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自然诗歌的生态话语分析

2020-06-15 04:07王丽娟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7期

王丽娟

摘 要 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生态话语分析,本文从评价理论及主位结构角度分析华兹华斯诗歌《写于早春》中的生态价值观。研究发现,诗歌《写于早春》主要从带有积极色彩的态度鉴赏性评价以及与人类外生命体有关的话题主位的选择来构建诗人积极的生态观。本研究不仅对自然诗歌的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而且对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生态话语分析 态度评价 主位结构

中图分类号:H136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目前,随着越来越多的全球环境问题的出现,生态问题成了人类社会较重视的一个话题。实际上生态学的概念早在1866年就已经提出了,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引起了较多的关注,生态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发展也出现了泛化的趋势,形成了农业生态学、经济生态学、人类生态学、生态教育学、生态诗学、生态翻译学、生态语言学等多种学科。其中生态语言学的出现和发展引起了众多语言学家及语言学爱好者的关注。目前为止,生态语言学的研究一般被认定为有两种模式:一是“豪根模式”,二是“韩礼德模式”。前者是隐喻模式,着重关注语言和其所在环境之间的生态关系;后者是非隐喻模式,着重关注语言对生态环境的作用。两种研究模式的侧重点虽有所不同,但两者却形成一种互补关系。“韩礼德模式”主要是借助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一些理论为工具进行生态话语分析。黄国文、陈旸运用功能语篇分析方法,对狄金森的自然诗歌《一只小鸟沿小径走来》中的生态话语进行了分析。苗兴伟、雷蕾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通过及物性、作格结构、施动性、致使性、语法隐喻及评价资源的分析阐述了生态话语如何构建人类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陈令君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及物性过程出发,探讨了陶渊明的田园诗歌《归园田居》(其一)及其英译本中的生态观。但是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视角下对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的诗歌《写于早春》进行生态话语分析的研究几乎没有人涉及。基于此,本文以华兹华斯的诗歌《写于早春》为研究文本,试图从评价理论及主位结构角度探讨其蕴含的生态观。

1评价理论及其在诗歌生态话语分析中的应用

评价理论是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意义发展起来的。胡壮麟认为,评价理论涉及的是语篇或说话人表达、协商、自然化特定主体间的关系以及意识形态的语言资源,可以划分为态度、介入和分级三个模块。而态度系统又包括情感、判定和鉴赏三个子系统。情感主要指的是人们的情绪体验,包括“不/快乐、不/安全、不/满意”三类。判定是对人们行为的肯定和否定的评价意义,可分为两类:社会许可(赞许和谴责)和社会尊严(认可和批评)。鉴赏依托美学或“社会评价”这一非美学范畴,是对物体、产品或过程的评价,涉及三个子范畴:反应、构成和价值。根据语义,态度资源有积极和消极意义之分,可通过评价手段如词汇和特定的语境因素来体现。本文主要是从态度资源的角度对诗歌《写于早春》进行生态话语分析。下面表一是根据评价手段和诗句上下文的语义对《写于早春》中态度资源的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共有11处态度资源,其中情感类出现了8次,约占73%,鉴赏类出现了3次,约占27%,没有出现判定态度评价。情感类态度评价手段和鉴赏类态度评价手段的运用恰恰符合《写于早春》作为一首写景抒情诗的性质。诗歌中的情感类态度是诗人情感的抒发,可以分为表达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两类。在《写于早春》中表达积极意义的情感类词汇,如 sweet, pleasant , enjoys, pleasure的语义语境都是与人类外事物(大自然)相关联的,而表达消极意义的情感类词汇,如sad,grieved,lament的上下文语境却是与人类生命体相关。从这两类词汇的对比使用可以看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赏之情,以及对人类社会工业化进程的不满,表达了诗人呼吁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价值观。鉴赏类评价手段如blended,fair,holy都是诗人对大自然的积极肯定的描绘。第一行中的blended (notes)反映了大自然中各种声音相互交融,类似千百种乐音融谐统一,带给人们一种听觉盛宴。第五行中的fair works一词直抒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第22行中的holy一词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崇敬之情。通过大自然对诗人的情感影响,可以看出诗人不再把大自然单纯看作是被动的客体,而是认为人类跟大自然具有同样的内在价值,应具有同等的权利。因此,人类不应该仅仅从大自然索取,还更应该担负起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责任,这样才能达到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确保人类文明的不断传承。

