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绍静(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昆明 650204)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直节肠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临床发病率不断升高,如不及时治疗会发展为恶性结肠癌[1-2]。因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和病因尚未明确,临床治疗能够使用的特异性药物缺乏[3]。氨基水杨酸抑制剂为临床中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常用药物,但在治疗中独立使用效果较差,药物不良反应较多[4-5]。研究认为益生菌通过调节肠道内的微生态平衡有利于改善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症状。
1.1 一般资料:研究开展时间2016年3月—2018年9月,对象为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0例,经检查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6]。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21~53岁,平均年龄34.9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3年。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23~56岁,平均年龄35.8岁;平均病程3.2年。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服用美沙拉嗪,规格1.0 g,4次/d,治疗8周。观察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及复方嗜酸乳杆菌片(通化金马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40114),美沙拉嗪用法用量同对照组,复方嗜酸乳杆菌片1.0 g/次,3次/d,治疗8周。
1.3 临床观察:症状评分通过症状情况进行评分。大便次数每天超过6次为3分,每天便数4~5次为2分,每天便数3次为1分,每天便数1~2次为0分;大便呈水样为3分,大便呈糊样为2分,大便呈软便为1分,大便成型为0分;便中血量大为3分,便中有血为2分,便中少量血为1分,便中无血0分;重度腹痛3分,中度腹痛2分,轻度腹痛1分,无腹痛0分;存在里急后重情况1分,无里急后重情况0分;有腹胀情况1分,无腹胀情况0分。
1.4 疗效评价:显效标准[7]:症状无,便常规检查结果正常,肠镜检查溃疡面愈合,肠黏膜功能恢复;有效标准:临床症状得到改善,便常规检查结果为阴性,肠镜检查存在息肉或轻度炎性反应;无效标准:临床症状无改善,肠镜检查肠黏膜病变无变化。显效率和有效率相加为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 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5 8.18±1.22 2.60±1.93对照组 35 8.26±1.30 3.74±1.82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溃疡性结肠炎的致病机制和发病原因目前尚未清楚,临床治疗多以改善临床症状为主[8]。随着微生态学的不断发展,益生菌辅助用药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中逐渐普遍。益生菌指经食用摄入的可寄生于人体肠道中的有益活菌微生物,随着近些年研究的不断深入益生菌的定义逐渐拓展到活菌、死菌及活菌的代谢产物[9]。
在肠道菌群中目前已经发现500多个菌种,多存在于回肠和结肠末端,例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类杆菌等厌氧菌,在肠道中占据明显优势,起到调节免疫、生物拮抗、营养代促进吸收的生理功能[10]。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发病部位为结直肠,也是有益菌植入位置最多的地方,因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临床症状与肠道感染的症状相似[11]。对于肠道感染多给予有益的微生物制剂进行治疗,例如乳酸杆菌、双歧杆菌、非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等。复方嗜酸乳杆菌为复方菌粉组成的益生菌片,在肠道中不但可分解糖类物质还能提高肠道中的酸度,从而起到抑制致病菌繁殖的作用,对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12]。
美沙拉嗪可改善水杨酸抑制,在此基础上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经过8周的治疗观察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明显,能够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机制还需要深入研究。
综上,采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改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