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万 辉 彭 骏
《控方证人》是1957年导演比利·怀德执导的一部美国电影。影片讲述了一位富人老妇被杀,嫌疑人沃尔请律师韦菲爵士为其辩护,韦菲大病初愈仍然为其全力以赴,反倒是沃尔太太的所作所为叫人大跌眼镜,最终,沃尔无罪释放但也难逃上天惩罚的故事。这部影片因其不断反转的剧情被奉为律政题材中的经典(图1),目前豆瓣评分9.6,共计30.7万人已经观看。
正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控方证人》虽然是一部犯罪悬疑片,但人物性格鲜明,情节生动有趣,不同人从不同角度观看,会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观影效果。今天,我们就尝试从医学角度出发,品评律师韦菲爵士,这位不听话的病人,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观影感受。
图1 电影《控方证人》海报
虽然影片中并未明示韦菲爵士到底患了什么病,只说他刚刚遭受了心脏病的打击,但联系片中情节,不难推断出韦菲患的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诊断依据有三:一是危险因素。老年,男性,嗜烟酒,高血压病史,冲动易怒的A型行为性格,这些都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二是现病史。心脏病发病住院,中间曾经晕厥,医生评价他“动脉比脑袋还硬”,自述“自己的动脉正在遭受折磨”,出庭辩论时出现过胸痛气急,这些都支持冠心病的表现;三是治疗。医生要求韦菲戒烟戒酒,限制他做刺激性的事情,辩护过程中,韦菲因情绪过分激动导致心前区疼痛,随从立即拿出一片硝酸甘油片给他舌下含服,此处考虑心绞痛发作后服用血管扩张剂(硝酸酯类),这些符合冠心病的治疗。
综合以上分析,韦菲患冠心病的诊断基本成立。
冠心病80%的人口归因风险因素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因此,遵从医生医嘱、改变生活方式是疾病预防和个体保健的重要措施。遗憾的是,片中的韦菲爵士却是一个不听话的病人(图2)。
图2 不听话的病人韦菲爵士
图3 藏在手杖里的雪茄
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功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动脉管腔变窄、动脉血流受阻,最终引发冠心病、脑卒中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尽管吸烟有害健康已是不争的医学结论,但韦菲爵士对其危害性的严重程度始终认识不足,于是,一出“猫捉老鼠”的好戏就上演了。韦菲爵士表面答应医生戒烟,实则偷偷将雪茄藏在了自己的手杖里,正当他暗自高兴的时候,没想到却被护士小姐一眼识破,将他私藏的雪茄全部查获并当场没收(图3),以至于韦菲不得不借着办案的机会向其他律师“抢”烟抽!荧幕上,气急败坏而又无可奈何的韦菲爵士和铁面无私而又洋洋得意的护士小姐形成了鲜明对比,让人实在是忍俊不禁。事实上,扮演韦菲和护士的两位演员生活中就是一对夫妻,不知道这算不算他们的本色出演呢!
医生限制韦菲爵士饮酒,但允许喝可可。可可富含强效的多酚抗氧化剂和类黄酮物质。临床研究表明,经常食用可可能够降低胆固醇、调节血压、改善胰岛素抵抗和抗炎功效,有助于冠心病、脑卒中和糖尿病的发生。虽然可可又香又甜,而且有益健康,但韦菲爵士并不打算把医生的话放在心上,他更喜欢刺激带劲儿的白兰地,即使是在服药的时候!于是,韦菲爵士一边嘴上敷衍着医生不再饮酒,一边暗暗指示随从将可可换成了白兰地。为了迷惑护士的检查,他甚至准备了两个一模一样的水壶!难怪护士称他为“狡猾的老狐狸”!不过,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护士小姐最终还是识破了他的诡计。因为在法庭上,服药时间还没到他就迫不及待地拧开水壶享用起来,让他如此迷恋的,那绝不可能是可可!
