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员工:共同抗疫的创意与温情

2020-06-16 03:31赵强
发明与创新 2020年17期
关键词:疫后温情用工

文/赵强

南宁沃尔玛航洋店的“共享员工”正在核对订单(新华社 黄庆刚 摄)

新闻事件:武汉此次暴发的疫情,让不少中小企业面临一段艰难的“寒冬期”。经此一“疫”,部分行业处于经营困难的时期,公司员工“闲置”;而相反地,新零售、电商等平台却经营火爆,急需人手。为解决特殊时期的两方困境,“共享员工”模式应运而生。

一方面“闲得慌”,一方面“用工荒”。如何平衡与缓解疫情特殊时期出现的尴尬与矛盾?“共享员工”模式应运而生。

“共享员工”模式虽源于企业跨界自救,但其创新意义不止于自救。就现实效果来看,有一举多得之效。在增加现阶段待岗员工收入、缓解商超等行业人力不足,实现企业、员工互助共赢的局面之下,有专家总结,“共享员工”模式至少有三层意义:一是提升了企业自身在特殊时期的履约能力,快速获得了亟需的劳动力资源;二是“共享员工”分担了企业当下困难时期的员工成本,增强了疫后重建的能力;三是减少了防疫期间闲置员工的流动性,便于统一管理、集中防疫。

这一创新的用工模式,在疫后也很可能仍具有极强生命力。对一些季节性用工企业来说,“共享员工”可能是长期需求,进而可能推动“共享员工”服务平台的发展并由此产生新的创业机会。与此同时,还可能激发劳动者加强技能学习、提升自身素质的愿望,将有更多掌握多项技能的劳动者成为“斜杠青年”。他们在未来的劳动力市场上将获得更多机会和选择,进而促进劳动者整体素质的升级提高。当然,“共享员工”的创意离不开“共享经济”大发展的时代背景,否则也不大可能这么快被广泛接受与推广。由此也可以更乐观地看待疫情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与破坏,这些将被富有时代特质的创造性快速修复。所谓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对抗疫以及疫后重建的信心更加坚定。

而更重要也更有价值的是,“共享员工”这一模式的创意,首先来自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善意与温情。疫情之下,没有人也没有一家企业能够独善其身。只有携起手来,相互鼓励,相互支撑,抱团取暖,我们才有更大的力量战胜共同的疫魔敌人。疫情无情人有情,正因如此,“共享员工”这一模式才得以萌生,才得以迅速响应与推广。温情的传播速度永远会大于病毒的传播速度。

当然,作为新生事物,“共享员工”这一模式也存在先天不足与缺陷。劳动、法律等相关职能部门应积极主动监督、观察与服务,帮助、促进这一自发形成的用工新模式更加完善,将好事办得更好,这也是我国优化营商环境的题中之义。(据《深圳特区报》)

猜你喜欢
疫后温情用工
以“灵活用工”破解用工荒是有益尝试
“信息超市”精准破解用工“两头难”
氤氲的温情,混沌的大美
人类命运共同体助推全球抗疫与疫后重建
疫期财政的应对 疫后财政的支持
对垒疫后衰退
医疗新基建
“用工难”困扰西部地区:费力气招人 干一个月走人
温情美文两则
温情故事两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