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利利
泰安市妇幼保健院 (山东泰安 271000)
脑瘫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患病率为 0.15%~0.40%[1]。脑瘫儿童约有80%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中医认为,脑瘫患儿的语言障碍属于“语迟”“口硬”“口软”范畴,其治疗主要以康复训练为主。但在临床上,因受患儿智力、理解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其不能积极配合康复训练,导致见效较慢。近年来,依据中医脏腑经络理论,总结摸索出一套口鼻周围经络穴位按摩手法,目前已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讨口鼻周围经络穴位按摩治疗脑瘫语言障碍患儿的疗效。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我院的60例脑瘫语言障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1.5~4.0岁。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1.6~4.0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儿均符合《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制定的脑瘫诊断标准[2];伴有语言障碍。
对照组给予常规语言训练:以一对一训练为主,辅以集体训练,每次训练进行2~3个课题,根据需求选择课题,训练内容包括进食训练、构音器官运动功能训练、构音训练3个方面,每次训练时间为30min,1次/d,每周治疗6d,休息1d。
试验组在常规语言训练基础上给予口鼻周围经络穴位按摩。(1)鼻面部、颈部及下颌部按摩:双手推揉患儿颈部、下颌部、鼻根至鼻翼两侧及口面部肌肉,点按颊车、下关、地仓、迎香、鼻通、廉泉、水沟等穴各20次。 (2)口腔内按摩:取大棉棒1支,用清水湿润后放入患儿口腔,依次推按两侧面颊部肌肉,点按口腔内对应于下关穴(本研究定义为内下关)、口腔内对应于颊车穴(本研究定义为内颊车)位置各20次;推按舌体,依次点揉舌尖部、舌中部、舌体两侧各20次,点按舌下金津、玉液穴各20次,推舌头向左右上下各个方向分别5次;依次按压上下牙龈内外侧2遍。(3)配穴按摩:点按患儿双侧合谷、大迎、足三里、涌泉、通里、风池、翳风、风府、哑门各20次。口鼻周围经络穴位按摩疗法1次/d,每周治疗6d,休息1d。
两组治疗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3个疗程。
采用上海诺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MyoNet-COW肌电生物反馈仪的表面肌电检测模块评估表面肌电,设置系统参数采样频率为1000Hz,共模抑制比为110dB,电阻为20GΩ,电极距离为2cm,为保证测试结果准确性,表面肌电分析系统的检测均由一位治疗师完成,测试时保证室内安静,患儿处于安静、放松状态,所有测试均选择最佳状态的一段表面肌电图,记录肌电积分值 (iEMG)、均方根值(RMS),测试患儿两侧颏下肌群、舌骨下肌群、咬肌,分别测试3次,取平均值。
治疗前,两组各肌群表面肌电评估的iEMG、RM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各肌群表面肌电评估的iEMG、RMS均较治疗前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仅舌骨下肌群表面肌电评估的iEMG、RMS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两组肌群的表面肌电评估的iEMG、RMS改善不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各肌群表面肌电评估的iEMG、RMS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3。
表1 两组颏下肌群表面肌电评价结果比较(μV,±s)
表1 两组颏下肌群表面肌电评价结果比较(μV,±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iEMG RMS 试验组30 治疗前 30.25±6.81 56.71±4.18 治疗后 41.63±5.48ab 67.32±3.62ab对照组 30 治疗前 32.72±6.90 55.29±5.48 治疗后35.84±6.90 58.64±5.61
表2 两组舌骨下肌群表面肌电评价结果比较(μV,±s)
表2 两组舌骨下肌群表面肌电评价结果比较(μV,±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iEMG RMS 试验组30 治疗前 28.64±4.17 55.27±6.29 治疗后 43.71±4.39ab 68.92±3.84ab对照组 30 治疗前 30.26±2.86 54.89±4.48 治疗后 36.26±5.84a 58.68±4.61 a
表3 两组咬肌表面肌电评价结果(μV,±s)
表3 两组咬肌表面肌电评价结果(μV,±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iEMG RMS 试验组30 治疗前 33.95±5.70 52.81±5.91 治疗后 46.93±4.81ab 66.73±6.21ab对照组 30 治疗前 31.34±4.92 53.68±4.64 治疗后33.58±4.98 55.84±4.75
口鼻面部肌肉功能障碍是脑瘫儿童常见的合并症,多会出现构音及语言功能障碍,严重时会出现呼吸功能、吞咽功能、吸吮功能障碍,影响患儿的正常发育。口鼻周围经络穴位按摩根据脏腑经络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形成了一套以按摩口鼻面部经脉穴位为主的治疗脑瘫语言障碍的独特手法。此方法可有效避免患儿因理解、交流障碍影响发音器官而导致的动作不到位,通过手法对言语肌肉的干预改善构音肌群的功能状态及协调性。应用表面肌电图可客观评定患儿神经肌肉状态,明确肌肉瘫痪程度,同时可分析患儿康复训练过程中肌肉疲劳程度[3-4]。目前已有大量报道对表面肌电图在脑瘫患儿辅助诊断及治疗评价中的作用进行研究。
口鼻周围经络穴位按摩主要集中在鼻周、颜面、耳、舌、喉等部位。有研究表明,对口唇、舌、颊部的反复按摩能有效增强口运动功能的协调能力[5]。推拿作用于口鼻周肌肉和舌体,改善肌肉营养,增加肌肉张力和弹性,增强肌力。该治疗方法以手足阳明经、督脉、任脉为主,诸经穴共奏补益气血、开蹇益智之功,使清窍宣达,咽喉通畅,逐渐恢复患儿自我构音的功能。颊车、下关均为多气多血阳明经的腧穴,是治疗牙关不利、口噤不开的主穴。本研究将口腔内部对应于下关穴、颊车穴的位置分别定义为内下关、内颊车,扩大了对下关穴、颊车穴的刺激深度和角度。在治疗过程中,点按内外颊车、下关可增强咬肌的肌力及肌张力,调整下颌关节活动度,改善口唇张合功能,进而改善发音。廉泉与金津、玉液内外互补。点按上述穴位可有效调整舌骨下肌群及颏下肌群的肌肉功能状态,促进舌肌屈伸,激发舌部经气,使舌肌产生收缩,清利咽喉、柔舌通经,改善患儿构音器官的血液循环及吞咽功能[6]。
总之,口鼻周围经络穴位按摩创造性地将鼻周、口腔内外经络穴位按摩应用于脑瘫语言障碍患儿,打破了传统的语言训练单一模式,通过推拿手法直接刺激鼻周、口腔内外的经络穴位,有效弥补了患儿语言训练肌肉活动强度、力度不足等问题,帮助调整患儿呼吸,促进患儿语言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