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延惠,史江莉,万然,简在海,胡青霞
(河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石榴是人类栽培最早的果树种类之一,其起源中心为伊朗和印度的喜马拉雅山脉。目前在印度的北部、中国西藏三江流域海拔1700~3000m察隅河两岸的干热河谷荒坡上和伊朗很多森林中分布有野生石榴,中国石榴研究者认为中国的西藏也是原产地之一[1]。根据不同的标准将石榴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根据用途分为食用和观赏两类;根据花色分为红花、白花、黄花、粉色花、花纹色花、镶嵌色花等六类;根据口味分为甜、酸、苦三类;根据果实成熟期分为早、中、晚熟三类;根据果皮颜色分为红皮、青皮和白皮石榴;根据籽粒的软硬口感分为软籽、半软籽和硬籽石榴三类。软籽石榴种核特软,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笔者对中国软籽石榴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总结,介绍了目前中国软籽石榴的品种、类型及其来源,指出了中国软籽石榴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中国原有的石榴品种和类型达280个以上[2],但大多为硬籽石榴或半软籽石榴品种。中国石榴资源中也有不少对软籽石榴资源的文献记载,各地也有零星栽培的历史,但截至目前,除了突尼斯软籽品种,无其他软籽石榴品种大面积商业化栽培。
为了更好地对软籽石榴品种进行准确的定位和划分,满足种植者、消费者和市场营销者对软籽石榴的了解和提供评价参考依据,中国石榴研究者对石榴的籽粒硬度进行了量化界定:籽粒硬度<3.67kg/cm2的石榴品种或类型认定为软籽石榴,籽粒硬度介于3.67~4.20kg/cm2的认定为半软籽石榴,籽粒硬度>4.20kg/cm2的认定为硬籽石榴[3]。
截至2017年下半年,山东省枣庄石榴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保存的石榴种质298份,保存数量居世界第5位。其中,来自国内石榴产区的270份,来自国外的28份(主要来自以色列、美国、突尼斯、伊朗、缅甸),观赏种质45份,12份为软籽石榴类型[2,3]。
据资料记载[1],中国原有的软籽石榴品种也有不少(表1)。其中,源于河南的软籽石榴品种有河阴软籽、范村软籽,源于安徽的怀远三白软籽甜、烈山软籽、烈山红皮软籽甜,源于四川的会理青皮软籽、会理红皮软籽,源于山东的郭村软籽,源于陕西的临潼软籽白等。其中一些软籽石榴品种,按照目前划分标准可能属于半软籽石榴品种,由于还没有被很好的研究整理,其籽粒软化的程度也有待于进一步认定。这些源于中国的地方软籽石榴品种,对当地的环境条件有着良好的适应性,属于地方珍贵资源。
表1 源于中国的部分软籽石榴地方农家品种资源主要性状[1]
从20世纪末以来的20多年间,山东、河南、安徽、陕西、云南、四川、山西、江苏、新疆等地的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大专院校在石榴资源调查、种质资源引进和软籽石榴新品种选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4-9]。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培育出中农红软籽、中石榴5号、中石榴8号等软籽品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培育出红如意、红双喜;河南农业大学培育出豫农早艳;攀枝花市农林科学院、凉山州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联合选育出红玉软籽、紫美;安徽省淮北市林业局选育出淮北软籽1、2、3、5号系列品种;河南省开封农业科学院选育了蜜宝软籽系列品种;河南省巩义市选育了芽变巩义软籽-1;山东省枣庄选育了枣庄软籽系列品种等。
在众多国内选育的软籽石榴品种中,除了部分品种外,综合性状尤其是软籽软化程度不及目前推广的突尼斯软籽,但这些软籽石榴有很多突尼斯软籽品种不具备的优点,如抗寒、酸甜可口等,是珍贵的软籽石榴资源。目前,一些优良的品系还在试验研究阶段,有待综合性状评价后逐步推广应用。
