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疫情纪录片凸显“文化偏见”

2020-06-19 04:17青木
环球时报 2020-06-19
关键词:纪事纪录片德国

本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

“这绝对不是中国的宣传片!”在德国电视一台取消播出名为《武汉——暴发纪事》的疫情纪录片后,该片德国制作方近日对德国《明镜》周刊如此表示。德国专家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称,该事件反映出欧洲疫情纪录片中的“文化偏见”。

记者从多家德国电视台内部工作人员那里了解到,目前在德国播出的疫情纪录片主要通过两种渠道获得。一种为电视台自身原创——确定主题后组成摄制组制作,参与者包括媒体驻各地记者等;或者电视台根据已有报道素材再补充采访后制作播出。13日,由德国、奥地利和瑞士共同组建的3sat电视台播出名为《创意度过新冠危机》(图①)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由这家电视台驻德国、英国、以色列等国记者联合采访录制,展现世界各地艺术家在疫情中的生活手段。另一种渠道为外部购买——《武汉——暴发纪事》是由德国影视制作公司GebruederBeetz制作。该公司自2000年成立以来已制作近125部纪录片,与德国所有公共广播电视公司合作。与《武汉——暴发纪事》遭停播命运不同,另一部纪录片《新冠,大阴谋?》顺利于本月7日播出。这部纪录片讲述阴谋论的历史起源,以及新冠危机中的各种阴谋论。

德国一家公共电视台部门主管鲁迪格告诉记者,疫情纪录片想要顺利播出要通过电视委员会审查,委员会主要看节目是否“政治正确”——是否违背民主自由等价值观、是否偏向某党派等。德国电视台播出的纪录片周期较长,疫情纪录片周期则相对较短,但也要提前几周公布内容概述、播出时间,并提前给主流媒体寄发样片。这次《武汉——暴发纪事》被取消的导火索就是《南德意志报》等德国媒体、德国记者协会以及一些政客、德国智库认为,由于该纪录片素材来自中国五洲传播中心(CICC),因此不够“独立”。

“德国以及欧洲疫情纪录片中有不少偏见。”德国柏林媒体艺术专家克里普告诉记者,在欧洲拍摄的纪录片中,中国、俄罗斯等国的形象总被歪曲,因此当有节目展现中国正面形象时,一些主流媒体就会“不适应”。克里普认为,这种偏见背后有“文化主权”的因素,“一些欧洲政客不希望在欧洲播出的疫情纪录片中突出中国的成就,他们认为防疫战也是一场制度竞争,不能让‘中国模式在文化节目中体现出来。”

据记者观察,德国播出的疫情纪录片对本土抗疫表现大多给予肯定,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多以负面来报道。比如,德国电视二台播出的系列疫情纪录片《德国的脉搏》详细地从养老院中的老人、酒店工作人员以及家庭教育等多方面叙述德国人如何克服疫情,体现德国社会凝聚力;与之相反,另一部疫情纪录片《美国的冠状病毒:失败纪事》(图②)则集中描绘美国总统无能、美国医疗物资缺乏等内容。“疫情纪录片不应有太多偏见,”克里普认为,欧洲国家制作的纪录片中应展现其他国家更多面,好的内容和文化也应借鉴——要“文化主权”,也要“文化合作”。▲

猜你喜欢
纪事纪录片德国
大匠纪事
纪录片《闽宁纪事2022》在闽开机
Rough Cut
养牛伯脱贫纪事
等待
超级蚁穴
私藏家:它们真的很好看
“梦梦”“娇庆”德国行
新中国科技60年(3)
开始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