天,他在她坐的小沙发椅上,悄悄插了5根尖尖的牙签。她粉嫩的小屁股,被扎得鲜血直流。我们质问他为何这样做,他理直气壮道:“我得教训她!”我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就在这时,一位教育专家告诉我一件事:一个上高中的哥哥,学习成绩优秀。有天晚上,他在家中做作业,而妹妹在客厅里开着响亮的音乐跳舞,他再三请求妹妹把声音调小,都遭到了妹妹的拒绝。一怒之下,这个哥哥,把妹妹活生生地打死了。而他,近十年来,就像我家小江一样,一再被家长要求“你就让一让妹妹嘛”!他一直让着,她一直紧逼,直到悲剧发生。
我们这才意识到,要求一个孩子长期无条件地让着另一个孩子,这是一种多么荒谬的做法。即便是一个大人,深爱对方,也不可能长期毫无条件地忍让。对忍让者来说,这是折磨与不公,也许会造成孩子忧郁、暴躁,而对被忍让的一方呢?则会养成她霸道、不讲理的个性,那也是害了她。
从此,对于兄妹俩的纠纷,我们不再一味要求小江“让一让”,而是会根据情况作出评判,该罚的罚,该奖的奖。
可是,没有了哥哥的相让,吵架成了家常便饭。随着小湖一天天长大,她的鬼点子越来越多,直接成为“战争”的导火线。
知道哥哥每周五晚上都会去打篮球,她会赶在他放学前把篮球藏起来,以换取哥哥用零花钱给她买贴贴纸;为了能让哥哥周末带她玩,她头天就悄悄告诉他的伙伴们,周末我们要出去旅游,请他们别来找哥哥;为了突出自己的好,她总是搜集他犯错的证据,比如什么时候偷偷玩游戏了,在外面和谁打架了,骑自行车上马路了……他有时懒得理她,有时也会哄她,但大多数时候,他会抗议、会凶她,甚至面红脖子粗地要打她。
“战争”,成为他们在一起的日常状态。我们做大人的,苦恼不已,可又束手无策,因为哥说哥有理,妹说妹有理。这哪是兄妹,分明就是冤家。
有一天,他正在玩,她却非要他讲故事,他不愿意,于是她开始哭,他大声咆哮。我很忙,烦躁得很,于是对他们说:“如果今天下午你们不能好好相处,如果再让我听到你们的争吵声,那么,小江今晚的电视时间取消,答应小湖明天去买的裙子也取消。现在,你们两个人自己看着办!”
好了,冤家成了利益共同体,突然不哭也不叫了。他答应给她讲一个故事,她同意讲完一个故事后他可以独立玩半个小时。就这样,那天下午,两人和平相处,家中无比安宁。两个人,大概是第一次体验为了共同利益而合作。
从此以后,对付兄妹矛盾,我有了办法,那就是让他们共同面对奖惩,成为命运共同体。
在多次为了共同利益的合作中,兄妹俩逐渐学会了团结合作。争吵少了,但两人也不是很亲昵,特别是小江,一副为了利益暂时忍让的样子。
直到有一次,他感冒发烧,躺在床上昏昏沉沉,几日都不想吃饭。她站在他床边看着他,突然走过去摸摸他滚烫的脸,然后,小小的嘴唇贴到他的脸蛋上,亲了又亲,小声说:“哥哥快快好起来!”等她走了,他睁开眼睛,嘶哑着声音说:“她的小嘴软软的,暖暖的。”我说:“是啊,妹妹盼着你快快好起来。”因着这一个暖暖软软的吻,他们的感情实现了真正的升华。她成为他的跟屁虫,他则成为她的守护者,一颗车厘子,也要一人吃一半;他住校,每次回来,冰箱里都有他爱吃的东西,有些早已变质了,那是因为她非要一直给他留着。
真挚的感情,总能让人冰释前嫌,何况,他们身上流着相同的血液。
今年,他13岁,她5岁。他长成了优秀少年,她亦是乖巧能干的优秀幼儿,他们手牵着手,互相督促着、相爱着成长。两个孩子的江湖,混乱、复杂、难搞,可是,正因如此,成长的力量更为蓬勃强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