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晰
每天早上5点半,23岁的马铖明就开始了他一天的防疫志愿者工作。他的任务是,和10多名志愿者一起,协助长春龙嘉机场工作人员测量旅客体温、进行机场区域消毒。
“不负韶华,战‘疫到底!”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团吉林省委第一时间向全省广大团员青年发出号召,3万多名青年防疫志愿者迅速集结,在吉林省内车站、机场、医院、社区、村屯等人流密集区忙碌着。
马铖明是3万多名吉林青年防疫志愿者中的一员。他还有个特殊的身份——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的曾孙。在马铖明看来,疫情当前,能够成为一名青年防疫志愿者,守护机场乘客安全,非常光荣。
从2月3日起,马铖明每天都负责在机场安检口给旅客测量体温、进行信息登记。“看似简单,但不能有一点疏漏。”马铖明每天工作7个小时,防护服一直穿着。为了节省防护服和时间,他尽量不去卫生间。
后来,马铖明还和几位志愿者承担龙嘉机场内的消杀工作,3万平方米的区域,每天要消杀两次。每位志愿者都要背着20公斤重的消杀壶上岗。候机大厅、安检口、票务服务中心、餐厅、垃圾箱、绿化植物等都是他们消杀的范围,不能留死角。
一天结束脱下防护服时,马铖明的衣服已经被汗水浸透,护目镜、口罩也在脸上留下深深的压痕。而这短短二十天的志愿服务,让马铖明印象深刻,团队中的每一个人也都让他感动。“有的外地志愿者,来到长春,自费在这里吃住。还有的志愿者,有亲人在非典中去世,所以他们这一次做志愿服务,希望能尽自己一点力量。来到这里和有着共同理想的一群人一起工作,我对志愿服务的精神理解得更加深刻。我感到,这二十天不仅仅是工作,也是一個受教育的过程。”马铖明说。
2019年,马铖明毕业于天津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毕业后,他选择作为一名选调生,来到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靖宇镇保安村担任村书记助理。这里是曾祖父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也临近他的牺牲地。
很小的时候,马铖明就听长辈给他讲曾祖父的故事,他知道曾祖父是一位英雄,但大多是停留在故事里、书本上。2018年9月份的时候,马铖明和新华社记者一同重走抗联路,顶着风雨走进深山密林,寻访曾祖父杨靖宇战斗过的足迹。他们冒着大雨,在泥泞的路上爬山,寻访密营,见到了司令部、被服所、修械所、晒谷场,尝了当年抗联战士充饥用的橡子、树皮……这里的百岁老人讲起当年和曾祖父邂逅时的场景,怀念与崇敬之情仍然溢于言表……短短几天重走抗联路的经历,让曾祖父的形象在马铖明的心中更加有血有肉,更加鲜活。也对他的人生产生了更为深远的影响。也是在那之后,他选择了成为一名选调生,来到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靖宇镇保安村工作,来到曾祖父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曾祖父35岁时用生命践行了对党和人民的誓言,这是那个时代有志青年的选择。”马铖明说,自己的祖父、父亲也都传承了他的精神。祖父在铁路系统工作,后来牺牲在工作岗位上。父亲16岁就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负伤立功后退役。“历史的接力棒传到我这一代,我要继续传承红色精神,追随曾祖父的脚步,扎根基层,为人民服务。”马铖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