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刘梦楚
新冠肺炎疫情从武汉扩展到全国,并进一步向全球扩散,在给人们健康带来极大威胁同时,也影响到我国企业的正常运作,造成大量企业停工停产,对我国经济发展、企业经营带来巨大的冲击。
企业复工,恢复生产,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对于国家来说,有序推进企业复工,是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2019年我国GDP总量近百万亿元,增速达到6.1%。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2012年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经济总量比2010年翻番。要实现这一目标,保守估计2020年GDP增速需要达到5.5%以上。长期停工已经造成许多企业一季度业绩大幅下滑,有很多企业因此下调全年经营目标20%-30%。
企业长期停产将会造成全球产业链条加速从我国撤出。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无论在机械制造、消费电子行业,还是在化工、轻工行业,中国企业的作用已完全与2003年非典时不可同日而语。此次疫情给中国企业造成的停摆,不仅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发展,也给全球经济带来了波动。叠加上中美贸易冲突、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改变,中国企业如不能很好应对,将会加速全球产业链条从中国的撤离,这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将是深远的,绝不能出现疫情没了,企业也没了的情况。
继续停产近期将会造成企业倒闭。对于企业来说,有其生存成本压力,长期处于停工停产无论对小微企业,还是对大中型企业都会造成很大的伤害。调研报告显示,本次疫情对绝大多数我国大中型企业都造成了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制造业企业,由于订单下降、限制开工、供应链中断等原因,复工的需求十分迫切。调研报告还显示,对于部分行业而言,企业复工以后仍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恢复到正常的水平。可见尽快复工复产是很多企业最迫切的诉求,甚至已经成为关系企业存亡的重要问题。
1.政府控制疫情传播的压力
对于政府来说,企业复工不可避免地造成因返工带来的人员流动、集聚等,这给疫情控制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一些地方政府加强对企业内部管理的审查,通过审批的方式对企业复工加以限制。甚至有一些企业因私自提前复工造成企业负责人被拘留。虽然国务院在新闻发布会中指出这种做法并不可取,但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复工给政府的抗疫工作造成的冲击。政府出于疫情防控的限制是很多企业无法复工的最主要原因。
2.企业疫情控制能力的制约
企业复工必然会造成人员集聚与密切交流,虽然加强消毒、测量体温、员工戴口罩等,甚至采取生产厂区封闭管理,这些措施会对疫情监控和预防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毕竟此次疫情严重,由于企业卫生防疫管理能力有限,企业防疫工作仍然可能存在很多漏洞,一旦发生疫情传染后果十分严重。将会导致大量员工被隔离,封楼封厂,这给企业带来的打击可能比停工更加严重。企业一方面要承受来自社会舆论和监管部门的压力;另一方面,大批员工隔离造成再次停产,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更大。此外,企业负责人也可能因此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一些企业在复工方面采取了保守观望的态度。
3.员工的恐慌情绪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造成了全国甚至全球范围的恐慌,国家号召以居家隔离的方式阻断病毒传播。此次疫情的高传染性,武汉、湖北疫情的严重性,一起起集聚性传染的示范性,生活环境中的种种防控措施的严密性,无不警示着人们病毒就在身边、每个人都可能受传染。而企业的复工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大规模的人员流动、员工集聚,一些员工还可能因为合租住房、乘坐公共交通等增加交叉感染的机会。因此,从员工的角度普遍对企业复工充满抵触情绪。这種情绪在员工之间传播、扩散,造成消极、懈怠的的工作态度,严重影响着企业复工效果。
4.供应链及物流的限制
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是全国、全社会、各行业大量企业同时停工停产,这对于复工的企业来说,由于上下游企业停工导致的供应链中断也是巨大挑战。以本次疫情中最为紧俏的口罩为例,面对供不应求的市场局面,许多口罩厂商纷纷提前复工,然而口罩生产上游的滤材却成为限制口罩生产的主要因素。因此,如不能全面复工,仅是个别企业复工,效果将大打折扣。
