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城市外交成为近年来中国公共外交发展的亮点,中国城市外交的兴起,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它既是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必然产物,又是权力下放赋予城市涉外自主权和外交能力的内在要求。重庆作为内陆对外开放最早的城市之一,对外交往指数综合排名前10位,城市外交潜力巨大。但是新时期如何做好重庆城市外交?
关键词:重庆;外交研究
一、城市外交的定义
学者韩方明主编的《城市外交:中国实践与外国经验》中提到,在全球化、信息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下,城市已经成为“跨国界、跨时空和跨文明的交流互鉴活动之场所,越来越成为国家文化战略的重要支撑点甚至是基本载体,国家软实力竞争,往往以城市为载体”。甚至城市也获得了一定的国际关系行为主体资格。“城市外交是在中央政府的授权和指导下,某一具有合法身份和代表能力的城市当局及其附属机构,为执行一国对外政策和谋求城市安全、繁荣和价值等利益,与其他国家的官方和非官方机构围绕非主权事务所开展的制度化的沟通活动。”
城市外交就是城市为了实现代表自身或自身利益的目標而在国际政治舞台中与其他行为体进行互动的制度与进程,城市外交正在成为民间对外友好工作的新形式。
二、重庆城市外交现状分析
早在2008年,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在国际化城市排名中,就将重庆评为全球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当前重庆城市外交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国际友好城市的结对与往来
国际友好城市的结对与往来,是城市外交的基本形态和传统方式。国际友城已成为重庆对外开放的重要桥梁、纽带和平台,促进了重庆同各国友城的交流合作,增进了彼此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推动了互利互赢、合作发展。重庆市国际友好城市工作始于1982年,重庆与法国图卢兹结成第一对市级友城。据统计,目前重庆市已与美国西雅图市、加拿大多伦多市、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白俄罗斯明斯克州等30多个国家的省州市建立了46对友好城市,与95个国际城市签署了友好合作关系协议。
(二)城市相互之间的学习与合作
通过相互借鉴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经验,开展在经贸、科技、文化、教育、环保、人才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推动城市经济社会的繁荣与发展。例如,重庆与白俄罗斯近年来在经贸、人文等领域交往合作日益密切,2018年,重庆与白俄罗斯进出口总额近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倍,双方在交通物流、电子信息、农业农机、食品加工等方面相互投资及技术合作规模日趋扩大。
(三)配合国家需要开展大型国际性交流活动
2019年重庆成功举办智博会,第二届中国·重庆国际友好城市市长圆桌会议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23个国家31个省州市的省长、市长或政府代表,200多位中外嘉宾齐聚重庆,分享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与愿景,推动国际城市创新合作,为经济赋能,为生活添彩。
同时,重庆城市外交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重庆的友城数量和北京、上海等部分省市相比仍差距较大,缔结友城数量列全国第25位。全国友城2198个,涵盖133个国家,重庆仅涵盖26个国家,且大部分友城是市级友城,区县友城偏少。
三、完善重庆城市外交的思考
(一)加大友好城市发展力度。通过友城数量的积累,实现友城资源涵养,缩小与东中部省份差距。同时,通过强化宣传,让更多市民了解、参与友城工作,增强友城工作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突出友城工作地方特色。
(二)成立城市外交协会。目前,全国已成立19个地方公共外交(人民外交、城市外交)协会,这些协会绝大多数由地方政协发起成立,成员大多来自党委政府、涉外部门、国企、科研院所等,成立之后能发挥其人才荟萃、渠道广泛的优势。
(三)办好国际大型交流活动。根据自身的实力和地位,争取承办不同层次的国际性重大的节事活动,例如,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上海成功举办世博会,这是由中国省级城市来承办的国际顶级活动,重庆市也曾成功举办智博会。下一步,重庆市应积极扩展开展这类活动的潜力和空间,以期获得合作机会提升效果。
(四)促进对外经贸发展。重庆在全球有71个工商友好合作伙伴,未来重庆应立足于“两点”定位(即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两地”“两高”目标,发挥区域带动功能,重点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商经贸机构新建合作关系。
作者简介:刘晓静,女,山西运城人,重庆市九龙坡区委党校教师。
资金支持:重庆市委党校校级一般课题CQDX2016B-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