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选修课“数据库技术及应用”的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策略综述

2020-06-15 06:26邹妍刘燕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5期

邹妍 刘燕

摘 要:对赤峰学院“数据库技术及应用”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教学实际和现存的教学中的主要问题,结合赤峰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施办法,对其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和研究,构建与当今教育深度转型发展相适应的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修订实践教学大纲,将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运用到“数据库技术及应用”的实践教学改革中,提出了一系列教学改进策略,以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自主学习、协同作业、实践创新、耐心细心的素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努力推动赤峰学院“数据库技术及应用”通识教育选修课的教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关键词:通识教育选修课;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微课案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20)05-0093-0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面对大数据时代,如何充分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各类信息资源,快速、有效的从数据海洋中找出所需的信息,已成为人们工作与生活的基本能力,更是进行科学研究、决策管理的前提条件[1].作为当今时代的大学生更应该掌握基本的数据库使用技能,“数据库技术及应用”作为面向赤峰学院全校学生的计算机类通识教育选修课,旨在培养学生养成系统思维、自主学习、协同作业、实践创新、耐心细心的素养,进而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作为赤峰学院面向全校学生的计算机类通识教育选修课,在前几年开设过,虽然该课程的理论教学资源,如课件、教案都很成熟,但是作为公共选修课,学生计算机基础不一、课堂实验学时不足以使学生熟练掌握所学技能,课下练习的条件不足,缺乏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实践教学资源,使得选课的学生越来越少,这两年已经无法开课.这使得我校计算机类通识教育选修课少了一门重要的课程.

综上所述,急需建设该课程的线上实践教学资源,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赤峰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的数据库课题组的教师们以此为契机,围绕着赤峰学院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创业型”工程技术人才的目标,从重构该通识教育选修课的实践教学体系,修订实践教学大纲,建设线上实践教学资源等方面入手,进行课程的改革和建设.

1 通识教育选修课“数据库技术及应用”的教学现状分析

从前几年“数据库技术及应用”通识选修课的教学情况看,存在如下问题:

1.1 课程教学内容不适合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

在前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内容覆盖面太广,教学内容太难的问题,这打消了非计算机专业学生选修和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区别于面向计算机专业的数据库专业必修课专业性、技术性强,对学生从掌握数据库知识、应用能力要求水平高的特点,通过本门课程学习,目的让非计算机类学生了解数据库的相关知识、应用场景,并能动手搭建简易、实用的数据库基础应用.所以,应该适当降低课程内容的难度和深度,以及考核要求.

1.2 缺乏能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线上实践教学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虽然课程均在机房授课,边讲边练,整个教学过程可以概括为“讲要点、演课件、模仿实践、点评收场”[2].但是,由于学生的计算机基础不同,接受和消化知识的能力差异太大,所以存在部分同学跟不上教师的思路的情况,虽然每次课教师都会着重讲解重点难点,并且在实验环境中演示具体操作步骤,但是,从学生完成相应的验证性实验的上机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记不住具体的操作步骤,对知识点的消化和吸收效果欠佳,这就需要教师多次重复讲解和演示重点内容和关键操作步骤.这导致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1.3 课下师生沟通欠缺

尽管学生在课下练习的过程中遇到操作难题会通过微信、QQ等方式联系教师,但是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仍存在指导不及時、不到位的现象.

2 教学改革策略

为了解决赤峰学院“数据库技术及应用”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存在的上述不足.重新构建适合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大纲.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不受地点和时间的限制,有效的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第二课堂,可将实践部分的重难点由浅入深的制作成微课资源,以便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在课外自由选择学习,实行以学为中心、以教为导向的教学思想,增进师生交流,挖掘潜在实力,逐步实现个体化辅导[3,4].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微课学习,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将课堂时间最大限度用于师生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实现综合课程设计、解决疑难问题、扩展知识,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系统思维、自主学习、协同作业、实践创新、耐心细心的素养,进而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同时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课程建设能力.

具体策略如下:

2.1 构建赤峰学院“数据库技术及应用”通识教育选修课的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修订实践教学大纲

随着高校连续大规模的扩招,使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高等教育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战略转移的过渡时期,在此社会环境下,赤峰学院明确提出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本研究就是结合“数据库技术及应用”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特点,结合本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将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运用到“数据库技术及应用”的实践教学改革中[5],构建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使得该课程即适合于希望掌握信息技术,提升学习、工作、生活效率的同学,也同样适用于加强数据库应用能力或计算机等级考试需求的同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全面成才.结合实践教学体系目标要求,认真修订课程的实践教学大纲,明确各层的教学任务,按照实际需要来确定课程的重点内容和难点,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2.2 设计实践项目教学微案例

依据以上构建的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大纲,仔细筛选“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课程的微课案例.因为微课资源是一种微型学习资源,所以所选的知识点要符合微型化的特点,也就是知识点既足够短小,又要相对完整,整个视频控制在15分钟之内.完整的微课设计包含教案、课件、实验指导书、以录屏的方式实现的知识点讲解和Step By Step实验指导以及学生在上机过程中易错点的归纳等资源,还要包括学生的反馈和教师的评价.具体的微课素材如表1所示.

在重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修订课程实践教学大纲的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筛选出要进行设计和制作的微课案例,要进行微课案例设计和制作的知识点如图1所示:

2.3 微课应用模式的选择

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根据本课程性质选择不同的微课应用模式.具体的微课应用模式包括以下几种:一是将微课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二是以微课支持学生的实践操作;三是以微课辅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具体应用模式要根据微课的类型,以及对我院不同专业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进行进一步分析的基础之上确定,最终选择最符合知识特点和学生水平的应用模式.

3 结束语

本研究旨在在现有的赤峰学院“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结合赤峰学院“数据库技术及应用”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教学实际和现存的教学中的主要问题,配合赤峰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施办法,对其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和研究,构建与当今教育深度转型发展相适应的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修订实践教学大纲,将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运用到“数据库技术及应用”的实践教学改革中,开发与各个学科专业相配套的实践教学微案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将开发相应的实践教学微案例,上传到网上,学生可在课上课下随时点播学习,让基础较差或依赖教师手把手教的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反复学习,以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也有利于教師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使师生共同进步和提高.努力推动赤峰学院“数据库技术及应用”通识教育选修课的教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

参考文献:

〔1〕范永开.知行合一的基础计算机语言教学模式探讨[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11(3):20-25,48.

〔2〕方昕.基于微课故事化教学的“数据库原理及Oracle应用”课程改革研究[J].微型电脑应用,2017,33(6):34-36、41.

〔3〕Fischer G, von Gudenberg J W.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rogramming education by online as sessment[C]//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programming in Java. ACM, 2006: 208-211.

〔4〕Boyer N R, Langevin S, Gaspar A. Self direction & constructivism in programming education [C]//Proceedings of the 9th ACM SIGITE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ACM, 2008: 89-94.

〔5〕万敏.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证研究[J].高教探索,2016(5):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