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敏 田百慧 李燕
(长治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 山西 长治 046000)
静脉输液治疗作为临床重要的治疗措施之一,能有效缓解病症,抑制疾病进一步发展,使得患者恢复健康,其在住院患者中使用频率较高,随着其在临床的广泛使用,由于静脉给药方式的不断变化,使得感染、外渗及静脉炎等并发症频频发生,增加患者痛苦的同时,给患者带来心理阴影,使其不满情绪爆发,导致护患矛盾升级,引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1]。近年来,临床提倡组间静疗小组,其对于减少并发症,提高1 次穿刺成功率,提高护理质量有着积极作用[2]。下面将100 例静疗患者平分为两组,分别实施常规静疗护理及组建静疗小组护理管理的方式,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1 次穿刺成功率,具体为:
选取2018 年1 月—12 月,100 例静疗患者,所有患者根据住院号,采用随机抽签方式进行评分,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 例。对照组中男/女:26/24,年龄最小者/年龄最大者5/78 岁,平均年龄(51.21±3.11)岁;观察组中男/女:27/23,年龄最小者/年龄最大者6/77 岁,平均年龄(50.89±3.10)岁。为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除护理方式不同之外,两组患者的以上基线资料经过统计学对比分析显示无意义(P >0.05),满足研究的基本条件。
对照组采用常规静疗护理,静疗前了解患者过敏史及疾病史,对其做好皮试,根据皮试结果进行静脉治疗,治疗前,做好常规消毒措施,按照无菌流程操作,穿刺时手法快、准、稳,穿刺后加强注意,及时处理出现的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组建静疗小组护理管理,主要为:①建立静疗小组,组成静疗团队,选拔1 名组长,然后各个副组长分别负责外周、中心以及药物等缓解的监管工作,再从各个科室中挑选1 名静疗督导员,负责科室内部静疗工作的落实和监督;②系统培训小组成员:定期组织规范且系统的培训,主要围绕专业技能、护理理念、专业知识及高危药品操作技能等方面开展,使其熟知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并掌握正确的处理方式,小组成员在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③实施质量监控:设置质量监控表,定期对小组成员进行考核,每月1 次,主要对输液流畅、静脉畅通、患者病情及药物性质方面进行考核,检查小组成员是够及时填写巡视卡,有无及时对患者出现的突发情况采取紧急措施。④准确评估实际情况:穿刺前,对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疾病特点、用药类型及治疗疗程,选择适宜的穿刺位置,做好皮肤消毒措施,穿刺时集中注意力,争取一次成功,然后将针管加以固定。如患者需要冲管,则给予脉冲式封管,注意速度,保持匀速,防止推送过快出现血液反流情况。
并发症发生情况及1 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主要包括静脉炎、感染及红肿。
采用SPSS20.0 软件系统,进行对比和检验值计算,并发症发生情况及1 次穿刺成功率行χ2检验,当P <0.05 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1 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详见表。
表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1 次穿刺成功率结果对比[n(%)]
住院患者需要长期实施静疗治疗,护理人员工作量大,加上临床缺乏有效的质量监控及管理规范措施,使得并发症发生率居高不下,对于此种情况,临床医疗护理模式为顺应时代发展,不断发生变化,护理措施不断完善[3]。静疗小组是一种针对静疗工作开展的管理模式,其能改善以往静脉工作的弊端,创建静疗小组,由临床经验丰富及沟通能力强的护理人员组成,使得护理质量得以保证,并能使得护理质量得以持续改进,小组成员间分工明确,建立规范的操作流程,使得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及操作水平得以全面提高,同时,还能科学的选择静脉途径,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实施静脉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1 次穿刺成功率,提高静疗治疗的安全性。静疗小组发挥团队协作效应,使得护理工作有条不紊进行,有助于全面掌握患者情况,对其情况进行全面监控,将可能出现的情况及时加以干预,减少潜在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4]。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组建静疗小组护理管理后,静脉炎、感染及红肿等并发症发生率得以减少,且1 次穿刺成功率得以提高。
综上所述,针对静疗患者,组建静疗小组护理管理能减少静脉炎、感染及红肿等并发症,提高1 次穿刺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