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枣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2020-06-17 05:10王雨李占林斯琴王允栋
落叶果树 2020年3期
关键词:枣园红枣农药

王雨,李占林,斯琴,王允栋

(1.新疆巴州林业科学技术推广中心,新疆库尔勒 841000;2.河南省新郑枣树科学研究院)

新疆从2000年开始发展枣产业,凭借得天独厚的水土光热自然资源禀赋,造就了枣果的卓越品质,成为最近几年突起的枣重要产区,种植面积与产量跃居全国首位,成为新疆各族人民的“红色富民产业”。

1 新疆枣产业发展现状

2006~2011年,新疆红枣价格出现快速增长趋势,从每千克5~6元猛增到50~60元,枣农以产量要效益的心理迫切,忽视果品品质,盲目追求高产,面对后来市场价越下跌,枣农就越想提高产量,以此对冲风险,当价格跌破枣农心理防线时枣农就开始减少投入,控制成本,化肥枣、农药枣、激素枣充斥市场,枣果品质随投入下降而下降。如此循环,造成了产业的不健康发展。

随着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和发展,新疆枣产业发展较为稳定,枣多为制干品种,俗称红枣,鲜食品种较少。2017年全国枣种植面积为325万hm2,干枣产量562万t。其中新疆枣100万hm2左右,干枣产量270万t,超过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等传统产区,成为最大的商品化枣种植基地。主要分布于阿克苏、喀什、和田、巴州、生产建设兵团、吐鲁番、哈密等地。

新疆枣地方品种较少,大部分品种为内地引进。引进品种以灰枣、骏枣等制干品种为主,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95%以上。地方枣制干品种哈密枣有一定的栽培规模。其他制干和鲜食品种还有赞新大枣、七月鲜、接不俗、冬枣等。新疆枣多为密植栽培模式,如灰枣栽植株行距多为1~2m×2~3m,骏枣栽植株行距多为0.5~1m×1.5~2m。

2 新疆枣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标准化生产水平和产业发展不匹配

枣生产标准化应用程度不高,已制订的技术标准中有的技术研究深度不够;有的技术有效性、实用性差;有的技术指标不够明确,应用操作困难。如无公害、有机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不健全,枣果的质量评价和安全检测体系不完善,有的枣园不能按照无公害、有机果品标准进行生产操作,农药残留、激素超标等现象时有发生。

管理总体粗放。有机肥料投入不足,连续大量施用各类化肥,氮肥过度依赖,激素施用浓度过大和次数过多。农药滥用,监管不到位,禁用农药“悄悄用、偷着用”的现象依然存在。树体过度开甲加剧了树势衰弱,且引发病虫害蔓延,又增加了农药的用量,果品品质得不到保障。

整形修剪工作滞后,树形紊乱,层次不清,通风透光性差,影响枣果品质;灰枣连年过度环剥、环割,造成树势衰弱严重(图1);部分枣园树体过高,上强下弱,树冠郁闭,内膛结果枝枯死,结果部位外移;夏季修剪技术掌握不到位,如抹芽过净不留有空间的新生枣头或抹芽不彻底影响光照;枣头枝摘心过急(枣头枝形成二次枝不足4个摘心),萌发的结果枝数量严重不足。

2.2 病虫危害严重

枣产区都存在大球蚧(图2)、梨圆蚧、红蜘蛛、枣瘿蚊等害虫,且有蔓延趋势。其主要原因一是病虫监测预报工作开展不力,防治时机不佳,防治效率低;二是缺乏必要的病虫防治药物对比试验,不能向枣农推荐精准有效的防治药品,造成用药混乱,存在施用高毒、高残农药现象而使农药残留超标隐患。

2.3 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

枣园生产仍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为主,很多枣农未加入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互帮互学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枣园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枣园管好的少,跟着学做的多。肥水科学施用、病虫害防控能力不足,信息获取能力弱,市场价议价能力差。

销售仍以分散经营为主,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合力,缺乏有效调节机制,难以抵御市场风险的冲击,市场拓展不足,多渠道销售不畅。电商、微商销售量少。对口援疆及其他省市缺少固定销售网点。网上销售平台建设缺乏。红枣收购标准不统一,价格混乱,优质不优价。在买方主导的市场格局下,市场信息不对称,“树下交易”成为枣农卖枣的主要方式,每年大批外地枣商相互串通,压级压价,枣农收益受损。