同时,受疫情影响物流运输效率有所下降,对于湖北等疫情严重的地区,物流几乎中断。其他省份出于疫情防控的压力,造成全国交通运输情况也受到极大影响,甚至出现运送货物的汽车下不了高速公路,只能原路返回的情况。此外,对于出口为主的公司来说,国际物流中断、国际航班暂停更是导致很多海外业务中止。
5.社会舆论的压力
企业复工也可能带来社会舆论的指责,批评企业只注重经济利益,忽视员工健康,往往对企业复工的行为存在较大的不满。在这次疫情中,微信、微博、自媒体传播性极其活跃,全国上下又对疫情及相关信息给予高度关注,任何一个复工决定,都有可能引发一场社会舆论危机。在这种情况下,有时企业家也会在复工问题上慎之又慎。
1.抗击疫情、发展经济两手抓
国务院强调了抗击疫情前线和经济发展前线互为支撑、缺一不可的重要作用。鼓励依据疫情发展情况制定复工政策。根据国务院国资委的最新数据,中央企业生产型子企业复工复产率已超过80%。同时,国务院发言人表示,“一些重要的基础保障行业复工率更高,石油石化企业复工率达到96.8%,电网、发电企业复工率达到83%;钢铁企业主要子企业全面开工;机械装备制造企业(不包括汽车)复工率达到88.1%。”
2.地方政府主动管理
地方政府在企业复工具体监督落实方面,可以主动引导、而非被动围堵。公开复工条件标准,让企业有明确努力方向,主动评估企业复工条件,为企业复工服务,要像过去抓招商引资一样,对待本地企业的复工工作。
这方面,浙江省的一些地方做出了有益尝试。比如,杭州企业复工实行申报备案制,计划复工的企业首先应满足“六个到位”的条件,即主体责任落实到位、防控方案制定到位、员工信息摸排到位、联动防控机制到位、防控物资准备到位、安全生产保障到位。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数字平台提出复工申请,政府部门进行分类分级审核,企业经核准后方可复工。同时,杭州的公安系统发布十项举措,从服务企业、助力员工返岗、保障物流通畅等三个方面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宁波市政府明确各分管部门的职责,在市政府的统一管理下,各地统筹负责企业复工的细化政策、统筹协调和管控处置等工作。强调严格落实企业复工保障,公安、卫生健康、人力社保等部门要积极做好人员排摸、卫生防疫、企业用工等相关保障工作。
3.利用大数据进行数字化赋能
地方政府可整合各种数据,比如出行、卫生健康、劳动力输出、输入等数据,搭建数据平台,为企业安全、顺利复工提供决策依据。
比如,顺德作为我国制造业大区,辖区内有包括碧桂园、美的、格兰仕等大型企业在内的超过13万家企业,企业复工给防疫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顺德区委区政府搭建了疫情数据报送平台,平台上汇集了需要复工企业、务工人员的流动情况、健康状况等信息,实现“一企一策,一人一档”,通过大数据手段,动态掌握企业数据,提升审批效能,减轻企业负担。此外,顺德区通过线上平台帮助企业解决招聘问题,搭建线上渠道完成线上面试,最大程度地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
4.经济管理部门统一协调,协同复工
经过四十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企业分工明确,产业链条完备,几乎所有企业都是产业链条上的一部分。所以,企业复工不是个别企业的复工,一家企业、几家企业复工是无法进行的,必须是产业链条上下游企业协同复工,这样才能使企业生产正常运转、达到复工的目的。另外,受疫情影响,人员流动、物资流通还是不太顺畅,也会影响企业复工的具体运营,交通管理部门也要会同经济管理部门保障生产人员、生产物资的正常流动。
5.企业积极探索复工管理方法
企业作为恢复生产工作的主体,既要面对新的形势,也要探索在疫情还没完全消失的环境下,开展安全生产的有效管理办法。
(1)将疫情防控放在首要位置。
可考虑聘任专业的卫生防疫人员,指定高层管理人员专门负责卫生防疫工作,建立企业卫生防疫工作体系,实行一票否决。
(2)探索疫情时期企业内部运营新举措。
企业可实行管理灵活工作机制。有条件的企业应尽量选择远程办公的方式,减少人员集聚。对于必须线下办公的企业来说,为了减少员工的集聚,企业可以采取轮岗制,如每周一、三、五一部分员工上岗,二、四一部分员工上岗。
调整工作、沟通、出行等方式。企业可调整工位布局,减少线下会议,减少群体用餐等,尽量避免员工面对面办公、交流。鼓励员工乘坐私家车或乘坐出租车出行,并给予员工适当补贴。
企业要关心员工的心理健康,排解员工焦虑。在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期间,阿里巴巴集团发现一起确诊病例,导致公司600多名员工隔离。为了安抚员工的情绪,在12天的隔离期内,董事长马云给全体员工发了至少3封邮件,向全体员工介绍公司整体状况、客户端反应以及市场情况等。并且,他每天给员工打电话,询问员工的近况,鼓励员工、安慰员工。每位员工都真切地感受到了企业领导的关心与鼓励,隔离期间每个人都保持高效的工作状态,保障了公司业务顺利开展。
(3)抱团取暖,供应链条上企业协同行动。
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企业是唇亡齿寒的关系,供应链条中断可能会导致供应链上所有的企业无法正常生产经营。因此,应对此次疫情的危机,企业应该抱团取暖,相互支持,互通信息,协同行动。供应链上的大型企业应该发挥大企业的带动作用,整合上下游资源,共同度过难关。而对于小企业而言,则更应该团结一致,通过行业协会、产业平台等方式凝聚产业力量,共克时艰。
本文作者系清华经管学院中国企业发展与并购重組研究中心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