中国商业栽培面积扩大最快的软籽石榴品种是1986年由林业部从突尼斯引进的突尼斯软籽。1996年从以色列引进以色列软籽酸、以色列软籽甜在四川、云南试种。玛丽斯是国家林业局“948”项目资助引入中国的以色列软籽石榴,2012~2014年通过区域试验确定为优系(籽粒硬度2.01kg/cm2),于2018年12月通过河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年由以色列引进的慕乐(籽粒硬度1.75kg/cm2)也通过河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玛丽斯、慕乐和突尼斯软籽都属于极软籽品种,具有良好推广前景。还有部分引进品种目前仍在试验研究阶段[10-12]。
但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目前引进和审定的软籽石榴品种均存在不同程度抗寒性较差的缺点,在北方地区引种栽培时需慎重考虑防寒问题[12]。
1986年,突尼斯共和国与中国建交并赠送6株石榴苗,最初被定植于河南省荥阳石榴基地。经过多年的扩繁、小面积引种试栽和综合性状观察,于2002年被河南省林业厅正式定名为突尼斯软籽品种。该品种早实丰产、果实美观早熟,籽粒色泽鲜艳,尤其果核特软,加上人们对石榴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的重视,彻底改变了中国消费者对石榴果品的认知,全国软籽石榴果品消费量迅速升高,供不应求。
2005年起,在河南省以及荥阳市政府号召下,软籽石榴产业得到了社会各方大力支持,并以扶贫和科研项目为抓手,大力推广突尼斯软籽石榴,促进了河南省荥阳河阴石榴基地的建设和快速稳步发展,同时带动周边邙岭一带的发展,软籽石榴产业迅速形成,涌现出一批石榴合作社和石榴相关企业。政府通过宣传和实训,培养了大批石榴栽培技术能手、企业带头人和农民技术员,并快速形成以荥阳刘沟为中心的中国软籽石榴苗木繁育基地,向全国提供优质软籽石榴果品的同时,也向省外各大石榴产区提供软籽石榴苗木和相关服务。30年来,中国的软籽石榴面积迅速增加,国内著名石榴产区,如四川、云南地区都开始引进试种、高接换优,快速推广。
2000~2009年,河南省基本完成了河阴石榴基地的老果园高接换优,基地软籽石榴覆盖率达到90%以上,河南荥阳高村乡的原有品种河阴软籽、河阴铜皮、河阴铁皮、泰山红、净皮甜、大红甜等主栽品种几乎被全部高接为突尼斯软籽品种。之后河南中农华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河南仁和康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又使河南省软籽石榴的面积短期内迅速扩大。而全国其它石榴产区也均在近5~10年间,从政府层面大力宣传和推广软籽石榴种植,四川、云南、贵州、安徽、江苏、陕西、山东等省的石榴产区均建成了不同规模的软籽石榴基地。
目前,在各地石榴产区中,规模较大、产量较高的软籽石榴产区为四川和云南,其次为河南、陕西、江苏、贵州、安徽、山东、新疆、山西。由于露地栽培的软籽石榴易受极端天气条件影响,如北方产区易出现冻害、南方石榴产区出现花期雨水过大影响果实发育等现象,因此,河南、安徽、山东、陕西、山西、新疆等产区均出现了不同类型的设施栽培,但仍处于试验阶段,无稳定成熟的规模化基地[11,12]。
近10年来的数据表明,由于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一些产区石榴面积少量萎缩,但总体面积增加,主要为突尼斯软籽品种和少量其它软籽品种。尽管软籽石榴品种需要更精细的管理投入,而且不抗寒、易感病等缺点明显,但因为消费市场对软籽石榴需求量显著高于其它石榴品种,价格高,使其在石榴产业中所占份额日益增大。截至2019年,中国石榴栽培总面积约9.33万hm2(140万亩),其中,软籽石榴面积约4万hm2(60万亩),约占石榴总面积的43%,且软籽石榴果品市场价格目前仍处于相对高位。
