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娟 张淑芳(南方科技大学医院妇产科 深圳 518055)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种特异性感染宫颈上皮细胞的病毒,能随着上皮细胞的分化、成熟自我复制,破坏宿主细胞,对宫颈健康危害极大。临床将HPV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两类,低危型与良性疣、阴道下部、外阴及肛周感染有关,危险性较低,而高危型与高级别CIN及宫颈癌密切相关[1]。因此,临床对宫颈病变伴高危型HPV感染的治疗十分重视。本病治疗以抗病毒为主,重组人干扰素-α2b具有强大的抗病毒能力,能有效抑制HPV的复制,促进宫颈上皮细胞的修复,有助于宫颈病变的改善[2]。
1.1 一般资料:将2018年6月—2019年6月84例宫颈病变伴高危型HPV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年龄26~64岁,平均年龄(41.2±9.3)岁。对照组 42例,年龄 25~66岁,平均年龄(41.4±9.5)岁。经妇科、阴道镜和液基薄层细胞等检查确诊为宫颈病变伴高危型HPV感染,第二代捕获杂交法提示宫颈高危型HPV阳性,均有宫颈柱状上皮移位症状。排除合并急性非淋菌性宫颈炎、严重阴道炎、自身免疫性疾病、近3个月内使用过糖皮质激素等。对比两组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无明显差异。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使用复方沙棘籽油栓(陕西海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9991076)治疗,嘱于月经干净后第3天,于每晚睡前清洁外阴后,将1枚复方沙棘籽油栓置于阴道后穹隆处,1次/d,连续治疗10 d为1个疗程,共使用3个疗程。观察组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上海华新生物高技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50075),每日1粒,使用方法同对照组,连续使用3~9个疗程后复查HPV,若HPV仍为阳性则停药[3]。两组治疗期间均禁止性生活。
1.3 疗效判定标准:痊愈: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复查宫颈表面光滑,由鳞状上皮覆盖,颜色为灰红色;有效:症状及体征有所减轻,复查宫颈表面病变缩小50%以上,宫颈鳞状上皮部分增生;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复查宫颈表面病变缩小不足50%,甚至增大,宫颈鳞状上皮无增生[4]。
1.4 观察指标:治疗后检测高危HPV亚型分型,若有1种亚型转阴即视为高危HPV转阴,反之则无效;治疗后检测血清免疫炎性因子,包括IL-4、IL-12、IFN-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12、IL-4,双抗体夹心法检测 IFN-γ。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 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宫颈病变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宫颈病变疗效比较[n(%)]
2.2 两组高危HPV转阴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高危HPV转阴率比较[n(%)]
2.3 两组治疗后免疫炎性因子水平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后免疫炎性因子水平比较(ng/L,±s)
表3 两组治疗后免疫炎性因子水平比较(ng/L,±s)
注:* 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IL-4 IL-12 IFN-γ观察组 42 6.51±1.30 15.53±3.28 13.58±3.34*对照组 42 9.82±2.58 11.04±1.49 10.79±1.63
宫颈癌是威胁女性生命的常见生殖系统恶性肿瘤,HPV感染是重要的致病因素,特别是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可造成宫颈鳞状上皮细胞损伤及破坏,导致宫颈肿瘤性病变,引发宫颈癌。其主要机制为宫颈上皮细胞感染HPV后,高危型HPV基因进入上皮细胞DNA,导致抑癌基因表达受到抑制,上皮细胞增殖失控,形成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浸润癌[5]。对于高危型HPV感染,无法依靠自身免疫功能进行清除,药物抗病毒治疗至关重要。
干扰素具有抗病毒、调节免疫、抗肿瘤等作用,是由激活的单核/巨噬细胞分泌产生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能直接抑制宫颈HPV,对抗宫颈癌细胞的生长,发挥抗病毒及抗增殖效应。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是一种局部应用制剂,经阴道给药,能将药物直接弥散至宫颈表面,刺激靶细胞中的抗病毒蛋白基因,抑制HPV的复制[6]。同时,它对机体雌、孕激素有良好调节作用,抑制宫颈液体的分泌,改善阴道内环境,有利于受损宫颈上皮细胞的修复,并抑制其病态增殖[7]。此外,它还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对HPV的抵抗力。
综上所述,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治疗宫颈病变伴高危型HPV感染获得确切的疗效,对宫颈病变的治疗效果有明显提升,增加HPV转阴率,改善机体免疫炎性因子水平,值得在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