韦菲爵士自称是“一个不认输的老家伙!”当初答应帮助沃尔洗刷嫌疑,就是基于他自创的“镜片测试法”认定沃尔没有杀人,于是,当所有证据都指向沃尔的时候,反倒激起了他的强烈兴趣。喜欢挑战、争强好胜、永不服输都是A型行为性格的典型特征。心理学研究表明,这类人群确实更容易患上冠心病。因此,即使韦菲爵士大病初愈,当他碰上了自己感兴趣的刑事案件以后,仍然会不顾医生和护士的劝阻执意接下这个大家一致认为难搞的案子。争强好胜既是他的性格特征,也是他生病的主要原因。
冠心病病人要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劳累、烟酒刺激和情绪剧烈波动等诱因。然而,韦菲爵士对于这些医生的话不但不听,而且经常和他们对着干。住院期间,他就曾经因为表现出与心脏病病人极不符合的行为(到处私藏白兰地和雪茄),被院方驱逐出院;一回到家,立即直奔办公室迫不及待想要重新开业,对于普通民事案件不感兴趣,就喜欢具有挑战性的刑事案件,而且果然不出所料,法庭上一度激动得血压飙到了>200mmhg;护士强制他休息,带他上楼,为他铺床,请他休息,他却趁着换睡衣的机会偷偷溜下楼去向沃克太太取证;护士严格监督他的饮食起居并为他提供悉心的照护,他不但不领情,反而控诉护士以仁慈的天使名义监视、窥探、针刺和管制他,霸占了他无助的病体,剥夺了他所有的快乐,强迫他遵守各种清规戒律,容不得他做任何有意思的事情!难怪护士小姐既委屈又恼怒,忍不住也咆哮起来:“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不听话的病人,就算是做战地护士时也没见过!”(图4)
图4 韦菲爵士和护士小姐的激烈交锋
《控方证人》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不遵医嘱的冠心病病人典型:争强好胜、抽烟喝酒、我行我素、自我管理能力极差。毫不夸张地说,韦菲爵士几乎可以作为冠心病病人健康教育的反面教材,特别适用于科普或者医护人员模拟教学。对于医护人员而言,假若工作中真的遇到了这类病人,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或许,从这部电影中我们也能找到答案。
如前所述,一开始韦菲爵士与护士小姐的相处并不融洽。韦菲嫌护士管得太多,恨不得用一根橡皮条勒死她,护士也对韦菲的不合作态度达到了零容忍,直接表示“我要辞职!”医患关系处于一触即发的战争状态。随后,当韦菲爵士表示坚信沃尔无罪并决心要为他辩护的时候,医患关系悄悄发生了缓和,护士对韦菲的态度由强硬管制变成了默默支持,并协助他顺利完成了法庭辩论。最后,当韦菲爵士发现事实真相并决定为沃尔太太辩护时,护士这次不但不阻拦,反倒主动帮他取消了去百慕大疗养的行程,陪他一起迎接下一次战斗。这种“对立”-“理解”-“支持”的关系转变,反映出护士小姐对于医学边界的充分认知以及良好的医患共情能力。
护士小姐代表的白衣天使,是现代医学的职业象征,白大褂、白口罩、白床单、白药片,它既暗喻着无菌、敬畏、神秘、距离,服从与纪律,也透漏出不近人情的丝丝寒意。所以,前期护士小姐的态度是敬业的,严格的,也是高冷的,不容置疑的,韦菲爵士种种不听话言行的背后,或许就是想向这种“强势”的医学模式表示抗议。
图5 回归和谐的医患关系
幸运的是,护士小姐同时还是一位明智的女士。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对韦菲爵士的了解,准确判断出韦菲所患疾病与他的性格有很大关联,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并不能解决他所有的问题。因此,当韦菲宣布决心已定的时候,护士采取了服从的态度,或许在那一刻她意识到了医学的局限性,相比徒劳改变一个人的性格,还不如适时提供各种帮助!这让我想到了加拿大医生特鲁多的墓志铭:“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护士小姐的明智,来源于她对医学边界的清醒认识,这一点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反思。
接下来,护士小姐又充分展示出她高超的共情能力。在尊重韦菲性格特征的基础上,感同身受病人需要的心理关怀,极尽全力为他提供各种照护,最终帮他打赢了诉讼,实现了医患关系的完美和谐。此时,之前“有理”的医学变成了后面“有情”的医学,它是医学的拓展,也是人性的滋润,更是人与人之间心灵深处的呼唤与回应。影片最后,当韦菲爵士和护士小姐肩并肩一起走出法庭的时候,屏幕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温馨画面。不知道韦菲爵士今后会不会变成一个听话的病人,至少,他对护士小姐第一次发自内心的说了一声“谢谢”!(图5)
医学的实质是人学,有边界,也有温度。这是这部电影带给我们最大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