软籽石榴市场需求量逐年上升,带动了中国软籽石榴产业全方位快速发展,基本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很多企业资金的进驻和新型相关农业合作组织的加入,涌现出许多规模化农场。各地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等手段,加大了石榴加工产业的力度,相继开发生产了石榴茶、酒、饮料、盆景、医疗保健品、化妆品、籽油等产品,部分特色加工产品已经进入销售市场,有力促进了石榴产业的稳定和兴旺。
品种单一,成熟期相对集中。目前主产区主栽品种是突尼斯软籽石榴,其他品种少,各地果品集中成熟上市,出现鲜果市场卖果难现象。
盲目引种发展和扩大面积。有的地区盲目引种,由于品种的缺陷或环境条件限制,出现冻害、病害、开花结果不良、品质低劣现象,导致一些集中栽培区市场价格从2017~2018年每千克16~20元下降到2019年4~5元,个别地区甚至出现了产品滞销。
基础研究欠缺,科研投入不足。对软籽石榴基本习性的研究还存在大量未知空间,适生栽培区域的详细划分和确定也无定论。北方寒冷、南方雨水过多导致的问题很多,如需冷量、耐高温、适宜砧木选择、花芽分化特点等方面研究都有欠缺。部省县三级联动的石榴产业技术体系欠缺,缺乏国家层面全方位石榴产业信息收集、发布和指导的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
品种定位不够准确,刻意追求果品外观品质。果品表现的地域特异性没有得到很好展现,南方出现过早采收现象,北方一些产区不考虑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的表现而错过适宜采收时期,造成损失。
石榴园基础条件落后,急需改善。栽培技术(包括设施栽培)有待提高和集成。多数基地贮藏条件相对落后。加工龙头企业少且产品市场影响力较弱。
要根据市场需求,制定中长期育种计划,并围绕重要育种目标(如软籽或半软籽、抗寒、早熟或晚熟、口感酸甜、抗病、耐贮运、鲜食加工兼用)开展研究工作。一方面应与起源地国家或地区开展合作,进一步加强资源交流和国外软籽石榴品种引进、试种和推广;另一方面,利用目前的软籽石榴资源,通过实生选种、芽变选种、杂交育种、辐射育种、太空育种等多种育种途径,长期开展软籽石榴新品种的培育工作,特别注意特异气候条件下的优良芽变调查,同时加快已引进的适宜软籽石榴品种的生产推广进程。
任何石榴新品种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有突出的优点,同时也会存在某些缺点,有时在特定的气候或土壤条件下可能是致命的。因此,在新品种推广前,必须在引种地进行试种,小面积推广,采用适宜的配套栽培管理技术,根据试种表现,再确定规划和发展,试种工作可以依托引种地的石榴工作站、石榴研究所等机构指定专业人员负责完成。
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石榴产业联盟的作用,增加资金投入,明确产业联盟的作用。产业联盟下设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指导新规划区的品种引种试验,同时对中国软籽石榴的产业信息摸底调查,随时跟踪监控、汇总,信息发布,定期开展交流,进行软籽石榴市场风险评估,给各地政府管理部门提供宏观引导的依据,也给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和个体户提供较为准确的信息参考,以做好产业规划,规避风险。
首先是品种的区域化定位。针对不同品种特性,根据不同气候条件做好特定品种的区划工作。其次是品种市场定位。根据果品主要用途,可划分为鲜食、鲜食加工兼用、加工专用品种。纯甜口感的品种如突尼斯软籽等品种可以定位为鲜食品种,甜酸或酸甜口味的品种可以定位为鲜食加工兼用品种;偏酸口感的品种可以定位为加工专用品种(果汁、果酒、果醋等)。第三是地域品牌定位。根据果品在各不同生态栽培区最佳采收期的表现,给予外观、内在特征描述,作为某一品种在该地的地域品牌特征,而不是套用其他栽培区的完熟特征。
进一步加大政府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切实改善落后的基础设施,在基础理论研究、贮藏保鲜和果品加工技术领域以及销售平台建设等方面,通过产学研项目的实施,助力龙头企业快速发展,为中国软籽石榴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发挥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