2.4 生产的后续环节经营能力不足

在销售和加工环节上,成规模的企业屈指可数,家庭作坊式的小企业、商户数不胜数。缺少能扛得起来的龙头企业。产品销售大多以“原枣”形式出现,枣加工品主要有枣粉、脆枣等,加工品技术含量低,价格低。缺少更高档次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和高市场占有率的名牌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技术设备落后,枣产品大同小异,包装粗糙,资金短缺,规模效益和品牌效应无法体现。枣的贮藏保鲜设施不足,淡旺季调节能力有限。

3 发展建议

3.1 合理布局,良种良法配套

在确保现有种植规模的基础上,基地建设要立足国内外市场,合理布局,早、中、晚熟品种配套,品质最优,使红枣产业成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重点。

良种良法配套是生产安全优质枣果,保持枣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保证。注重枣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更新改良,针对灰枣坐果难的问题,有目标地选育和推广坐果率高、丰产的优良品种。

良法。①进行疏密间移(间伐),解决枣园郁闭问题。积极依托各级林果业提质增效项目支撑,加快推进密植园改造,改善枣园通风透光条件。做好大树移植新建枣园的规划设计工作,推广4~6m大行距模式。②做好疏密后树体的整形修剪和树体结构调整。间伐后的树或新建园移栽树时,提高主干高度至1~1.2m。过高树体落头回缩、疏除密集枝,分批更新主枝,通过重短截,解决主枝光秃问题。通过疏枝、撑枝、环剥等措施解决枝条紊乱、上强下弱等问题。夏季抹芽时,树冠有空间的要保留适当位置的芽,以充分利用空间。枣头摘心不过急,要考虑发出的二次枝数量充足,保证结果单位。③正确开甲,提倡隔年开甲和留辅养枝开甲法,连年丰产。④强化农家肥的投入。采取财政补贴、项目支持的方法,鼓励枣农购买农家肥。坚持农家肥深施技术。制定追肥、叶面肥施肥标准。⑤加强枣树病虫害的防控。开展主要害虫的监测预报,为有效防控病虫害奠定基础。积极开展主要害虫药物防治的对比试验工作,为有效防控害虫提供技术支持。坚持病虫害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积极开展农业、人工、物理、生物防治方法。按照绿色有机食品技术要求,尽量使用矿物源、生物源等无公害、无残留农药,必需施用化学农药的,杜绝施用国家禁用农药。

3.2 做好标准化、简约化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工作

依托国家、自治区林果简约化栽培管理和林果标准化基地建设项目,建立核心示范基地,制定栽培管理技术规程,推广简约化栽培管理技术。落实示范基地技术服务人员,做到责任到人,服务到地。加强示范基地枣树的技术培训活动,以田间现场会方式,对枣农(承包户)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

3.3 强化科技队伍建设和科技培训

建立健全林业科技推广服务网络体系,努力打造一支不同层次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科研推广队伍。学习、引进、创新、推广林果业科技成果,提升科技成果的转化率,着力解决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加大科技培训力度,重点培训基层技术人员,更好地为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3.4 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是带动枣产业提质增效,果农增收的主体。要通过政策支持、项目资金帮助、国资入股等方式扶优扶强龙头企业,让企业能放下包袱进行市场开拓和产品的升级。让企业和枣农结成密不可分的利益“双保”共同体,企业保市场,枣农保品质,最终使龙头企业成为产业稳定的主心骨、结构调整的风向标、品质提升的指挥棒、畅通购销的主渠道、驰名品牌的孵化器。

3.5 建立有效便捷的物流集散体系

由政府出面在内地建立巴州特色果品集散中心,培育集散地(平台),缩短供货时间;与物流企业如京东等签订互惠协议,在流通环节搭建更广阔的平台,削减物流费用,为涉林企业减负。红枣主产县、市要配套好物流生活服务设施,如建立大型停车场等,吸引和留住更多的收购商。

3.6 积极开展红枣新品种的选育、试验和推广工作

随着红枣大面积进入丰产期,市场同质化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加强管理提升红枣品质与产量来提高竞争力的空间已十分有限,选择红枣新品种来提升市场竞争力是必然之路。经过多年栽培,枣树品种内部普遍存在较大变异,但尚缺乏系统的调查研究和评价。结合巴州枣产业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在广泛收集枣树新品种种质资源的基础上,开展枣树新品种的选育工作,优选出优质、稳产、耐贮、抗病虫、熟期配套的优良品种,为今后枣树品种替换和产业转型升级打下基础。

3.7 依法监管,确保有机绿色

依法监管果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确保有机、绿色标准。加强对《食品安全法》实施,制定细则,打击处罚违法行为。重点打击违禁农药,肥料等销售使用。

猜你喜欢
枣园红枣农药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低产枣园如何改造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圪蹴起”的红枣,富起来的枣农
延安
我爱家乡的红枣
我总想起枣园巷(外一首)
分红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