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璋
【摘 要】本文通过研究高中化学社会议题研讨型课堂,提出基于课程标准融合社会元素、运用辩论教学构建多元课堂、强化探究思考注重合作学习、采取重视角拓展评价模式等教学策略,以期为高中化学教师开展“社会性”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高中化学 社会议题 研讨型课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6-0144-02
“研讨型课堂”是一种把“探究”“讨论”“创新”等教育理念融合的新型教育模式。《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标准》)要求:引导学生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充分发挥化学学科“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的作用,鼓励学生参与涉及“化学元素”相关社会问题的讨论,积极参与以“化学”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升高中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而“高中化学社会议题研讨型课堂”,是以高中化学知识为基础,将“化学元素”与“社会元素”相结合,并确定为研讨主题,让高中生在相对开放的课堂氛围中,就主题进行“突破思考”“展示自我”,在掌握高中化学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对化学元素在社会中的各种表现形式加以观察和评判,明确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同时增强學生的社会责任感。
一、基于课程标准,融合社会元素
针对《标准》要求的教学目标,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制订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目标,避免过分追求“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导致目标设计阶段过于表面化。因此,化学教师在制订社会议题研讨型课堂教学目标时,要深入分析本节课的化学知识与社会元素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在教学中自然融合社会元素。
例如,以“固体废弃物”作为研讨性课堂议题,笔者将“社会化工行业”作为课堂中的社会元素。化工行业作为我国制造业的重要支柱,各种化学产品在生产期间必然会产生各种固体、液体废弃物。如果化工企业对废弃物的处理力度不强,或者处理方式不科学,必然会对工厂周边的土壤、大气、水体产生非常严重地污染。此时,在课堂中引入“绿色化学”的相关理念,让学生通过讨论建设“绿色化工厂”对于企业、社会发展有什么意义。教师可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将讨论的结论在课堂上与同伴分享。如有的学生认为,绿色化学基于“原子经济性”原则,可实现化学物质充分参与反应过程,最后达到“零排放”的目标,不仅可以帮助化工企业缩减生产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周边区域土壤、大气、水体等环境因素的污染程度;有的学生认为,绿色化学的优势在于生产过程的清洁化、无毒化,有助于保证生产车间工人的身体健康。
学生通过对“固体废弃物”的特性以及处理方式进行系统学习,对“绿色化学”开展深入讨论,以社会事实作为研讨的依据,有效避免课堂研讨表面化、形式化,既符合融合社会元素的教学目标,又保障了社会议题研讨型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运用辩论教学,构建多元课堂
教师为保证社会议题研讨型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应当为学生提供促进其思考的教学形式。教师可以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以辩论为主,让学生通过对化学相关的社会议题进行辩论,从事物的正反两面性观察和分析问题,促使学生学会用辩证思维看待问题。
例如,笔者在教学“氨的合成”相关知识时,涉及“氨肥”等化学肥料,笔者将“化学肥料在农业使用的利弊”这一议题提出,让学生发散思维,对此进行讨论。可以预先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观点进行分组。上课时,让学生代表就本方观点进行论述。正方学生支持“化学肥料在农业使用中具有优势”的观点。正方认为:一化学肥料自身附带的营养元素含量非常高;二基于工业化生产,能够打破季节等时间因素的限制,同时因生产产量较多,可最大限度压缩成本,支持批量生产;三相较于传统的农家肥,化学肥料更加容易保存,成本稳定;四耕作过程中使用步骤比较方便。反方学生则支持“化学肥料在农业实用中存在弊端”的观点。反方认为:一化学肥料尽管营养养分含量较高,但是养分的种类不够齐全,虽然市场上提供一些复合型化肥,但是与农家肥相比较,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二与农家肥不同,化学肥料常常与耕作土壤、农作物之间存在着匹配性的问题,如果三者之间不适应,往往会起到负面效果;三化学肥料浓度较高,如果使用时不注意浓度的调配,容易造成烧苗、倒伏等问题。正反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课堂教学气氛热烈。
笔者通过为学生提供“化学肥料在农业使用的利弊”这一议题,促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学生通过“资料搜寻—总结分析—形成观点—发表看法—观点辩论”的学习过程,既培养了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增强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三、强化探究思考,注重合作学习
选择教学方法时,化学教师应遵循《标准》的要求,注重对学生“科学探究”“创新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会取长补短,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课堂教学中常见的小组合作教学方法有:游戏竞赛法、切块拼接法、共学法、成绩分工法、小组调查法等,教师应结合具体的研讨课题选择适当的方法。
例如,笔者在教学《化学与材料制造和应用》时,采取了“小组调查法”进行合作式学习,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由4名学生组成,由教师分派特定的学习任务给每个小组。