2主位结构及其在诗歌生态话语分析中的应用

韩礼德认为,语言的语篇元功能可以通过主位结构来实现。主位是话语的起点,述位围绕着主位展开,是对主位的陈述和发展。一个句子的主位和其主语是有区别的。主语一般分为心理主语、语法主语和逻辑主语。概括说来,心理主语对应的是主位,即说话者讲话时心目中确定的起点。当一个句子的主位成分同时是这个句子的主语时,这样的主位被稱为无标记主位。反之,如果主位成分不是句子的主语,这样的主位就被称为有标记主位。一般情况下,无标记主位会被用作话题的起点,但如果是为了特殊的目的如强调,说话者往往会选择有标记主位作为话题的起点。根据主位的体现形式,主位可以分为单项主位, 多项主位, 小句主位和谓语性主位。为了分析的方便,本文对诗歌中各句的主位分析没有进行详细的分类。下面以主位结构为分析工具,对诗歌《写于早春》进行生态话语分析。

为了更好地分析《写于早春》中的生态话语,本文在进行主位分析的时候,根据诗句上下文的语义表达,对与人类生命体有关的话题主位和与人类外生命体或事物有关的话题主位做了区分。值得一提的是诗歌的第四行、第六行、第十行、第十二行、第十五行和第十八行并没有进行主位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这些诗句部分是以词组的形式存在,无需进行主位分析,另一方面部分诗句与其上下行诗句的语义关系非常密切,被认为是一个整体,其主位分析已体现在其他相关诗句中。下面表二是诗歌《写于早春》中的主位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诗歌中主位表达与人类生命体有关的共6次,占比约33%,而与人类外生命体有关的出现了13次,占比约67%。何伟认为,在生态语言学视角下,主位作为话语的起点,通常代表通识性的、不言自明的背景信息,因此在描述人与场所元素的互动时,话题主位的选择可体现不同的生态取向。由此可见,占比较高的与人类外生命体有关的话题主位的出现表明了诗人对人外生态因素的关注。高比例的人类外生命体有关的话题主位一方面可以看作是诗人为了韵律或强调作用而所做的调整,另一方面,从主位表述的深层意义来看,蕴含着大自然带给诗人的震撼和影响。诗人把与人类外生命体有关的因素作为话题起始点,打破了传统的人类中心论认知,即人是一切事物的尺度以及根据人类价值和经验解释或认知世界的观点。相反,诗人将自己的身心与大自然合二为一,不再是传统的主客二元对立的认知,而是形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尽可能传播了积极的生态保护意识。

3结束语

何伟认为,当人们对场所持热爱、同化和趋向态度时,就表明着形成了一种典型的生态保护型价值观。在诗歌《写于早春》中,从表达积极意义的情感类评价手段和鉴赏类评价手段可以看出诗人对大自然的赞赏、崇尚及亲近之情。同时,诗歌中虽然没有明确表明诗人对人类工业化进程的批判,但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及诗句“What man has made of man?的反复出现,在表达诗人对大自然和人类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基础上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类社会的不满,暗含了诗人呼吁回归自然、尊重自然的和谐生态观。因此,在《写于早春》中,诗人华兹华斯持有一种典型的生态保护型场所观,而《写于早春》就是属于典型的生态保护型语篇。本文只是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评价理论和主位理论为分析工具对具体的诗歌进行了生态话语分析,实际上作为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理论,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很多理论如作格分析、及物性、语法隐喻等都可以用来进行话语分析。今后更全面、更深入的相关研究需要人们更多的关注。

参考文献

[1] 韩礼德.功能语法导论[M].北京/伦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爱德华·阿诺德出版社,2000.

[2] 陈令君.及物性系统视角下田园诗的生态话语分析——以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及其英译为例[J].山东外语教学,2019,40(01):23-32.

[3] 何伟,张瑞杰.生态话语分析模式构建[J].中国外语,2017,14(05):56-64.

[4] 胡壯麟,朱永生,张德禄,李站子.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 黄国文,陈旸.自然诗歌的生态话语分析——以狄金森的《一只小鸟沿小径走来》为例[J].外国语文,2017,33(02):61-66.

[6] 苗兴伟,雷蕾.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生态话语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2019,40(01):13-22.