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定虹
(珙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川宜宾 644500)
产科失血性休克是常见的危急重症,当产妇出现急性大出血时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抢救速率,缩短抢救时间,减少失血量,提高抢救成功率。因此本文将对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方法进行探讨与研究,并观察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急救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于2015 年1 月~2017 年12 月收治的妇产科进行失血性休克治疗的患者50 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失血性休克急救护理措施的不同将50 例失血性休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急救护理措施进行失血性休克急救护理,实验组患者采取失血性休克整体急救护理措施进行急救护理,其中对照组患者25 例,年龄25~41 岁,平均年龄32.1 岁,平均出血量为1245.31ml,实验组患者25 例,年龄22~40 岁,平均年龄30.1 岁,平均出血量为1268.28ml。50 例失血性休克患者中异位妊娠造成破裂出血患者15 例,妊娠腹腔出血患者10 例,产后出血患者15 例,胎盘前置患者7 例,子宫破裂出血患者3例。本次研究均经患者及患者家属同意且签订了知情书,两组患者的年龄、出血量以及出血原因等一般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采取失血性休克常规急救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急救,医护人员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病情变化,按照医嘱配合医生进行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工作,根据患者具体的失血情况注射益母草、缩宫素等止血药物进行常规止血抢救工作。实验组患者采取整体失血性休克急救护理措施进行失血性休克抢救工作,整体失血性休克急救护理具体流程如下:
1.2.1 急救措施:立即采取休克体位。把患者摆成v 字形,即患者仰卧,两臂置于身体两侧,头胸部抬高10°~20°,下肢抬高20°~30°,头、胸部抬高有利于保持气道通畅,改善通气功能,从而改善缺氧症状,下肢抬高可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增加心脏排血量,从而缓解休克症状,同时给予保暖与给氧。(2)迅速采集患者血液标本检测血型,并及时通知输血科提前备血,做好应急输血准备。(3)针对出血的病因采取相应手术治疗,如结扎血管、局部缝合、压迫腹主动脉等一系列止血措施。(4)患者进入急救室后立即给予吸氧,快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分别进行输血以及药物治疗,若患者出现严重失血性休克,应立即行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建立静脉通道进行输血及药物治疗。
1.2.2 护理措施:(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护理人员应加强患者的病情观察,特别要加强对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皮肤颜色、温度及尿量等的观察,及时了解患者重要脏器的功能。(2)预防出血。严密观察出血情况,对可能发生出血的高危患者,注意保持静脉通道,充分做好输血和急救的准备并做好保暖。(3)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清醒患者鼓励并协助其经常变换卧位、定时做深呼吸和扣拍背部,预防发生坠积性肺炎及肺不张等。(4)做好临床基础护理。(5)保持肢体功能位。预防静脉血栓形成。(6)补充营养和水分。能够进食的患者,应鼓励其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含维生素、易消化吸收的饮食;不能自行进食者,可采用鼻饲行营养支持。(7)维持排泄功能。对于出现尿潴留的患者,必要时行导尿术。对于便秘的患者,可用各种方法协助排便。(8)保持导管通畅。如导尿管、引流管等,需妥善固定,以防导管扭曲、受压、堵塞、脱落等。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分别采取不同护理措施的急救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抢救速度、失血量、再出血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日以及抢救成功率并采用SAS(焦虑自评表)评价两组患者术后焦虑状态。
对比两组抢救效果观察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SPSS 18.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²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对照组患者以及实验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分别为88.9%与98.5%。实验组患者抢救速率明显快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抢救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再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日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提高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焦虑情绪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
对比两组焦虑评分
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产科失血性休克救治中,采用整体急救护理,可以提高抢救速率,缩短抢救时间,减少失血量,减少再出血发生率,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抢救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