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慧 马洪飞
(山东省青岛疗养院 山东 青岛 266071)
由于各级医院所设置的心血管内科主要治疗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炎等心血管疾病,病情严重且复杂,这给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1]。由于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文素质不断得到提升,给医护人员的护理质量和服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目标化管理是由医院管理人员和医护人员共同制定的管理模式,旨在将合理、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应用到患者当中,促使护理人员积极主动进行服务,有效提升服务质量。本次研究就在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目标化管理理念,分析和探讨其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将我院2016 年6 月—2018 年3 月入住的心血管内科患者84 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 例。观察组:男性24 例,女性18 例,年龄46 ~78 岁,平均年龄(58.14±6.43)岁。对照组:男性22 例,女性20 例,年龄47 ~78 岁,平均年龄(58.36±6.29)岁。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 >0.05),存在可比性。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病人入院后,为患者安排舒适、干净的病房,及时和患者家属沟通,将患者每日用药的注意事项告知,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师,进行解决。给予观察组患者目标化管理,首先是成立专业的目标化管理团队,要求团队成员对心血管内科知识掌握熟练且经验丰富,一旦患者发生异常情况,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有效挽救患者的生命。第二,针对心血管内科患者多为中老年群体,身体素质较低,抵抗力较差,因此护理人员及时做好病房的清洁工作,同时叮嘱患者家属发现患者出汗过多时,及时更换干净衣物,避免细菌感染,给患者造成心理压力。第三,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在采集个人信息时,关注患者的心理情绪,针对患者紧张、不安的情况,采用温和、平缓的语气进行疏导,护理过程中要注重有耐心的为患者解答疑问,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第四,加强对患者的饮食和运动指导,鼓励患者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保证身体营养,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舒缓心情,在患者走动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做好相关的防护工作,保持地面干燥,对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轮椅。第五,对患者所用到的仪器定期进行消毒和检查,保证仪器能够正常运行,避免发生不良反应事件。
所有患者于接受护理后15 天,进行满意度反馈的填写。根据我院自制的满意度反馈表,分为非常满意(80 ~100 分)、满意(60 ~80 分)和不满意(60 分以下)。
将数据纳入SPSS21.0 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比较,以率(%)表示,若(P <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模式的满意度同对照组相比较高,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表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生活方式的多种多样,造成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且多发人群为中老年群体。心血管内科是一家医院非常重要的科室,若出现心脏不舒服等相关疾病都可以到心血管内科就诊。由于病情严重和复杂,就意味着护理工作必须要科学、专业且具有针对性。而传统护理管理模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在疾病的控制、患者的心理状态、饮食健康等方面护理工作没有做到位,从而患者出院后频繁发作并发症,对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产生了重大影响[3]。
本次研究通过收集我院2016 年6 月—2018 年3 月入住的心血管内科患者84 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患者实施目标化管理模式,通过对患者采取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成立专业团队,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做好日常器械维护和清洁工作,保证患者治疗进程顺利,做好针对性的饮食健康和运动指导计划,在沟通中充分为患者提供全面且具有针对性的护理,能够避免发生医疗事故,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能够有效保证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信任,也能进一步促进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将目标化管理理念应用到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避免发生医患纠纷,有效提升护理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从而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