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韬
《临石鼓文》拓片(局部) 清·吴昌硕
吴昌硕是震古烁今的一代书画巨擘,数以万字的篇章也难以述其成就。与清代的孙星衍、王澍等人的学者书风不同,吴昌硕有着明显的豪纵气息。与邓石如、杨沂孙等人精于篆书亦不同,吴昌硕兼善多重艺事。他在才华与学问的平衡、生活与艺术的融洽方面,堪称典范:功在廊庙,其参谋军机,战敌寇于关外;吟咏山林,其积案盈箱,托情怀于诗词。
金石气息的灌注,使因循守旧的清代书坛焕发出别样的神采。在时代的洪流面前,吴昌硕追摹石鼓文,在传统中开掘未来。长期的刻印生涯使其线条中的意蕴和情志丰厚多变——迟涩的用笔能够蓄力,饱满的笔迹增添骨力。观其石刻书作,有离尘去垢的清新,也有荡气回肠的豪迈:起笔圆实丰厚,行笔刚健婀娜,收笔形态百出。从一些石刻作品来看,其笔墨的趣味也为刻工所熟悉,收笔处的飞白笔触亦被清晰地表现出来。
吴昌硕年少时,家乡遭受兵乱,其流离失所,辗转多省,险些丧命。侥幸生还后,他重理荒芜,躬耕苦读。苦难的经历使其明了世事,对劳苦大众有着深切的同情。当达官显贵索要书画作品时,经常被他婉拒或讽刺挖苦。而对意气相投的平民朋友,他却以书画联谊不计酬劳。高超的技巧促成他的金石书画迎来发展的黎明,无私的德行使得众位名家列其门墙,执弟子礼。因此,只有明了苦难的人才能更加珍视美好。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读解其克服种种磨难的如同刻刀般的浑厚笔锋。
高邕是海派知名的书画家,其为人光明磊落、急公好义。清宣统元年(1909年),高邕在上海豫园与众名家联合创立“豫园书画善会”,并被推选为会长。书画本为文人雅兴,多唱和酬答、伤春悲秋之作。古代文人不事生产、不勤劳作,在琅琅的书声中,与劳苦大众隔绝。时移世异,列强侵扰,山河破碎,文人的笔锋也充盈着刚猛和霸悍,文人的情怀也增添了责任与担当。他们襟怀坦荡,扶危济困,以善会名义出售书画家作品,在所得中提取润资,用于赈济灾民。
《延威将军胡励生之墓志铭》(篆盖) 清·吴昌硕
在高邕的笔下,魏碑点画的骨力与隶书结体的宽博相结合。平正的间架结构,如同一位年高德韶的长者,端坐于厅堂之中。左低右昂、顾盼奇绝的文字神采,使我们想起唐代的北海太守李邕。“北海如象”!书史上对李邕尚义任侠的性格特点与深心大力的书法美感评价颇高。也许是一种精神辉映的感召,也许是高邕的人生境遇唤起他对前贤的景仰,其书法风貌以李邕奇伟书风为基底,参研诸法,终成面貌。
《沈君竹传》拓片(局部1) 清·高邕
《沈君竹传》拓片(局部2) 清·高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