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 技术在直肠癌术前T 分期中的应用与价值探究

2020-06-16 01:42王倩倩
人人健康 2020年9期
关键词:直肠癌影像学检出率

王倩倩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15000)

直肠癌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该病的发病率非常高,但随着我国医疗技术、影像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直肠癌的诊出率不断提高,直肠癌的治疗效果不断增强,直肠癌患者的死亡率逐步下降[1]。临床深入研究后发现,在直肠癌早期及时确诊疾病,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2]。影像学技术近年来在直肠癌的诊断中广泛应用。本研究主要对比两种影像学方法诊断直肠癌术前T 分期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9 年1 月-2019 年11 月,本院一共收治63 例经病理学确诊的直肠癌患者,63 例中男有34 例,女有29 例;患者的年龄在41-79 岁,平均(60.09±5.23)岁;患者的患病时间在2-12 月,平均(7.03.1)月;术后病理学结果显示,63 例直肠癌患者中,T1期患者、T2 期患者、T3 期患者、T4 期患者分别有21 例、19 例、14 例、9 例。

1.2 方法

指导患者在检查前两天开始进食流食,避免体内积存过多粪便,影响图像的质量。在检查前一天,指导患者服用番泻叶颗粒清洁肠道,检查前6h,给予生理盐水灌肠清洁,保证患者肠道的清洁程度。在检查前1h,给予10mg 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肌肉注射,并指导患者在检查前1h,饮用1000ml 清水,充分充盈膀胱。

螺旋CT 扫描:指导患者左侧卧位,经肛门注入空气500ml-1000ml,在患者直肠充气后,指导患者仰卧。进行腹部、盆腔平扫,扫描参数设置如下,层厚设置为5mm,重建间隔设置为2.0mm,矩阵设置为512×512,管电压设置为120kV,管电流设置为200mA。在平扫结束后,给予1.5ml/kg 碘海醇经肘静脉注射,注射速率是3ml/s,静脉其需延迟80s,动脉期需延迟30s,平衡期需延迟240s。

MRI 扫描:指导患者保持平稳、有序的呼吸,尽可能减少机体运动。患者取仰卧位,利用八通道相控阵线圈完成扫描,扫描范围应囊括整个盆腔,分别进行冠状面、矢状面、横断面扫描。扫描序列如下:T1WI 序列(TR 设置为400ms,TE 设置为8ms)、T2WI 序列(TR 设置为3500ms,TE 设置为137ms)、DWI 序列(TR设置为4000ms,TE 设置为97ms)。这些序列的层厚(4,mm)、层间距(1mm)、矩阵(320×288)、FOV(200×200)参数一致。平扫结束后,给予0.1ml/kg 推注,实施矢状位、冠状位、横断面增强扫描,总扫描时间需控制在30min-40min。

1.3 观察指标

两种影像学方法的直肠癌检出率与术前T 分期(T1 期患者、T2 期患者、T3 期患者、T4 期患者)检出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

MRI 的总诊出率显著大于CT(P <0.05)。MRI 的术前T分期诊出率显著大于CT(P <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种影像学方法的直肠癌检出率与 术前T 分期检出率(n/%)

3 讨论

直肠癌是一种通过外科手术、化疗治疗的恶性肿瘤。但随着临床对直肠癌的深入了解,临床发现术前明确患者的病理分期,可有效提升手术成功率,可有效延长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随着影像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各种影像学技术用于诊断疾病,均有一定特点,但不同的诊断方法具有不同的诊出率,术前分期检出率也存在明显区别。有研究指出,相较于其他影像学方案,MRI 技术是一种应用价值显著的影像学手段。 MRI 技术的软组织分辨率非常高。可多角度、多方位、多参数成像,可获取更为完整、详细的影像图像[3]。再者,MRI技术是一种无创性检测方法,可作为临床诊断直肠癌、辨别直肠癌术前病理分期的首选方案。本研究对比分析直肠癌患者采用MRI技术、螺旋CT技术诊断的效果,结果显示,MRI 技术的总诊出率96.8%大于CT 的84.1%;再者,MRI 技术的术前T 分期(T1 期患者、T2 期患者、T3 期患者、T4期患者)检出率明显大于CT。

由上可知,直肠癌患者术前分期采用MRI 技术,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直肠癌影像学检出率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直肠癌术前放疗的研究进展
COXⅠ和COX Ⅲ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