任务一:了解现代社会以及科学技术对于化学材料发展的影响。
任务二:了解各种材质的材料,如金属、无机非金属、复合材料等。
任务三:了解基于化学原理对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的知识。
任务四:了解国内当前材料领域发展的新方向。
一个小组4名学生,每一名学生认领一个任务,让学生提前独立搜寻资料并学习,在课堂中相互交流自己所了解到的,与自己拿到的任务相关的知识。这个做法能够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提升化学课堂的研讨效率。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切块拼接法”讲解本课。同样是将班级划分为若干小组,每组4名学生,然后将任务一至任务四分别派给每一位小组成员。不同的是,班级中各个小组分派相同任务的小组成员可以重新组成新的“专家小组”,共同研究学习同一个任务。相较于“小组调查法”,“切块拼接法”可以让小组成员更加系统、深入地了解任务所涉及的知识,让每名学生都能成为“小专家”。经过学习后,成员返回原有的小组中,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分享给小组其他成员。
通过开展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培养学生相互之间的合作能力,不仅保证了学生个人能力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集体意识。
四、采取多重视角,拓展评价模式
教学评价对促进高中生化学科学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标准》要求教师应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以多样化的评价模式提升现有的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实现高中生化学综合素质的深入发展,最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共同进步。实际教学阶段,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模式,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实践运用的效率,具体有以下几种模式:
第一,个人档案评价模式。该评价模式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学习记录卡,将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如学习习惯、发言表达的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详细记录;另一个是实践记录卡,将学生在社会议题研讨型课堂学习过程中所参加的实践活动进行记录,此评价方式以学期为单位,每学期末对学生的个人档案进行评价。
第二,学生自我评价模式。在化学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自己参与社会议题研讨型课堂的学习行为、情绪变化、问题思考、创新能力、实践力度等多个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发现自身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需要发扬的优点,让学生以更加系统全面的视角认知自己,为将来化学课程的学习制订科学的学习目标以及学习方法。
第三,教师评价模式。对于课堂学习的评价,不单单是对学生的评价,也是对教师教学能力、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以及教学理念的评价。课堂的趣味性、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等,都直接影响了社会议题研讨型课堂的学习效果。因此,学生应根据参与学习的实际体验,对教师给予真实的评价,让教师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第四,总结评价模式。当学生完成社会议题研讨型课堂的学习之后,应对课堂的整个学习过程总结分析,思考课堂研讨主题是否有意义以及思考化學元素与社会元素之间的平衡点。学生通过思考总结,可以进一步地对课堂所学、所思进行提炼和升华,并融入自身的知识体系框架当中。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总结的结果,评判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社会议题研讨型课堂的学习与探究当中,是否真正思考化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提升高中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强化其以化学视角观察社会现象,并从多角度发表自身的看法判断,有利于促使高中生逐渐形成全方位思维,实现化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的融合性学习。当然,高中化学社会议题研讨型课堂并不意味着能够彻底替代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而是为化学教师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形式,让教师在教学上能够有更多的选择。就当前教育而言,高中化学社会议题研讨型课堂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仍然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胡先锦.为理解而教:课堂的应然追求——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化学课堂[J].化学教学,2020(4).
[2]陈凯,曹维维.社会性科学议题课堂教学模型与课堂评价工具评介[J].上海教育科研,2019(11).
[3]胡先锦.基于“问题解决”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实践——以“氯气的性质”一课为例[J].化学教学,2018(4).
【作者简介】张 璋(1977— )女 ,广西博白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高中化学。
(责编 马群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