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伟
说起画画,你或许马上会想到画笔和颜料,而提到火焰,炙热或者危险或许立马浮现在你的眼前。倘若以火为笔,在纸上勾勒图画,你会不会感觉有些异想天开?“95后”自由画师李江钬就是一个拥有奇思妙想并且付出实际行动的人。
他说:“艺术很是‘玄乎,它似乎是人的知识、情感、理想、个人经历、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它又像一种敏锐、精巧的语言,用来诉说人类内心最强烈的情感和思想。在茫茫艺术道路上,我更偏爱新奇先行的当代艺术。”
1995年,李江钬出生于浙江鄞州区,这里曾经诞生过一位中国现代油画史上传奇式的画家沙耆。1990年代,他集印象派、野兽派、表现主义和抽象主义之大成,自出机杼,创造出了一幅幅气势恢宏的作品。自小听着沙耆传奇故事的李江钬也爱上了绘画,儿时便开始学习国画,他说:“在画画的时候,时间总是过得飞快。有了绘画,你不再孤单。无聊的时候,拿起笔,集中精神,一画就是几个小时。既不浪费虚度的时间,还能从中获得画画的满足感。”
李江钬自小就有些与众不同,小伙伴们一起爬山,他总是撇开大部队,去开辟小道,寻找自己的新天地。画画也是,他的作品总是天马行空,老师要求大家创作一幅自己满意的作品,贴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结果他画了一张几乎跟黑板一样大的国画……
2014年,李江钬以专业课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数字媒体专业。爱玩的他,总是喜欢将一些新奇的东西进行融合创作,时而迸发出古怪而又妙趣横生的点子,让周围同学目瞪口呆,他还主动为学校设计出了吉祥物,用他的话说,就是“想做些别人没有的”。
在大学里,同学们都称呼他“火火”。大四那年的一天,闲来无事的他脑子里突然蹦出一个古怪的想法,用火作画会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他开始在网上查阅资料,去图书馆搜索文献著作,中国确有火烧画,起源于秦朝,盛行于汉唐,在近代被西安民间艺人发展到鼎盛,固称为大秦一绝、西安特色。秦人用刀刻竹简或用烧热的刀具烧烫到竹简上,由于刀刻出来的文字比较生硬,用烧热的刀具书写出来的文字,线条纹理清晰更有层次感。东汉时期,光武帝刘秀曾下诏,将火烧画作为朝庭贡品,史称“火烧画”,又名“火针刺绣”。
河南也有烙画,顾名思义,就是用烙铁画出来的。现在多被人改名叫烫画、火笔画、火烧画,就是用火烧热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而国外也出现了一个名叫Pete Kephart的神奇之人,他用蜡烛烧硬厚纸,用烟来熏,再根据烟的形状进行二次创作。可是这一切,都和李江钬想象中的不一样,于是,他决定自己尝试。
李江钬买来各种不同品种的纸,还买了油画布、丝绸布,实验燃烧的效果有何不同,然后他又选择了很多不同类型“火焰”的“画笔”:燃烧的香柱、小木条。实验发现效果都跟炭笔的没有明显区别。直接导致的结果是,画面效果未出,衣服倒是经常被燃出洞,那一段时间,同宿舍的同学都感觉他有些走火入魔,李江钬的创作也进入了困惑期。
但他没有放弃过。他说:“当你沉浸在创作的世界中时,你会忘记一切忧伤与哀乐,体会到内心的宁静,享受画画的快乐。每个爱画画的人心中都明白,它确实是一种享受、一种忘我,乐在其中无法用言语直白表达!”
2018年9月,李江钬开始攻读研究生,但是对于用火作画的想法一直在他心底,很多艺术创作最后都要回归原点,他就想采用直接燃烧的火焰作为画笔,当即买了一堆打火机去实验,虽然纸面很容易被烧破,但是就在那一瞬间,出现了他想要的画面感,有些淡棕色水墨的感觉,李江钬知道自己终于找到了。
“针对那个瞬间性的画面,我一下子有了新的想法,因为儿时有学国画的经历,如果把火焰当墨,那么空气就是水,火焰在纸面灼烧的时间,就像是墨在纸面晕染开一样,我只要精准的把握火在纸面燃烧的时间,就可以产生类似国画的效果。”李江钬说。
就这样,李江钬又开始了大量实验,因为把握不准燃烧时间,一张张燃烧的纸产生了大量的烟,宿管老师和同学起初总认为他的宿舍起火了,而因为接触大量的碳灰,每次結束绘画的李江钬都像是从矿井里走出来一样,满是黑灰的脸露着大白牙,傻呵呵地笑。
终于,在无数次尝试之后,李江钬开始能摸准这个燃烧时间了,他也就进入了大批量绘画的实验过程,打火机只能在短时间内燃烧使用,时间稍长,金属头就会变热,再长,就会烫着手了。李江钬的食指烫伤了,他就换中指,中指烫伤了,他又换无名指,三个指头贴上创可贴,又可以反复一次,以至于最后会忘记时间,打火机开火的塑料都被烧化了。当时买了好多的创可贴。
“在不停的想要停下休息和不能停止中做着博弈。多买几张纸重画,向自己的心多借一份勇气和坚持。”李江钬说,“一张画的绘制燃烧,本身需要大半天的时间,有时因为画面需要重色,纸面的单薄,特别容易烧破,又需要重头来过,可以说,火焰画的时间和创作时的孤独比任何作画来的时间都要长。”
2018年年底,李江钬终于成功了,他用火焰当笔,用普通易燃烧的素描纸作画,不用其他笔做二次修改,矛盾间的产物最为珍贵。那一刻,他开心的像个孩子,叫来一群绘画专业的朋友,所有人都吃惊不已。李江钬喜欢叫它“火焰画”,更喜欢叫“将火画”,与自己的名字谐音。
李江钬在不停的练习火焰技法的同时,开始苦苦寻找创作的内容,他知道内容才是作品的生命力。应朋友邀约,李江钬去了南京,在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时候,他的脑海中一直出现一个词,那就是重燃记忆,李江钬告诉自己可以用这火焰为笔,真正重新燃烧记忆的绘画,那样的画面才是真正的燃烧。回到学校之后,他以自己的记忆为点,绘制了一副老人的肖像画。
他说,“一秒钟的差距是巨大的,神奇、美丽的画作与一团灰烬只在这一秒之差。我在内容的探索中做了一定的总结,创作出蕴含着传统文化背景的重燃记忆的艺术作品,这与当下以文化为背景产出的文创产品的定义不谋而合,这就是一种新发现。可以说,我的每一幅画作都是一个惊喜。”
如今,李江钬的技艺愈发成熟,火焰画的成功率从百分之十上升到了百分之三十,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他说:“希望将这种新方式结合到传统文化中,创作出令人深刻的画面,也希望火焰画能成为艺术新表现的一个支流。未来希望针对各地特有的传统文化来创作作品,在各地美术馆、博物馆开个人画展,重燃人们心中对于传统文化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